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古琴
外观
浙派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浙江省杭州市 |
分类 | 传统音乐 |
序号 | 65 |
编号项目 | II-34 |
登录 | 2008年 |
浙派古琴,始見於北宋[1],而盛於南宋,因始創人郭沔祖籍浙江而得名,是宋明之際最主要的琴派。近代徐元白起,因有別於宋代的浙派,被稱為「新浙派」。
歷史
[编辑]宋代至明代
[编辑]郭沔傳劉志方,劉志方傳徐天民、毛敏仲、汪元亮,徐天民、毛敏仲編著《紫霞洞琴譜》,加上郭沔的《瀟湘水雲》、《泛滄浪》、《秋鴻》和劉志方的《忘機曲》、《吳江吟》等曲,浙派古琴體系開始成形。而徐天民傳人的影嚮力較大,故浙派古琴在明代初期有「浙派徐門」或「徐門正傳」之稱。徐天民傳子徐秋山、徐秋山傳子徐夢吉,徐夢吉傳子徐和仲,徐和仲傳子徐惟謙,及王禮、金應隆、吳以介、張助、蕭鸞、戴義、黃獻等,蕭鸞編著《杏莊太音補遺》、《杏莊太音續補》,並提出「去文以存勾剔」,維護浙派古琴的獨奏傳統[2]。黃獻於1546年編著《梧岡琴譜》,楊嘉森於1561年增訂《梧岡琴譜》,改名為《琴譜正傳》。至明代中後期,其在琴界的地位漸為虞山琴派所取替。[來源請求]
近代
[编辑]民國時,浙江有張味真、徐元白等琴家。徐元白自稱其琴為家傳,亦曾師於大休上人,被稱為「新浙派」[3]。
現代浙派古琴家有張味真、徐元白及其弟子徐曉英、鄭雲飛、徐元白孫徐君躍等。[來源請求]
分支
[编辑]姚丙炎及姚公白等人由於右手明快、節奏輕靈等特點,被稱為「浙派姚門」[4]。
參考資料
[编辑]- ^ 成玉磵《琴论》: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唯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 ^ 《查阜西琴學文萃》. 中國美術學院. 1995年8月: 585–586頁.
- ^ 徐君躍. 〈淺談新浙派和梅庵派〉. 《藝術教育》. 2018, (11) [202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 ^ 孫嵩. 〈淺說“姚門”〉. 《北方文學》. 2017, (14): 64 [202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最先提出『姚门』这名称的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友仁先生,他以此为香港雨果唱片公司于 1991 年出版的姚丙炎、姚公白、姚公敬父子三人的古琴音乐光盘命名。之后『姚门』这一称谓在琴界逐渐传播开来,并得到认可。2008年,文化部对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的评定,姚公白就被定为浙派“姚门” 的古琴艺术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