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爵位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6年2月20日) |
貴族爵位是一种世袭的贵族身份等级,爵位的拥有者享受与其爵位等级相对应的政治经济权利。贵族爵位一般具有其对应的等级体系,称为“贵族等级制度”或“爵位制度”,是一种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广泛存在的现象。
东亚
[编辑]中国
[编辑]在古代中國,延续最久、影响最大的贵族等级制度为商、周时代确立的五等爵制度,将世袭贵族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五个等级的世袭贵族严格按照其等级区别所使用的礼器,其中以爵(商周时代的一种贵族特用酒器,作用如杯、盏,一般为青铜所制,有三足,长嘴高脚)为代表,因而贵族等级被直接代称为“爵位”,其后战国时代诸侯变法,尤其秦朝自商鞅变法后,定下自公士至彻侯的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秦始皇创制皇帝尊号后,爵位仍仅限于官员,皇帝、单于等尊号则不属于爵位,语出《鹖冠子‧备知第十三》与新出土竹简《系年》。汉承秦制,各个朝代也沿用“爵位”之谓,而其等级体系则因历朝历代而有所差异。
欧洲爵位
[编辑]明清以来,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上的接触、摩擦,日本率先對外國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进行系统性的翻译和学习,将英国的貴族等级与中國歷史上的五等爵制度相对应起来,创制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一系列翻譯词汇,除此之外,常用的其他欧洲爵位翻译词汇还有勋爵、大公等。時至今日,部分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如:英國),仍有這些稱謂。本條目所說皆為英國爵位,歐洲其他地區間爵位差異很大,無法一概論之,也無法完美對應至中國歷史上的五等爵。
公爵 Duke
[编辑]拉丁文为dux,起源于罗马帝国时期,高级将领、尤其是防守边疆或出战外地的将军可能获得这个称呼。
日耳曼部落受罗马統治者影响,把各个部落首领拥为当地的公爵,地方称为公國,公爵为一国之主。不久欧洲其他地区也建立了了许多公国。
在英国,该爵位的使用相对较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太子爱德华受封为第一个英国公爵。
侯爵 Marquess
[编辑]侯爵,由德國之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是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
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曾有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到了十五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四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伯爵 Earl、Count
[编辑]Count及类似称呼起於羅馬帝國晚期的Comes,臣民如果受到皇帝或皇后的重用,可能拿到此稱呼。屬於三級等亦是屬於保衛軍隊伍的權益總監。伯爵位於侯爵之下,需要被冊封。
英國的稱呼Earl則源自古英語eorl,意為「高貴之人」,後在英國與源自拉丁文的count成為同義詞。
子爵 Viscount
[编辑]子爵本义为“副伯爵”(拉丁文Vis+Comes),原本是伯爵的副手。是歐洲貴族中一個爵號階級。在英國貴族階級中是高於男爵,低於伯爵。
這一個爵號早於1440年在英國出現, John Beaumont被冊封第一個子爵。來自古法文的visconte(現代法文為vicomte)。而這一個詞來自中世紀拉丁文vicecomitem(這一個詞來自vicecomes)。
男爵 Baron
[编辑]來源於日耳曼語,原意指男人。自中世紀開始,人們便把租種國王土地的人稱為男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