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婢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婢湯
源自《金匱要略》
剂型湯劑
组成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五枚 擘
功用
發汗、退熱、利尿、消水腫
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600毫升),分溫三服。

越婢湯中醫上的分類屬「辛涼解表」[註 1]藥,常用於治療因感冒所引發的水腫。此病症好發於身體肥胖的人,或者排尿功能欠佳的人在感冒時也容易發這種病。

出處

[编辑]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篇》:「風水,急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2]

功用

[编辑]

越婢湯有如下等功用:發汗、退熱、利尿、消水腫、抗菌、抗炎,抗過敏。

方劑組成

[编辑]

越婢湯的組成為: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辨症要點

[编辑]

《金匱要略.水氣水氣病脈證并治篇》中提出了辨症上的幾個要點,分別是:「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

  • 風水:此指指外致病原「風邪」入侵,突發頭面部及四肢水腫為主要表現的水腫病。《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脈論》中說風水係病人因久勞導致腎臟功能低下,又適逢風邪所致之病症。[3]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中加入了脾臟功能低下的因素,脾、腎臟功能不佳,當腎臟虛弱,便容易出汗,一但受涼,汗就停留在腎;加上脾虛不能治水,便讓水溢於皮膚表層。然後又受到風邪入侵,在風邪與體表之水相互作用之下,便形成水腫之病症。[4]
  • 惡風:指的是病患害怕被風吹到。
  • 一身悉腫:即全身有水腫的現象,水停於皮膚肌肉之間。導致水腫的主要原因即是上面所說的「風水」。[5]
  • 脈浮:即輕輕碰觸脈膊即可感覺到脈膊跳動,因水在皮表,故脈浮。[5]
  • 自汗:指非因身體勞動或運動而流汗,通常是身體虛弱所致。[2]

相關方劑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辛、涼係指該方劑的藥性,辛的作用為發散,屬陽,例如薑;[1]涼的作用為降低熱度;而所謂的「表」係指表皮肌肉層,表示病邪侵入人體尚淺,只在表層。故辛涼解表的意思為該藥物的藥性為發散除熱,用以解決皮表上病邪的入侵。

參考來源

[编辑]
  1. ^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2. ^ 2.0 2.1 張仲景. 《金匱要略.水氣水氣病脈證并治篇》.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3. ^ 《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脈論》.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網站.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裏,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 
  4. ^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水腫病諸候》. [2018-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風水病者,由脾腎氣虛弱所為也。腎勞則虛,虛則汗出,汗出逢風,風氣內入,還客於腎,脾虛又不能制受於水,故水散溢皮膚,又與風濕相搏,故云風水也。令人身浮腫,如裡水之狀,頸脈動,時咳,按腫上凹而不起也,骨節疼痛而惡風是也。 
  5. ^ 5.0 5.1 汪昂. 《醫方集解.利濕之劑》.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網站.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外部連結

[编辑]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大青龍湯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分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