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黍,中國先秦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1][2]。
春秋为周邑。《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杜注:“阳城县西南有负黍亭。”[3]后属郑,战国初属韩。《史记·郑世家》:繻公十六年(前397),“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即此[4]。《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在阳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负黍亭在洛州阳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故周邑也。”[5]传世战国韩兵器有“三年负黍令”戈,铭文:“三年负黍命(令)韩雀,工币(师)用雨,治□。”[6]战国后期属秦。《韩世家》载:桓惠王十七年(前256),“秦拔我阳城、负黍”。
- ^ 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 ^ 后晓荣:《战国政区地理》,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
-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 ^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 辞海 地理分册 历史地理.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2.08: 96–97.
- ^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8年版。(编号17·11345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