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司馬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晉武帝
晋武帝
唐代畫家阎立本古帝王图》中的晋武帝画像
晉朝西晉)第1位皇帝
統治266年2月8日-290年5月16日(24年99天)
前任晉朝開國
繼任晉惠帝
安葬
全名
司馬炎
年號
泰始:266年2月8日-274年
咸宁:275年-280年四月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
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谥号
武皇帝
庙号
世祖
王朝晉朝西晋
父親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母親文明皇后王元姬
晋王
任期
265年9月7日—266年2月8日
君主魏元帝曹奐
前任晉文王司馬昭
相國
任期
265年9月7日—266年2月8日
君主魏元帝曹奐
前任晉文王司馬昭
个人资料
出生青龙四年(236年)
逝世西晉太熙元年四月己酉
290年5月16日(290歲—05—16)(53—54歲)
西晉含章殿
职业中撫軍→晉王世子晉王相國皇帝
安世
首都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军事家政治家曹魏權臣司马昭长子,太傅司馬懿之孫,大将军司马師侄子,魏末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司马炎在司马昭去世之后继承父亲的晋王爵位与相国的大权,并最终在公元266年使魏元帝禅让于他。登基称帝后改国号为晋,公元290年驾崩,諡號武皇帝庙号世祖,在位二十五年。晋武帝是三国时代终结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君。

晋武帝是中国史上第四位统一天下君主。在晋灭吴之战中,晋武帝击败了东吴末帝孙皓,统一天下,并结束了中国自汉朝末年黄巾之乱三国时代近百年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且武帝雄才大略,兵不血刃,攻无坚城,仁以厚下,宽宏大度,宇量弘厚。武帝善待东汉曹魏蜀汉孙吴三国的亡国之君,皆封为诸侯王,更因此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咸熙二年(266年2月8日),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皇帝[1],定有天下之号曰,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咸寧五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下令讨伐吴国,次年三月十五(280年5月1日),吴末帝孙皓正式投降。战后,晋武帝将年号改为太康,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太康之役”。武帝开创由北方平定南方统一天下的先例,结束自东汉末年近百年群雄割据的分裂局面。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成功的大规模渡江作战,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为后世君王所借鉴。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不能自存者赐穀人五,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康之治

但统一天下后,晋武帝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更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司馬炎出生于236年,為司馬昭長子(母亲王元姬是經学家王肅女儿),曾出任中撫軍等要职。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试图从司马氏手中夺回权力失败,兵败被杀,丞相司马昭派使持节行中护军中垒将军司马炎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新皇帝。

司马昭曾想为他求娶阮籍女,但阮籍连续醉酒六十多天,司马昭找不到提出求亲的机会,只得作罢。

司馬昭次子司馬攸司马师過繼養子,司馬昭曾因认为自己的權位来自於司马师,有意讓司馬攸繼承晋王位,以報答司馬師,但因重臣反對,只好於咸熙二年(265年)五月立司馬炎為世子。同年八月司馬昭過世之後,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

灭魏开国

[编辑]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晋王司马炎继承相国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農曆同年十二月,仿效当年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賈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即位后,司马炎追尊其祖父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为皇帝。

太康之役

[编辑]

晋武帝施行了一系列进步政策增强国力,发展生产。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为了防御吴国,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濬益州大造船舰。泰始十年(274年)陆抗去世,二年後羊祜提议伐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咸寧四年(278年)羊祜病故,临终推荐杜预镇守荆州。咸寧五年(279年)西北秃发树机能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伐吴之时,賈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二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賈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于隔年三月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晋朝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收复凉州

[编辑]

泰始六年(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叛,次年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派何桢招降李恪平定刘猛叛乱。咸寧元年(275年),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树机能归降,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马循平定鲜卑。咸寧三年(277年)树机能复叛,司马骏帅文鸯等败树机能,降鲜卑二十万。沙漠汗被鲜卑旧贵族杀害,卫瓘平定拓跋部内乱。咸寧五年(279年)司马炎派马隆前往凉州平叛,秃发部众杀禿髮樹機能降。

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三年(282年)户达到377万户。《晋书·食货志》说:“平吴之后,……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2]

大封宗室

[编辑]

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此举目的,是为对抗士族中野心家。但“八王之乱”证明,这种政策反而使这些手握重兵的诸王中涌现了许多野心家。

罢州郡兵

[编辑]

