跳转到内容

戴德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戴德森
Marcy Leroy Ditmanson
性别
出生1919年
 中華民國河南省汝陽道確山縣
逝世2000年6月27日(2000歲—06—27)(80—81歲)
 美国亞利桑那州皮馬縣綠谷
国籍 中華民國
 美国
职业外科醫生
信仰基督教
配偶司榮寶
奖项醫療奉獻獎(1996年)

戴德森(英語:Marcy Leroy Ditmanson,1919年—2000年6月27日),美國外科醫生,創立嘉義基督教醫院,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其雙親是在中國宣教三十五年之久的美國信義會海外宣教師。17歲時,他回美國念歷史系,1940年畢業後回中國[1]

抗戰期間,戴德森因外僑身份淪為日軍戰俘,在北平被軟禁[1]。1941年,被囚禁於山東濰縣樂道院時,與澳洲宣教師的女兒司榮寶(Joyce Stranks)相戀[2]。戰後,他取得燕京大學史學碩士學位[3]。他在北中國參與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救濟時,目睹難民慘狀,決定日後行醫[1][3]。1948年他被中國共產黨軟禁一個月後獲釋[3],同年與司榮寶在澳洲結婚[4],共生五男一女[3],同年回美攻讀明尼蘇達大學醫學系[1]

來臺問診

[编辑]

1957年,戴德森完成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後,於花蓮門諾會基督教醫院任外科醫師一年[1]。這段期間,他騎著摩托車單獨完成環島醫療現況調查,發現雲嘉南地區亟需醫療協助[5]。1958年8月,他開始利用嘉義自宅為當地居民診治,一個週末下來,便看盡嘉義地區兩百多名痲瘋病患[3]。嘉義基督教醫院員工王嘉南,回憶1959年戴德森的診所人滿為患,見戴醫生用生疏簡單的台語詢問病情,常忙得忘了進食[6]

1950年代,臺灣山地交通困難,戴德森每月搭五個多小時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奮起湖車站,再走路四、五小時去阿里山各原住民部落問診[6]八七水災時,他每週往返於新港埤仔頭、東石栗仔崙、北港等地義診[1]

戴德森以海外募款費用購得嘉義市忠孝路土地[3],1962年正式創建嘉義基督教醫院[1][4][7]。他雖是創院院長,但幾乎未支領醫院薪水,逢窮人無錢就醫,就把自己僅有的教會薪水捐出救助[3]

與戴德森共事廿餘年的嘉基前副院長林明和回憶,遇到需緊急手術但缺血的病患,戴德森就先抽自己的血,稍事休息後,立即再進手術房施行手術[3]。早年一起和戴德森進出開刀房的護士汪朝麗表示,戴醫師醫術精湛,但每次開刀定會禱告,說他的手是上帝借給他開刀的,後來嘉基醫師都會開刀前祈禱[6]。一名嘉基員工描述,有一次耶誕時節,他們正在慶祝,但一名病患恰巧去世,車夫不願搭戴死者及其家屬,戴德森就自己開車親自送死者與家屬回家[3]

戴德森照料過小兒麻痺症張惠明,妻子還會與傳教士去張惠明家中教導[8]。1968年,戴德森為治療臺灣日益增多的小兒麻痺症、脊椎側彎病人,戴德森返美專研骨科[1][5][7]。專研骨科四年後,再至當初小兒麻痺更猖獗的孟加拉行醫兩年[3]。1974年10月返臺投入殘障病人治療服務,此後每週三天在嘉基開刀看診,另外三天到屏東基督教醫院主持骨科[1]

退休時光

[编辑]

1981年,戴德森退休回到美國定居[1][9]。醫院董事看到戴德森夫妻兩袖清風,就給其新台幣一百萬元養老[3]。但戴德森因目睹兩位老員工癌症末期在加護病房度餘生,把此錢捐出成立戴德森基金,培育安寧療護專業醫療團隊[7]

戴德森五名兒子均為明尼蘇達州公立醫院醫師,一女為美國哈佛大學文學博士[3]

1993年12月,戴德森紀念大樓落成,戴德森夫婦均返臺灣剪綵[1]。1996年,衛生署長張博雅頒第六屆醫療奉獻獎給戴德森時,她說任嘉義市長時,頒發的第一張榮譽市民證,就是頒給戴德森[10]。1997年4月3日,嘉基成立三十五周年日,戴德森與其妻子及家族二十餘人回臺灣,主持嘉基院史館落成、及戴德森揭幕銅像典禮[9]

戴德森晚年時定居於亞利桑那州皮馬縣綠谷,因罹患老人癡呆及帕金森氏症,喪失記憶[11]。2000年6月27日凌晨2時,於自宅病逝[5]。妻子司榮寶則2018年12月28日於亞歷桑那州過世[2]

參考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廖素慧. 懸壺濟世終生奉獻台灣醫療 嘉基醫院創院院長戴德森榮獲醫療奉獻獎. 《中國時報》. 1996-01-18 (中文(臺灣)). 
  2. ^ 2.0 2.1 蔡明憲. 隨夫來台醫療傳愛 戴司榮寶師母留下美好祝福:哪裡有愛,就有上帝同在. 《基督教論壇報》. 2019-03-28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中文(臺灣)).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張耀懋. 愛在吾土吾鄉 《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素描》3 戴德森 嘉南人 心目中的耶穌. 《民生報》. 1996-01-29 (中文(臺灣)). 
  4. ^ 4.0 4.1 謝恩得. 嘉基創院院長夫人 健檢不忘關懷安寧. 《聯合報》. 2015-08-21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第六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沒有自己的人 戴德森在美去世. 《民生報》. 2000-06-28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廖素慧. 借上帝之手. 《中國時報》. 1996-01-18 (中文(臺灣)). 
  7. ^ 7.0 7.1 7.2 廖素慧. 《台灣史懷哲》戴德森返台細說往事話從頭 指醫生工作應秉助人愛人之心. 《中國時報》. 1996-02-10 (中文(臺灣)). 
  8. ^ 呂妍庭. 思念身障亡女 父捐畫冊義賣 張惠明罹小兒麻痺 3指作畫 毅力驚人 影響父親60歲習畫 感念嘉基創辦人當年教女之恩 捐合輯幫獨居老人. 《中國時報》. 2010-12-09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中文(臺灣)). 
  9. ^ 9.0 9.1 陳建任. 戴德森 含淚為自己銅像揭幕 返嘉基病也好了一半 與老友聚首話當年. 《民生報》. 1997-04-04 (中文(臺灣)). 
  10. ^ 《典禮拾遺》張博雅頒第一張榮譽市民證給‘耶穌’. 《民生報》. 1996-02-11 (中文(臺灣)). 
  11. ^ 陳建任. 關懷戴德森晚年癡呆臥病榻 幾近失憶 一人一信 喚回老院長記憶. 《民生報》. 2000-04-11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