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胡思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1957年9月21日[1][2]),中华民国学者、作家、政治人物胡适的次子。

名字

[编辑]

胡思杜名字来自于胡适的老师、美国哲学家杜威,以对老师表示感激之情。[3]

生平

[编辑]

胡思杜1921年12月17日出生,母亲为江冬秀,他幼年贪玩爱好结交朋友,不喜欢读书,学者罗尔纲曾为他担任过家庭教师,他表示胡思杜“从小就有进步思想,比较爱国、热爱鲁迅”。1939年,随母亲赴上海避难,为防止胡思杜沾染不良习惯,胡适于1941年5月安排他到美国教会学校读书,约8年后回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3]

1948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之际,因政见不合,表示“我又没有做什么有害共产党的事,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3]同年12月14日拒绝登上与父亲一起走的飞机[4]。但是,胡适在给Prescott W. Townsend的信(胡适纪念馆检索号HS-NK02-009-027)中说:“我与我的太太于1948年12月共军围城的第二天离开北平。思杜自愿要求留下,为我打包我四散在家中的书。当他装好书,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时,他已经很难出来了。从此他就一直待在北京。”中共占领北平后,胡思杜到华北革命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学习。[3]

胡適墓園胡思杜紀念碑

1950年9月22日,中共发起“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胡思杜作为胡适之子表现积极,将父母留给他的财物上缴给组织,说“他以后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向党组织表示他的忠心”,“同时他还说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他是反动阶级的忠臣,人民的敌人。”认为胡适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来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受到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宣布断绝二人父子关系。后来胡思杜被分配到唐山铁道学院担任“马列部”历史讲师。[3][5]

1957年在中共反右运动中,因希望入党,积极主动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被定为右派分子,9月21日被迫自缢身亡,死时36岁[2]。死后领导告诉其堂兄胡思孟「胡思杜为『畏罪上吊自杀』」。胡思孟在郊外空地将其草草埋葬。相关消息由于未见诸报端,胡适至死仅有耳闻,未确定胡思杜生死。

1980年11月,有关部门重新审查,为胡思杜“平反昭雪”。[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住在北京的胡适. 搜狐网.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2. ^ 2.0 2.1 胡适次子胡思杜不幸的人生结局. 腾讯新闻.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3. ^ 3.0 3.1 3.2 3.3 3.4 3.5 彭劲秀. 胡思杜的人生悲剧.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史海钩沉阅古今》. [202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4. ^ 胡适随蒋介石赴台为何会将儿子留在大陆. 腾讯新闻.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5. ^ 共产党骂他:反动阶级的忠臣 人民的敌人. 凤凰网.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