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城隍庙
玉环城隍庙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玉环厅城关县前村 |
宗教 | 中国民间信仰 |
主神 | 城隍 |
例祭 | 农历二月廿二日(城隍诞) |
遗产指定 | 已经拆毁 |
建立时间 | 1727年(清雍正五年) |
玉环城隍庙,是中国一座已经拆毁的城隍庙建筑,位于玉环厅城关县前村(现浙江省玉环市玉城街道县前社区)玉城老街旁边。该庙举行的城隍寿辰庙会曾是玉环民俗之一。
历史
[编辑]玉环城隍庙始建于1727年(清朝乾隆五年),当时正值玉环厅成立之初,但是该庙后来在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秋季毁于火灾。同年,玉环厅同知(地方官)王廷相到当地任官,发现只能在简陋地方拜祭城隍;他有感城隍对地方而言好比郡守县令般重要,决定重建城隍庙。王廷相捐出官俸作为经费,又发动地方力量资助建庙,最终在不足两个月之内完成重建工程,而施工后的城隍庙规模比先前更大。[1][2]
在清代时,玉环城隍庙香火鼎盛,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参拜和问卜;到民国初年,城隍庙的祭祀活动仍旧办得红红火火。1938年前后,城隍庙戏台进行修缮工程,并举行开光仪式。其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战火蔓延,玉环开始受到日军战斗机空袭,中国军队于是进驻城隍庙,并把一部分庙宇建筑改成粮仓,因此城隍庙香火日渐变得冷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环县税捐处以玉环城隍庙为办公地点,参拜者因而却步。[1][2]
文化大革命时期,玉环城隍庙遭到严重破坏,庙宇建筑被打砸得破烂不堪,不过有村民暗中把庙内供奉的城隍神像搬到西门村(现玉城街道西门社区)一座庙内,加以掩藏保护,现今这座神像在西门城隍庙继续受到供奉。玉环城隍庙最终被改建成招待所,戏台则改为生产资料商店;即使后来国家落实新宗教政策,允许每条行政村设有一座保界庙,但城隍庙首事认为招待所难以改回庙宇,故选择另觅庙址,因此玉环城隍庙不复存在。[2]
建筑结构和陈设
[编辑]玉环城隍庙位于玉环城关县前村(现玉城街道县前社区)玉城老街临街处。城隍庙规模宏大、地方宽广,建筑风格古朴,整座庙宇建筑有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庭五间。庙门外左右两边各有一尊马头将军神像(传说是城隍出巡的坐骑)以及一块青石制成的石鼓(俗称“大石面”),此外还有一对石狮子雕塑。[1][2][3][4]
城隍庙中央大厅内最高的神柜上安放着黄杨木制成的城隍神像,神柜东西两边分别有“太岁爷”和“库柜官”两尊神像,前方有文武判官泥塑神像各一尊。大厅两侧有四尊神像,均为面目狰狞威武而身躯魁梧的武将造型,头戴盔甲,手持大刀、铁叉,身后插上靠旗。大厅左右两边分别有白无常、红元司、皂吏神像(皂吏神像置中,白无常神像在皂吏东边,红元司神像在皂吏西边),六尊神像合称为“六司”,传说掌管生死善恶。中央大厅正面对出处建有月台。[2]
中央大厅西边的偏殿称为“后宫”,殿内中央处设有玉雕送子观音塑像,周围墙壁为假山,假山上有千百个放置各种小神像的洞穴;东面墙壁绘有壁画,以十殿阎罗为题材,描绘恶鬼被罚上刀山、下油锅的情况,以警戒世人不要作恶。中央大厅东边的偏殿称为“新宫”,设计成城隍夫妇的新房,殿内有颜色鲜艳的床铺、被褥、木家具,陈列一套女子妆奁;此偏殿平日锁闭,只在庙会期间开放参观。玉环民间传说指,当地有乡绅丧女后听信巫婆,以为女儿要嫁给城隍,便把女儿原先的嫁妆捐给城隍庙,因此庙方建立东边偏殿,作城隍和夫人的卧室。[1][2]