全国统一后,司马炎下诏:“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即规定:

  1. 诸州无事者罢其兵。
  2. 刺史只作为监司,罢将军名号,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3. 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太守治民。

罢州郡兵,一方面可使地方官专心民事,另一是扩大承担赋役的课丁。兵役是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以后农民最沉重的负担,免除这负担,对恢复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因悉去州郡兵,连治安都没办法维持,因此到永寧元年(301年),天下大乱时,无力控制局面。

君臣赛富

[编辑]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晋武帝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胡贵嫔传》称:晋武“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間接養成了其子的生活態度,當有人向晉惠帝報告老百姓無食物吃(天下荒飢,百姓餓死),晉惠帝卻反問:「何不食肉糜?」。

逝世

[编辑]

太熙元年(290年)四月己酉(5月16日),晋武帝司马炎驾崩于含章殿,享年五十五歲。五月辛未(6月12日),葬於峻陽陵。其次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不过一年後,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杀死总揽朝政的大臣杨骏;接着又发生了“八王之乱”。建兴四年(316年),刘渊的侄子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亡国。时距司马炎之死只有26年。

性格

[编辑]

司马炎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正如《晋书》论赞所言,“宇量弘厚”,性情温和宽厚而较能包容异己者:

  • 並未迫害退位的曹魏皇室和投降的蜀漢、孙吴皇室,封曹奂陈留王孙皓为归命侯,并允许刘协刘禅的子孙继续承袭山陽公安乐公的爵位(相对来说这与后继的南朝君主们的作风不太一样,如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南齊末代皇帝蕭寶融)。
  • 蜀地大儒譙周的門人獲得司馬炎青睞,並接受其門人羅憲的舉薦重用蜀人。
  • 孫秀孫楷出身孫吳宗室,身為吳將時被孫皓忌憚而降晉,之後都獲得司馬炎重用且得以領軍。
  • 石崇王恺斗富,石崇公然砸碎司马炎赐给王恺的珊瑚,却没有因此而受到司马炎的责罚。
  • 泰始九年,司马炎下诏为邓艾平反,厚葬邓艾尸首、归还籍没的田宅,并赠给其孙邓朗官职。
  • 司马炎纳山涛之议,允许被司马昭处死的嵇康之子嵇绍入朝为官。
  • 前蜀汉官员李密曾上《陈情表》,以侍奉祖母为由拒绝出仕晋朝,司马炎同意并赐给李密的祖母粮米布帛。
  • 王浑上表弹劾王濬在灭吴战争中违背诏令,不听调遣,司马炎只是下诏责备王濬而未予以任何处罚。
  • 冯紞在反对张华拜相时,当着司马炎的面说“臣窃谓锺会之衅,颇由太祖。”亦即钟会的叛乱是由于司马昭的失策造成的,司马炎虽当场发怒“变色”,但最终仍采纳冯紞的意见,改任张华为太常
  • 司隶校尉刘毅在南郊祭典上批评司马炎卖官敛财,并说司马炎连汉末的桓灵二帝都不如:“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司马炎只是“大笑”而并未对刘毅有何不利。刘毅在之后还升任尚书左仆射

