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主義
漢民族主義,是中國清代的一種民族主義主張,主張推翻清朝,重新建立為以漢族為中心的民族國家[1][2]。該思想在清朝晚期時出現,當時面對列強的威脅,中國部分人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感,加上不滿清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將中國的危機歸咎於中國內部「異族」的統治。這些思想在20世紀初形成主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黨」[3][4],在中華民國建立、推翻清朝後則採用五族共和的方針。
概論
[编辑]满清一代,满洲贵族利用它的地位采取一些实际上只符合于贵族特殊利益的民族歧视政策,如剃发易服,压迫国内其他民族,主要是压制汉族。包括劳动人民、一些地主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利益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民族歧视政策的损害。满清政权的建立,造成清代历史上连绵不断的反满斗争[5]。
亦有說法認為古今中外的執政集團都不可能忽略其視為國本的執政基礎,清代的「首崇滿洲」與明朝的「首崇皇族」並無實質區別,清代旗漢被「圍牆」、「法律」、「社會緊張」和「自我認同」隔開,而明朝的統治集團一樣被「圍牆」與民眾隔開,且法律上擁有高度特權和限制,和民眾(如反明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有著殊死的緊張關係,同樣擁有強烈的自我認同,與清朝沒有分別 [6],但有學者認為上述說法忽視了八旗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是走向了一种极端的說法[7]。亦有說法認為因旗民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滿族與其他民族間的差異,於是成為製造民族歧視與矛盾的淵藪之一[8]。
以孫中山、鄒容、章太炎為首的人士受到清朝長期的民族壓迫加上近現代民族主義思想影響[9],提出漢民族主義,以排滿為號召,希望建立以漢族為主體的國家[10]。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則提出中華民族主義[11],以「五族共和」為口號,希望保持原有清帝國的範圍,重新融合出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12]。五族共和的中華民國建立後[13],孫中山曾經提倡五族融合的說法[14],在1921年與1924年間的三民主義演講中,主張模仿美國,中華民國應以人口多數的漢族為中心,融合其他四族,五族共融形成一個新的民族[15][16]。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出现了被称之为“皇汉”的新型汉民族主义者,在互联网之外也会聚集在线下举行汉民族英雄和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同时也有参与西塘汉服周、中国华服日等大型汉文化活动。这些汉民族主义者中的一批人则在网络上形成了反对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呼吁反對中国政府对汉族的歧视等不平等政策的舆论群体,這些群體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少量的影响力。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家閻崇年,因為在電視上宣揚清朝與滿族事跡,被認為故意貶低漢族,在公開場合遭到掌摑[17]。
註釋
[编辑]- ^ Leibold, James. More Than a Category: Han Supremacism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The China Quarterly. September 2010, 203: 539–559.
- ^ Thomas Mullaney; Eric Armand Vanden Bussche; Stéphane Gros; James Patrick Leibold. Critical Han Studies.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012: 40-41. ISBN 9780520289758.
- ^ 章开沅:“排满”与民族运动. [201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0).
- ^ 吳啟訥,少數族群在民國肇建前後的抉擇 --認識多族群統一國家的民族與族群現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刘大年《辛亥革命与反满问题》
- ^ 章健. 满文朱批、满汉畛域———对欧立德的质疑. [2018-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3).
- ^ 《金川“番目”入旗—清代中后期八旗制度的开放与封闭》
- ^ 劉小萌《旗人史話》
- ^ 劉小萌《旗人史話》
- ^ 吳國光〈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中國民族主義的第一次浪潮,是清末革命黨人在意圖推翻滿清帝制的過程中所推動的。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不僅第一次把『民族主義』的概念引入到中國的現實政治討論之中,而且也第一次以『民族主義』為號召來實行政治動員以推動革命實踐。這個『民族主義』,被清晰地界定為漢民族的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口號,明確地把當時執掌政權的滿民族視為並不屬於中華民族的異族;反過來,所謂『中華』民族,也就被簡約為僅僅是漢民族了。」 ,收入《認同與全球化: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
- ^ 吳啟訥. 少數族群在民國肇建前後的抉擇. 遠望雜誌. 2016-02-01 [2016-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0).
- ^ 梁啟超〈政治學大家伯倫知理之學說〉:「吾中國言民族者,當於小民族主義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義。小民族主義者何?漢族對於國內他族是也;大民族主義者何?合國內本部、屬部之諸族,以對於國外之諸族是也。……自今以往,中國而亡則已,中國而不亡,則此後對於世界者,勢不得不取帝國政略,合漢、合滿、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類,以高掌遠蹠於五大之上。」,收入《飲冰室文集》。
- ^ 孫文《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書》:「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清室退位詔書.諭旨之一》:「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 ^ 孫文《三民主義親撰篇》:「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祇達到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人民之新主義。」,收入《國父全集》。
- ^ 孫文〈三民主義之具體辦法〉:「自光復以來,就有世襲官僚,頑固底舊黨,復辟底宗社黨,湊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豈知根本錯誤,就在這個地方。講到五族底人數,藏人不過四五百萬,蒙人不到百萬,滿人只數百萬,回教雖眾,大都漢人。講到他們底形勢,滿洲既處日人勢力之下,蒙古向為俄範圍,西藏亦幾成英國底囊中物,足見他們皆無自衛底能力,我們漢族應幫助他才是,……由此可知,本黨尚須在民族主義上做功夫,務使滿、蒙、回、藏同化於我漢族,成一民族主義國家。……美國底民族主義,乃積極底民族主義。本黨應以美國為榜樣。今日我們講民族主義,不能籠統講五族,應該講漢族底民族主義。或有人說五族共和揭櫫已久,此時單講漢族,不慮滿、蒙、回、藏不願意嗎?……此層兄弟以為可以不慮,彼滿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無自衛能力底表徵。然提撕振拔他們,仍賴我們漢族。兄弟現在想得一個調和的方法,即拿漢族來做個中心,使之同化於我,並且為其他民族加入我們組織建國底機會。仿美利堅民族底規模,將漢族改為中華民族,組成一個完全底民族國家,與美國同為東西半球二大民族主義的國家。」,收入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頁227-228。
- ^ 孫文〈民族主義第一講〉:「什麼是民族主義呢?我可以用一句簡單話說,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中國人最崇拜的是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所以中國只有家族主義和宗族主義,沒有國族主義。……我說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在中國是適當的,在外國便不適當。因為中國自秦漢而後,都是一個民族造成一個國家。外國有一個民族造成幾個國家的,有一個國家之內有幾個民族的。……我們鑒於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國,想中國民族永遠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義。……就中國的民族說,總數是四萬萬人,可以說完全是漢人。同一血統,同一語言文字,同一宗教,同一風俗習慣,完全是一個民族。……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義,結合四萬萬人成一個堅固的民族,中國便有亡國滅種之憂。我們要挽救這種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義,用民族精神來救國。」
- ^ 文松辉. 掌摑閻崇年者獲釋 揚言不后悔也不道歉. 楚天都市報. 2008-10-22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參考書目
[编辑]- 蕭亞譚,〈孫文的民族論述分析〉,收入《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5卷第1期,2007年6月,pp121-136
- 陳彥、鄭宇碩編,《認同與全球化: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16日,ISBN 978962937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