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埤鄉

坐标22°28′13″N 120°32′59″E / 22.470169°N 120.549760°E / 22.470169; 120.54976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埤鄉
Xinpi Township
舊稱:新埤頭
新埤鄉位於屏東縣中部
新埤鄉位於屏東縣中部地图
新埤鄉位置圖
坐标:22°29′N 120°35′E / 22.49°N 120.58°E / 22.49; 120.58
國家 中華民國
臺灣省
上級區劃屏東縣
下級區劃7127
政府
 • 行政机构新埤鄉公所
(立法機關:新埤鄉民代表會
 • 鄉長潘和源新埤鄉鄉長列表)
面积
 • 总计59.0102 平方公里(22.7840 平方英里)
海拔33 公尺(108 英尺)
人口(2024年5月)(3,463戶)
 • 總計9,248人
 • 排名22
 • 密度157人/平方公里(406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925
戶政資料代碼10013150
毗鄰萬巒鄉潮州鎮崁頂鄉南州鄉佳冬鄉林邊鄉枋寮鄉來義鄉
網站http://www.pthg.gov.tw/TownSto/Default.aspx
縣道189號打鐵路段往東眺望中央山脈

新埤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xinˊ biˊ hiongˊ)位於台灣屏東縣中部,距離屏東縣政府東南方28.4公里,屬六堆中的左堆。客家人比例約佔五成左右[1],亦有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的分布。廣幅東西7.8公里,南北7.6公里,全鄉面積共計59.0102平方公里。東連來義鄉,南接佳冬鄉枋寮鄉二鄉,北與潮州鎮萬巒鄉,西與崁頂鄉南州鄉林邊鄉等為界[2],鄉內全境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為攝氏25度,年日照時數約為兩千兩百多小時,年雨量則約為兩千毫米。

當地居民以客家人為主。地理位置位於屏東平原中央部分,雨量充沛,氣候溫暖宜人,適合農作物生長,主要產業為一級產業

歷史[编辑]

據考察,鄉內客家人之先民源自1690年,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支遭解甲之粵軍,安置於萬丹鄉境內之濫濫庄,因配給墾耕之荒瘠土地,難於維生,故而兼作近海捕魚補助生計。
有一天沿林邊溪逆流而上抵達新埤頭時,發現廣闊天然之河床中也夾雜有大片叢林及可墾地,致引領族群先頭先民遷移開墾南岸庄,繼之拓墾打鐵、沙崙、建功、新埤、千三等地,形成聚落,其新埤一詞係取名於新設人埤頭以灌溉之義也,傳聞,認有船型地理之"新埤頭",曾是與原鄉通商之天然船埠停泊地,可謂:要吃好,穿好就去新埤頭。
直到1918年,河堤築成及河道淤沙,船隻無法航行而告終止其繁榮。河堤築成後,改變了全鄉地理生態:新埤與打鐵間有沙崙河、七甲仔,而打鐵與潮州之間有北岸河等結束了筏渡。

除了客家人之外,當地曾為馬卡道族重要聚落,根據日治時代的1935年的國勢調查,新埤庄內有60%左右的客家人與25%的熟番。[3]今日當地獅頭餉潭兩社區普遍被認定為是馬卡道族的聚落。

本鄉原屬福建省台南府鳳山縣笳苳腳區,1895年臺灣割讓予日本,翌年改屬為阿猴廳東港之東港支廳,管轄至大正九年(1920年),台灣街庄制度改正後,規劃為高雄州潮州郡新埤庄,並立新埤庄役場為行政中心,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廢止街庄制度實施新縣改稱新埤鄉,置新埤鄉公所為地方自治行政中心隸屬高雄縣,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十月因行政區域調整規劃屏東縣迄今[4]

人口[编辑]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14,166—    
1986 13,600−4.0%
1991 12,642−7.0%
1996 12,269−3.0%
2001 11,864−3.3%
2006 11,145−6.1%
2011 10,532−5.5%
2016 9,927−5.7%
2021 9,451−4.8%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根據屏東縣潮州戶政事務所統計,2023年底新埤鄉戶數約3.5千戶,人口約9.4千人,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新埤村與南豐村,2023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2,129人與773人[5]

政治[编辑]

歷任首長[编辑]