历史评价

[编辑]
晉武帝司馬炎
  • 何曾:“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七·晋纪九》)
  • 刘毅:“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晋书·列传第十五》)
  • 陆云:“世祖武皇帝临朝拱默,训世以俭,即位二十有六载,宫室台榭无所新营,屡发明诏,厚戒丰奢。”(《晋书·列传第二十四》)
  • 曹毗:“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宋书·卷二十◎志第十◎乐二)
  • 干宝:“至于世祖,遂享皇极,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民乐其生矣。武皇既崩,山陵未干而变难继起。宗子无维城之助,师尹无具瞻之贵,朝为伊、周,夕成桀、跖;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戎、羯称制,二帝失尊,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九》)
  • 谢灵运:“世祖受命,祯祥屡臻,苛慝不作,万国欣戴。远至迩安,德足以彰,天启其运,民乐其功矣。反古之道,当以美事为先。今五等罔刑,井田王制,凡诸礼律,未能定正,而采择嫔媛,不拘华门者。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不以助纣为虐。而世祖平皓,纳吴妓五千,是同皓之弊。妇人之封,六国乱政。如追赠外曾祖母,违古之道。凡此非事,并见前书,诚有点於徽猷,史氏所不敢蔽也。”(《太平御览·卷九十六》)
  • 虞世南:“武帝平一天下,谁曰不然,至於创业垂统,其道则阙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经之以仁义,纬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贻厥子孙,一言一行,以为轨范,垂之万代,为不可易。武帝平吴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内宠,用冯紞之谗言,拒和峤之正谏,智士永叹,有识寒心。以此国风,传之庸子,遂使坟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灭,县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远乎?”(《唐文拾遗》卷十三)
  • 房玄龄晋书》:“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临朝宽裕,法度有恒。高阳许允既为文帝所杀,允子奇为太常丞。帝将有事于太庙,朝议以奇受害之门,不欲接近左右,请出为长史。帝乃追述允夙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时论称其夷旷。平吴之后,天下乂安,遂怠于政术,耽于游宴,宠爱后党,亲贵当权,旧臣不得专任,彝章紊废,请谒行矣。爰至未年,知惠帝弗克负荷,然恃皇孙聪睿,故无废立之心。复虑非贾后所生,终致危败,遂与腹心共图后事。说者纷然,久而不定,竟用王佑之谋,遣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又恐杨氏之逼,复以佑为北军中候,以典禁兵。既而寝疾弥留,至于大渐,佐命元勋,皆已先没,群臣惶惑,计无所从。会帝小差,有诏以汝南王亮辅政,又欲令朝士之有名望年少者数人佐之,杨骏秘而不宣。帝复寻至迷乱,杨后辄为诏以骏辅政,促亮进发。帝寻小间,问汝南王来未,意欲见之,有所付托。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笃。中朝之乱,实始于斯矣。”
  • 周昙《晋门晋武帝》:“汉贪金帛鬻公卿,财赡羸军冀国宁。晋武鬻官私室富,是知犹不及桓灵。”
  • 唐太宗李世民:“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雅好直言,留心采擢,刘毅裴楷以质直见容,嵇绍许奇虽仇雠不弃。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祯祥显应,风教肃清,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虽登封之礼,让而不为,骄泰之心,因斯而起。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逾远,所尚转难,南北倍殊,高下相反,求其至也,不亦难乎!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晋书·帝纪三》)
  • 徐惠:“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
  • 刘仁轨:“晋代平吴,史籍具载。内有武帝、张华,外有羊祜杜预,筹谋策画,经纬谘询。王濬之徒,折冲万里,楼船战舰,已到石头。贾充王浑之辈,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武帝报云:‘平吴之计,出自朕意,张华同朕见耳,非其本心。’是非不同,乖乱如此。平吴之后,犹欲苦绳王濬,赖武帝拥护,始得保全。不逢武帝圣明,王濬不存首领。”(《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四》)
  • 苏辙:“武帝之为人,好善而不择人,苟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而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兆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栾城集·卷五十》)
  • 司马光:“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可谓不世之贤君。”(《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 陈普:“宫中掷戟又飞刀,谢玖兢兢命若毛。岂是君王轻社稷,天教炽业谢芳髦。”
  • 邓林:“秋风铜爵曲池平,吴主宫娃满掖庭。凭仗皇孙聪慧早,不知祸在夕阳亭。”
  • 孙承恩:“帝资弘裕,明达好谋。纂述先志,混一九州。礼优三恪,忠厚之道。贻谋弗臧,识者所少。”(《文简集·卷三十八》)
  • 李慈铭:“晋武帝纯孝性成,三代以下不多得。”(《越缦堂读书记》)
  • 蔡东藩:“彼如马隆之得平树机能,未始非晋初名将,观晋武之倚重两人,乃知开国之主,必有所长,不得以外此瑕疵,遽掩其知人之明也。”“武帝既知太子不聪,复恨贾妃之奇悍,废之锢之,何必多疑,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卒至一误再误,身死而天下乱,名为开国,实是覆宗,王之不明,宁足福哉?”
  • 满江红》:“承祖余威。曹魏末、受禅称帝。扫吴越,多方齐下,摧枯之势。 吴主凶残民向背,晋公仁厚人归帜。施仁政,创社稷荣繁。功难讳。 世袭制,官僚继。田与土,官伸挤。痛卖官鬻爵,竟奢豪气。 罢却州兵难稳序,助长王势终遭戏。叹武帝,开国未几年。皇权弃。”

