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南興宮
24°10′50″N 120°42′21″E / 24.180470°N 120.705917°E
舊社南興宮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北屯區舊社里舊社巷43號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正月十五、三月廿三、十月十五 |
建立时间 | 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
地圖 | |
舊社南興宮,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屯區舊社里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舊社媽」。
歷史
[编辑]乾隆十五年(1750年),漳泉先民在舊社庄安奉媽祖[1][2]。日後,驅趕當地原住民、開鑿灌溉溝渠,移民增多,信眾與日俱增,香火漸漸鼎盛,遂發起組織聖母會,購置祭田數處,做為廟裡祭祀之經費[2]。
據廟內「清漳福地」木匾內容,此廟首次重建於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修建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緒中葉,設管理人專司年中行事,以一年兩次向信眾化緣,供為廟務營運經費。[2]
乙未戰爭,1895年8月25日,黑旗軍等抗日軍與日軍在頭家厝激戰[3]。25到26日,則是溝背之役(主戰場在舊社聚落北方兩百公尺金谷橋到雷公汴[4]),舊社六庄的義軍利用此廟作物資後勤之地,對抗松山隆志率領的日軍[5]。
1935年,第三次重建。戰後,祭田徵收轉放殆盡。早期與南屯萬和宮、台中萬春宮、台中樂成宮號稱為省轄市時期臺中市的四大媽祖廟。1977年信眾組織信徒大會,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至1981年第三屆時廢止管理人及化緣制度。1984年,由修建委員會,重建正殿及鐘樓一部份,因廟地收回不順利,工程停頓,至1991年用地解決,續興建鐘鼓樓、金亭、牆圍,到1992年底主要建物興建完成,為地上三層樓建物。1996年,廟埕及欄杆完成。這次重建共獲信眾捐地42.65坪,捐款4千6百多萬元。[2]
2019年8月24日,中台科技大學在舊社南興宮舉辦溝背之役124週年紀念活動[5]。
今址在北屯區舊社里舊社巷43號[1],里內有北屯機廠[6]以及北屯總站。
祭祀
[编辑]一樓正殿中龕主祀稱為「舊社媽」的媽祖,陪祀山伯公、左龕配祀關聖帝君、右龕配祀註生娘娘。三樓中龕奉祀玉皇大帝、同祀三官大帝,左龕配祀觀音,右龕配祀神農,左廂文昌殿,右廂太歲殿。[2]
廟每年有三大慶典,分別是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聖誕及前日媽祖遶境、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的謝平安慶典,後因應時代變遷,遶境改為在媽祖聖誕前一週的星期六舉行[2]。三年一次的中元普渡祭典是因早年為祈求豐收而來[7],由舊社庄頭人主持而餘五庄贊襄[2]。祭祀圈舊社六庄,為舊社庄為中心,境內還有軍功寮庄、北屯庄、三份埔庄、二份埔庄及頭家庄等五庄,包含北屯區、北區、潭子區部分區域[7]。
參考
[编辑]- ^ 1.0 1.1 陳仲青. 南興宮二百五十年慶. 《中國時報》. 2000-04-28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蘇永欽. 舊社南興宮 下元節水官聖誕叩謝平安慶典. 《新一代時報》. 2017-12-03 (中文(臺灣)).
- ^ 尹成基. 鄉野奇譚 白槍隊激戰日軍 骨物做見證 潭子鄉公所找出文獻 擬以建廟立碑紀念. 《聯合晚報》. 1990-06-26 (中文(臺灣)).
- ^ 盧金足. 溝背之役古戰場 申請文化景觀. 《中國時報》. 2009-05-21 (中文(臺灣)).
- ^ 5.0 5.1 陳淑芬. 台中抗日溝背戰役週年紀念 民謠樂音悠揚. 《中國時報》. 2019-08-24 [2019-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臺灣)).
- ^ 張弘昌. 150戶新建屋…都要拆 舊社捷運擴大徵收 地主抗議. 《聯合報》. 2011-11-02 (中文(臺灣)).
- ^ 7.0 7.1 江良誠、唐蒼賜、陳正喜. 南興宮普渡 供桌逾千張 三年才一次 排了三、四百公尺 樂成宮也擺三百桌 祭拜供品將濟貧. 《聯合報》. 2003-08-13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