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福州 (开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州,在今福建省境内设立的一个

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置,治所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为福州都督府治。福州都督府始管三州:福州、建州丰州南安郡改);继而管五州:福州、建州、泉州(丰州改,即今泉州市)、汀州漳州,五州之下设三十五县(后又并为二十四县)[1]。《元和郡县志》载:福州“因州西北福山为名”。福州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尤溪县北尤溪口镇以东的闽江流域和古田、屏南、福安、福鼎等市县以东地区。

开元十三年(725年),置福州都督府。

开元十九年(731年),福州置泉山府兵左卫营、右卫营,共1200人[2]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长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福州。上元元年(760年),福州都督府和福建都防御使合并,升置为福州节度使。大历六年(771年),罢福州节度使,置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简称福建观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福州大都督府,作为闽国国都。闽龙启元年(933年),改福州大都督府为长乐府。闽天德三年(945年),闽国灭亡,长乐府废,恢复福州建置。李仁达短暂割据(945年—947年)时,恢复威武军,与福州并存。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吴越消灭李仁达的割据势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吴越改威武軍为彰武軍。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彰武軍为威武軍。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降北宋;同年,威武军改为两浙西南路,福州隶之。

五代后辖境缩小。宋朝时为福建路治。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即位于此,改为福安府,作为行在。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为福州;十五年(1278年),升为福州路。宋元以来海舶前往东南亚各地,常由此出海。

唐朝福州辖县
725年 闽县[3]长乐县[4]连江县[5]万安县[6]侯官县[7]温麻县[8]
741年 闽县长乐县连江县万安县侯官县温麻县(新增古田县[9]尤溪县[10]
742年 闽县长乐县连江县[11]万安县(改名福唐县)、侯官县温麻县(改名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
760年 闽县长乐县[12]连江县福唐县侯官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
766年 闽县长乐县连江县福唐县侯官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新增永泰县[13]
808年 闽县连江县福唐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永泰县(废除侯官县长乐县
810年 闽县连江县福唐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永泰县(复设侯官县[14]长乐县
861年 闽县连江县福唐县长溪县古田县尤溪县永泰县侯官县长乐县(新增梅溪县[15]

[16]

福州(957年)

历任长官[编辑]

唐朝福州刺史
南唐福州刺史
  • 李仁达(李孺赟)(945年—948年)
吴越福州刺史
宋朝知福州

参考文献和注释[编辑]

  1. ^ 隋置泉州唐福州.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2. ^ 军事志 第一章 秦至元驻军
  3. ^ 福建省福州市
  4. ^ 福建省长乐区古槐镇
  5. ^ 福建省连江县敖江镇白沙村
  6. ^ 福建省福清市
  7. ^ 福建省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
  8. ^ 福建省霞浦县松城街道
  9. ^ 福建省古田县城东街道湖滨村
  10. ^ 福建省尤溪县
  11. ^ 改治今福建省连江县凤城镇
  12. ^ 改治今福建省长乐区吴航街道
  13. ^ 福建省永泰县樟城镇
  14. ^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
  15. ^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
  16.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17. ^ 《唐刺史考全编》
  18. ^ 吴廷燮:《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19. ^ 李昌宪:《宋代安抚使表》,齐鲁书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