家世

[编辑]
司馬炎家族
 
 
 
 
 
 
 
 
 
 
 
 
 
 
 
 
 
 
高祖父:(追谥)颍川府君司马儁
 
 
 
 
 
 
 
曾祖父:(追谥)京兆府君司马防
 
 
 
 
 
 
 
 
 
 
 
高祖母:(追谥)颍川府君夫人
 
 
 
 
 
 
 
祖父:(追尊)高祖宣皇帝司马懿
 
 
 
 
 
 
 
 
 
 
 
 
 
 
曾祖母:(追谥)京兆府君夫人
 
 
 
 
 
 
 
 
 
 
 
父:(追尊)太祖文皇帝司马昭
 
 
 
 
 
 
 
 
 
 
 
 
 
 
 
 
 
外曾祖父:粟邑县令张汪
 
 
 
 
 
 
 
 
 
 
 
祖母:(追尊)宣穆皇后张春华
 
 
 
 
 
 
 
 
 
 
 
 
 
 
外曾祖母:粟邑县令夫人山氏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
 
 
 
 
 
 
 
 
 
 
 
 
 
 
 
 
 
 
 
 
外曾祖父:兰陵成侯王朗
 
 
 
 
 
 
 
 
 
 
 
外祖父:兰陵景侯王肃
 
 
 
 
 
 
 
 
 
 
 
 
 
 
外曾祖母:兰陵成侯夫人
 
 
 
 
 
 
 
 
 
 
 
母:(追尊)文明皇后王元姬
 
 
 
 
 
 
 
 
 
 
 
 
 
 
 
 
 
外祖母:(追谥)平阳靖君羊氏
 
 
 
 
 
 
 
 
 
 
 
 
 

后妃

[编辑]

泰始年间,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等人的女眷位列三夫人九嫔之列[3]。史记对冯氏没有具体记载,李夫人、淑媛臧曜与李氏、臧氏是否为同一人,无考。

尊为皇后、皇太后者

[编辑]
  • 皇后杨艳,字琼芝,泰始元年(266年)立為皇后,十年(274年)去世,享年37歲。生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 皇后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杨艳堂妹,咸寧二年(276年)册为皇后,晋惠帝尊为皇太后,元康二年(292年)被贾南风活活饿死,享年34歲
  • 中才人王媛姬,晋怀帝司马炽之母,早逝,追尊为皇太后

妃嫔

[编辑]
  • 贵嫔左棻,也作左芬,字兰芝,左雍之女、左思之妹,泰始八年(272年)封修仪,後來进贵嫔,300年去世
  • 贵嫔胡芳,泰始九年(273年)入宮,十年(274年)由采女拜贵嫔,胡奋之女,生武安公主
  • 夫人诸葛婉,泰始九年(273年)入宮,诸葛冲之女
  • 夫人李氏,生司马允、司马晏
  • 贵人公孙氏,晋武帝时为淑妃,晋惠帝时进贵人[4]
  • 淑妃劉媛,泰始十年(274年)由采女拜淑妃[5]
  • 淑媛臧曜,泰始十年(274年)拜淑媛[5]
  • 淑儀芳,泰始十年(274年)拜淑仪[5]
  • 修華逵粲,泰始十年(274年)拜修华[5]
  • 修容陳氏,泰始十年(274年)拜修容[5]
  • 修儀左嬪,咸寧三年(277年),由美人拜為修儀[5]
  • 婕妤邢蘭,咸寧三年(277年)拜為婕妤[5]
  • 容華朱華,咸寧三年(277年)拜為容華[5]
  • 充華趙粲,楊豔舅家趙虞之女,經楊豔提拔而進入後宮。惠帝即位後依附賈南風,300年因賈南風失勢而伏誅
  • 美人徐義,賈南風乳母,因隨賈南風入宮而被武帝封為中才人,惠帝即位後又進號良人、美人,元康八年(298年)逝世
  • 审美人,生司马景、司马玮、司马乂
  • 徐才人,生司马宪
  • 匮才人,生司马祗
  • 赵才人,生司马裕
  • 赵美人,生司马演
  • 嚴保林,生司马该
  • 陈美人,生司马遐,後為清河國太妃
  • 诸姬,生司马谟
  • 程才人,生司马颖,後為成都國太妃
  • 谢玖,后为晋惠帝

子女

[编辑]

[编辑]