任次 姓名 黨籍 備註
1 曾成鳳
2 林亮雲
3
4 張達禮
5
6 林瑞雲
7
8 曾得興
9
10 王金本
11 曾文昌
12
13 何耀榮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4 林愛玲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15 何耀榮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16
17 林志成
18
19 潘和源 無黨籍 因案羈押
吳志江 代理[6]

鄉政組織[编辑]

新埤鄉公所是新埤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新埤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屏東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新埤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7]

新埤鄉民代表會是新埤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新埤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新埤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8]

行政區[编辑]

現今新埤鄉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新埤庄屬高雄州潮州郡[9]。新埤庄轄新埤、建功、打鐵、南岸、餉潭、糞箕湖等6個大字[10]。1945年,改為「新埤鄉」,屬高雄縣潮州區。1950年10月,調整行政區域,新埤鄉改隸新成立的屏東縣[4]

新埤鄉行政區劃
  • 本鄉下轄行政區劃分為七個村,分別為:
  • 新埤村、建功村、打鐵村、南豐村、萬隆村、餉潭村、箕湖村
  • 八八風災後,來義鄉來義東西、義林、大後、喜樂發發吾(丹林村5-6鄰)等部落遷移至本鄉萬隆村南岸農場,稱「新來義」,成為本鄉的內飛地,上圖未標示。[11]

警政消防[编辑]

警政
  •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潮州分局
    • 新埤分駐所:提供新埤鄉以及臨近鄉鎮警力維持治安。
消防隊
  • 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第二大隊
    • 新埤分隊:2008年以前發生火警或車禍緊急事故救護時,需仰賴南州分隊及潮州分隊救援。2008年新埤分隊辦公廳舍落成啟用,可提升救災時效,支援鄰近之山地鄉鎮。

文化資產[编辑]

新埤玉環善牧天主堂[编辑]

1965年由德國道明會德籍傳教士設計之佈道所,牆體建材取自來義溪卵石,由當地教徒合力建構,具地域風貌及民間藝術特色,2016年12月23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2]

建功庄東柵門[编辑]

建功柵門於光緒八年(1882年)以紅磚、白灰和木材建造,屋頂有翹脊裝飾,門額中央有褒忠二字,旁有銃眼兩個,柵門兩側尚存卵石城牆,突顯客家柵門特色,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3]

教育[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交通[编辑]

公路[编辑]

省道
縣道
鄉道

旅遊[编辑]

餉潭與龍潭寺
新埤鄉清河堂
玉環天主堂
  • 龍潭寺
龍潭寺靠近大武山下的餉潭村,創建於1909年,供奉觀世音菩薩,香火鼎盛,寺前的餉潭,依偎在蒼翠林木間,湖光山色頗具山嵐暖翠的靈氣。
  • 新埤三山國王廟
新埤三山國王廟位於新埤村新華路49號,創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並至九如鄉三山國王廟進香。
  •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位於新埤國中旁,宛若新埤國中的後花園與教學園區。此地原本是荒涼之地,經過村民一番同心協力,終於將此地開闢為最佳去處,如今是建功社區裡的特殊景觀之一,也是村民休閒育樂場所。
  • 清河堂
清河堂為三級古蹟,位於新民路及新中路(台1線)路口。

相關條目[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引用
  1. ^ 各鄉鎮客家人口統計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2. ^ 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屏東縣新埤鄉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1-23.
  3. ^ 屏東平原的地域發展歷程(1683年~1945年),黃瓊慧,p.48
  4. ^ 4.0 4.1 關於我們-本鄉介紹. 新埤鄉公所. [2024-02-16] (中文(臺灣)). 
  5. ^ 人口統計-新埤鄉人口統計. 屏東縣潮州戶政事務所.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7) (中文(臺灣)). 
  6. ^ 新埤鄉長潘和源涉競選不實宣傳 二審逆轉改判8月. 中央社. 2024-06-19. 
  7. ^ 關於我們-行政組織圖. 新埤鄉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臺灣)). 
  8. ^ 代表會專區. 新埤鄉公所.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中文(臺灣)). 
  9. ^ 施添福 2001,第619頁.
  10. ^ 施添福 2001,第619-620頁.
  11. ^ 新來義部落-部落概述. [202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12. ^ 《新埤玉環善牧天主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13. ^ 《建功庄東柵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6). 
書籍
  • 施添福等編纂. 第二十三章·新埤鄉. 《臺灣地名辭書·卷四·屏東縣》. 南投市: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 ISBN 957-02-9155-9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