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裔
趙光裔 | |
---|---|
出生 | 不詳 唐朝 |
逝世 | 940年 南漢 |
职业 | 南漢官員 |
赵光裔(?—940年[1]),字焕业,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官员,曾担任宰相超过20年。
背景
[编辑]赵光裔生年不详。其家族最初来自奉天(位于现在的陕西咸阳),但是后来搬到了东都洛阳,本人是否出生于洛阳则不详。他的曾祖父赵植据记载官至唐岭南节度观察使[1][2]。赵光裔的祖父赵存约曾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的从事,在公元830年,李绛和包括赵存约在内的众多下属都死于兵变。[1][3]赵光裔的父亲赵隐进士及第,最终在唐宣宗年间成为宰相[4]。
唐末时期
[编辑]赵光裔年轻时,以刻苦学习,注重修养著称,唐光启三年(887年),进士擢第。[1]兄长赵光逢先已及第,弟赵光胤后也及第。[4]入仕后,于唐昭宗乾宁年间,从思勋郎中、弘文馆学士,[1]做到膳部郎中,知制诰(负责起草文件),赐金紫。同时,赵光逢任中书舍人(正五品),赵光胤也官至驾部郎中(从五品)。兄弟数人并列显贵,各以品行雅正,学识清高著名。北人闻其名声,都相当钦佩敬服。后来,光逢相后梁,光胤相后唐,光裔和儿子赵损先后做了南汉的宰相。一门同时出了四位相国,时人誉之为家门荣耀,缙绅盛事。[4]唐朝灭亡后,在取代唐朝的后梁仍任原职。[1]
后梁时期
[编辑]908年,梁太祖派赵光裔和右补阙李殷衡充官告使,授名义上为封臣实则独立、控制已改名为清海的岭南东道镇的节度使军阀刘隐(南汉烈宗)为清海和静海节度使。刘隐将二人留在清海,不许他们回洛阳。刘隐十分敬重赵光裔,以礼相待,推心置腹,留作自己的机密参谋。[5]不久,更奏请提拔光裔为节度副使。[4]
南汉时期
[编辑]公元917年,南汉高祖刘岩称帝,拜光裔为兵部尚书,与李殷衡、杨洞潜一同拜为同平章事(即宰相)。不久后升为门下侍郎。自此升居相位,掌管内外政务,参议国事机要,统领大局。[6]
赵光裔觉得自己出身于名门,家族威望尤显赫,即使放在中原朝廷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虽然官至宰相,但南汉朝廷割据岭南一隅,远离中原,时常被称为“僭伪”。因此常觉羞耻,泱泱思归。刘岩得知到光裔的想法,想安抚他,于是背地里练习起光裔的笔迹。熟练后,模仿笔迹写了封家书,派人潜入洛阳,把光裔的两个儿子赵损、赵益及老小家眷接来广州。一家人得以团聚,光裔又惊又喜,自此之后便尽心尽职于南汉。[4]
南汉一度和北面邻国楚国关系融洽。楚开国之君马殷及其继任者皆为后梁及其后继者后唐、后晋的名义封臣,刘岩在称帝前就于915年娶了马殷的女儿。[7]称帝后,他立马氏为皇后。[6]但934年马皇后死后,[8]两国关系恶化,楚国的繁荣也对南汉构成威胁。[4]大有年间,因南汉与楚国连年战争,劳民伤财。939年,光裔便上奏曰:“自马皇后崩后四、五年来,未尝通使于楚。亲邻旧好,不可忘也。”同时推荐善辩好才,反应机敏的李紓作为使者出使楚国,双方言和,罢兵交好。[9]李紓不辱使命,和谈进行得很成功,不久后楚国也派来使者回访。[4]此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终刘岩之朝,不见兵戈,边境安宁。[1]
光裔在南汉为相二十多年,岭南边陲之地,在他治理下,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海陆贸易交往,使得府库充实,富甲一方;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联姻通好,和睦四邻,边烽无警。[9]时人称为贤相。940年初,赵光裔卒。[1]死后,已改名刘䶮的刘岩任赵光裔子赵损继为宰相。[9]
评价
[编辑]- 《十国春秋》论曰:五季时,中原扰攘,独岭海承平小安,民不受兵,光裔、洞潜之功居多。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南汉书》卷九
- ^ 《南汉书·赵光裔传》作岭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但在赵植的时候,岭南还没有被分割成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岭南西道直到862年才设立,这样赵植必须比儿子赵存约多活30多年,几乎活到孙子赵隐成为足以拜相的高官的时候。见《新唐书》卷六十九。结合《旧唐书·德宗本纪》可见赵植是在并未被分割的岭南为节度使。
- ^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
- ^ 4.0 4.1 4.2 4.3 4.4 4.5 4.6 《十国春秋》卷六十二
-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
- ^ 6.0 6.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
- ^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
- ^ 9.0 9.1 9.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