共二十六子,見下表

行第 姓名 生卒 封號 生母
司馬軌 250年代 毗陵 武元皇后楊艷
[註 1] 司馬衷 259年-307年 孝惠皇帝
[註 2] 司馬柬 262年-291年
司馬景 ?-270年 城陽 審美人
[註 3] 司馬憲 ?-271年 城陽 徐才人
[註 3] 司馬祗 271年-273年 東海 匱才人
七? 司馬裕 271年-277年 始平 趙才人
八? 早殤
[註 4] 司馬瑋 271年-291年 審美人
十? 司馬允 272年-300年 淮南忠壯 李夫人
十一? 司馬該 272年-283年 新都 嚴保林
十二? 早殤
十三[註 3] 司馬遐 273年-300年 清河 陳太妃
十四? 司馬謨 276年-286年 汝陰 諸姬 (母不詳)
十五? 早殤
十六? 早殤
十七[註 5] 司馬乂 276年-304年 長沙 審美人
十八 早殤
十九[註 6] 司馬穎 279年-306年 成都王 程太妃
二十 早殤
廿一 早殤
廿二 早殤
廿三[註 7] 司馬晏 281年-311年 李夫人
廿四 司馬恢 283年-284年 渤海 武悼皇后楊芷
廿五[註 1] 司馬熾 284年-313年 孝懷皇帝 王媛姬
廿六 司馬演 ?-? 趙美人
  1. ^ 1.0 1.1 唐修《晉書·本紀》:「孝惠皇帝諱衷,字正度,武帝第二子也……孝懷皇帝諱熾,字豐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
  2. ^ 文選注·夏侯常侍誄》:臧榮緒晉書曰:「秦王柬,武帝第三子也,初封南陽王,後徙封秦王。」
  3. ^ 3.0 3.1 3.2 唐修《晉書·文六王·城陽哀王兆傳》:「景度以泰始六年薨,復以第五子憲繼哀王后。薨,復以第六子祗為東海王,繼哀王后。薨,咸寧初又封第十三子遐為清河王,以繼兆後。」
  4. ^ 北堂書鈔》卷70:「《晉書楚王傳》云武帝第九子楚王瑋,字彥度,誅楊駿,瑋屯司馬門,惟步行,年少果銳」光緒重刻本注:「今案亦見今《晉書五十九楚王瑋傳》,第九作第五,無“惟步行”三字,陳俞本已改今晉書。」
  5. ^ 世說新語注·言語篇》:《晉百官名》曰:「司馬乂字士度,封長沙王。」《八王故事》曰:「世祖第十七子。」
  6. ^ 《世說新語注·言語篇》:《八王故事》曰:「司馬頴字叔度,世祖第十九子,封成都王、大將軍。」
  7. ^ 《文選注·答賈長淵詩》:臧榮緒晉書曰:「吳王晏,字平度,武帝第二十三子,封吳。」

嗣子

[编辑]

女兒

[编辑]

艺术形象

[编辑]

影視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晉書/卷003 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升壇受禪...於是大赦,改元
  2. ^ 干宝《晋纪总论》描述说:“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文选》卷四九史论类)
  3. ^ 晋书·列传第一》武元杨皇后......泰始中,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及世族子女并充三夫人九嫔之列......
  4. ^ 全晋文 卷七》公孙淑妃进贵人诏(元年)峻阳园淑妃公孙,明识贞粹,今进位为贵人。(《御览》一百四十五引《晋起居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晉起居注》(劉宋)劉道薈,(清)黄奭輯,相关网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晋书·卷十九·志第九》:元帝既即尊位,上继武帝,于元为祢,如汉光武上继元帝故事也。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晉書/卷003》,出自房玄齡晉書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司馬炎
出生于:236年逝世於:290年
統治者頭銜
新頭銜
称帝
追封晋文帝
司馬昭(父)
晉朝皇帝中国皇帝
265年-290年
繼任:
晉惠帝
司馬衷
(次子)
前任:
魏元帝
曹奐
中國北部及蜀地君主
265年-290年
前任:
吴末帝
孙皓
中國东南部及岭南君主
280年-290年
曹魏政治官职
前任:
司馬昭
魏朝相国
265年
官职废止
原因:曹魏滅亡
中国爵位
曹魏异姓王爵
前任:
晋文王司马昭
曹魏异姓王晉王
265年
封号停止
原因:建国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