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行政区
渤海行政区、渤海行署区、渤海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设立的渤海区行政公署的辖区。1944年初,由清河区、冀鲁边区合并而成[1],沿袭至1950年。
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渤海行政区是中共政权在山东省的主要战略区之一[2][1]。下辖6个行政专属、47个县(区),所辖区域涉及今山东省滨州市、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东营市、德州市,河北省沧州市,天津市塘沽区等地市的部分区域[2]。
历史
[编辑]1944年1月,经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和冀鲁边区党委、军区合并,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山东渤海军区[1]。景晓村任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杨国夫任渤海军区司令员[3]。
1944年3月1日,正式成立渤海区行政公署,发布“布字第一号”布告:按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公署令,为贯彻精兵简政,加强领导,准备反攻,决定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定名为渤海行政区,清河区行政公署和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合组为渤海行政公署,委派刘其人、李人凤代理正、副主任,于3月1日接任视事[1]。党政军机关驻地在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3]。
1944年,渤海军区对日伪军发起夏季、秋季攻势作战,全部恢复被“蚕食”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根据地,并先后攻克利津县等4座县城[3]。
山东军区在1945年开始对日大反攻。渤海军区按统一部署,在6月发起蒲台滨县战役,先后攻占蒲台縣、滨县县城及道旭、北镇等日伪据点。同时,各军分区部队先后攻占吴桥、南皮、德平、庆云、沾化、高苑等县城。渤海区部队共歼敌3万余人,攻占县城33座,辖区人口600万余人[3]。
当时,渤海区北接天津,南至膠濟鐵路,东北频临渤海,西枕津浦铁路[1]。区内平原地域广阔,海岸线长,物产丰富。是山东军区的战略反攻前沿阵地,以及战争资源的供给基地和休养整训的后方。区域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3]。
行政区划
[编辑]渤海行政区初辖六个专区。1945年9月,一、三专署合并为一专署,五、六专署合并为三专署。1949年6月,一专署更名为沧南专署,二专署更名为泺北专署,三专署更名为清河专署,四专署更名为垦利专署[1]。
1945年时,渤海区共41个县、市[3]。后为47个县(区)[2]。
注释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渤海区行政公署正式成立. 整理:武伟军. 滨州网. 2017-03-01 [202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简体中文).
- ^ 2.0 2.1 2.2 河北山东5市(县)档案馆 联合举办渤海区革命历史档案图片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网站,来源:《中国档案报》2023年7月13日 总第4008期第二版. 2023-07-14 [2024-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2) (简体中文).
- ^ 3.0 3.1 3.2 3.3 3.4 3.5 陈红 (编). 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山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河南共产党员网,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2-03-08 [2024-01-02]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