城隍庙内收藏了几十件锡器,有锡壶、锡桶、锡瓶、鹿台、锡烧台等。其中,鹿台是一个用锡制成的鹿造型雕塑,像一头小牛那么大,重量逾百斤,鹿角用铜打造,可以插上蜡烛。这些锡器珍藏在庙里面,只在庙会期间放到中央大厅让人观赏。[1]
城隍庙设有一座装饰华丽的戏台,戏台两边放置几排凳子,用来让富人看戏。戏台附设两层高的后台,下层用作化妆室和放衣箱,上层是演员宿舍。[2]
城隍寿辰庙会
[编辑]城隍寿辰庙会是庆祝农历二月廿二日城隍诞的庙会,一般从农历二月廿一日晚上开始,历时三、五、七、十天不等。期间,城隍庙内到处挂灯结彩,每座殿宇都高挂荷花灯、走马灯、红纱灯等各种传统花灯以及现代的煤气灯、汽油灯。温州、台州一带的信众在庙会期间齐集玉环城隍庙,向神明上香叩拜、许愿还愿,并上供牲礼香烛,祈求城隍保佑地方安宁富足。道士连续三日三夜在城隍神像前设坛拜忏,吹奏唢呐。庙方举行城隍出巡仪式,把城隍神像放置在神驾上,到城内招摇过市,一路上飘着彩旗、响起鼓乐,人们都涌到街上观看,以致街头水泄不通。有些民众患病后认为是触犯神灵之故,因此趁庙会期间来城隍庙“消罪”,自认轻罪者向管事买“犯人票”,自认重罪者戴上枷号,披头散发,化装成正被押送的罪犯,整天跪在城隍神像前祈求恕罪。[1][2][4][5]
除了祭神祈愿以外,城隍寿辰庙会期间还会举行集市,形式类似现代中国大陆的物资交流会。本地商人和邻县客商趁着庙会人潮,纷纷到玉环老街经营临时商店和货摊,贩卖农具、家具、日用品、五金件、衣饰、布匹、参茸补品、儿童玩具等各色各样商品,以及镶牙、钉秤等工艺,加上棉花糖、海棠糕、汤圆、方糕、米饼等各种小吃叫卖。过去的玉环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平日鲜有商贩出售优质高档商品,农具等生产工具尤为罕见,因此普罗大众都喜欢前来赶集。趁着庙会市集之际,赌博和色情产业也乘势出现,有些乡绅在家中整天开场放赌,以鸦片招待赌客,此外更有娼妓混入市集卖淫。[1][3][4]
庙会亦是文化节会,街头艺人举行马术、杂技、戏法、马戏团、西洋镜、艺阁、踩高跷等游艺表演来吸引行人驻足观赏,晚上还会放焰火。城隍庙的戏台会举行最少十个晚上的戏曲表演,戏班酬劳通常由诸位集市商贩分摊。当地民众有“贴戏”的习俗,人们会自愿承担一场表演的开支,并在城隍庙外墙上张贴告示,以示自己献戏给城隍。[1][2][5][4]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玉环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玉环城隍庙庙会盛况. 玉环县文史资料选辑. 1989: 111–11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朱仁巴. 源远流长的城隍庙会. 今日玉环. 2008-03-28 [2018-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 3.0 3.1 董招春. 西青街的沧桑往事. 今日玉环. 2014-03-11 [2018-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 4.0 4.1 4.2 4.3 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 第二十四编 风俗 宗教 方言 第一章 风尚习俗 第五节 庙会. 玉环县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634. ISBN 7543201119.
- ^ 5.0 5.1 傅立民; 贺名仑. 玉环城隍庙会. 中国商业文化大辞典. 中国发展出版社: 1104. 1994. ISBN 78008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