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衝撞攻擊
車輛衝撞攻擊是一種攻擊者駕駛機動車輛蓄意撞擊建築物或人群的攻擊行為。[1][2]雖然許多車輛衝撞攻擊事件都與恐怖主義有關,但大體而言,任何以車輛作為攻擊手段的行為都可以稱作車輛衝撞攻擊。
舉例而言,在發生於2015年6月間的聖屈昂坦法拉維耶恐怖攻擊事件中,攻擊者便以駕駛車輛衝撞瓦斯工廠大門的方式實施攻擊。
21世紀的增加趨勢
[编辑]自21世紀以降,因受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態鼓舞而發動車輛衝撞攻擊的事件逐年上升。[3]2014年,加拿大專欄作家安德魯·科尼將此現象形容為「微型恐怖主義」,並認為加拿大民眾「最好適應這種...本土恐怖份子叢生的現象...他們不管基於什麼理由,願意隨機殺害他的同胞來實現他們的理念。」[4]
攻擊事件上升的原因
[编辑]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說法,這種攻擊手法之所以受到攻擊者歡迎,是因為「駕車衝撞提供缺乏爆裂物或武器的恐怖份子在國土實行恐怖攻擊的機會,而且這種攻擊手段僅需要非常少量的事先訓練或經驗。」[1]美國智庫保卫民主基金会反恐研究員大衛德·加爾斯坦-羅斯向《頁岩》雜誌表示這種攻擊模式在以色列越發頻繁,因為「以色列的安全屏障頗為有效,因此要將炸彈帶入該國十分不易。」[5]2010年,由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所發行的英語線上雜誌《意念圖誌》鼓勵聖戰者攻擊「行人徒步」地點,而且在駕車衝撞人群前應達到一定速度,以「造成最大的傷亡」。[5]
車輛攻擊行為可由受意識形態驅使的孤狼恐怖份子實行。[6]為《野獸日報》撰文的作家雅各·希果(Jacob Siegel) 表示2014年黎塞留河畔聖讓汽車襲擊事件的攻擊者是「西方世界在未來將越來越常見到的那種恐怖份子」;他引述蘭德公司研究員布萊恩·詹金斯(Brian Jenkins)的說法,形容這種恐怖份子是「野狗」而非孤狼;他們無法適應環境,且因為受到伊斯蘭激進文宣的影響,從「火爆的憤怒轉為隨機的致命攻擊」。[7]2014年一支由伊斯蘭國所發布的宣傳影片更導致法國內的號召響應者駕車衝撞人群。[8]
根據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與恐怖主義專家克林特·華茨(Clint Watts)的說法,早期的攻擊型態,如蓋達組織等恐怖組織的成員會「在實施攻擊前集體計畫並訓練;這種模式在2005年左右已經不管用了」,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安全機構增強了對恐怖份子的監控。[7]華茨表示在美國出生的蓋達伊瑪目安瓦爾·奧拉基在攻擊模式的轉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英語向英語人士發動號召,要求他們「實施你們自己的恐怖攻擊,並留在原地。」[7]
英國智庫「Demos」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計畫(Violence and Extremism Program)負責人傑米·巴特雷特(Jamie Bartlett)表示「過去幾年來,網路增加了孤狼恐怖主義的發生可能性」,因為網路可向這些孤立的恐怖主義者實行意識形態號召,並提供他們攻擊的技巧。[9]以2014年黎塞留河畔聖讓的攻擊事件為例,儘管加拿大警方事前已辨識出攻擊者作為潛在聖戰士的身份,並因此沒收了他的護照並監視其家人與其活動以避免他與聖戰有所接觸,駕車攻擊行為仍然難以防範,因為「在一個人犯罪前要知道他到底想要幹什麼是很困難的。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人懷有激進思想而逮捕他;那在加拿大不是犯罪行為。」[9][10]
位於美國的全球情報公司「Stratfor」認為,駕車攻擊「雖然不像自殺炸彈攻擊那樣致命」,卻非常難以事先防範。[11][9]
防範措施
[编辑]2014年10月23日美國非營利組織國家建築科學研究所更新了其建築設計指南《安全護柱撞擊與攻擊防護模型》的內容;該指南旨在協助設計者設計禁得起由「計畫或實行財產破壞、恐怖攻擊或造成平民、勞工與軍事人員死傷的車輛駕駛」對安全護柱的衝撞。[12]美國大律師公會也認為安全護柱將有效保護民眾免於車輛撞擊。[13]
在2007年格拉斯哥機場攻擊事件中,安全護柱便成功地降低了傷亡。[14][15][16]
車輛衝撞攻擊列表
[编辑]恐怖攻擊
[编辑]下述列表後列出發生地點與攻擊形式;依據發生時間先後:
- 1981年伊拉克大使館爆炸案,黎巴嫩貝魯特,衝撞建築物及引爆炸彈
- 1983年貝魯特軍營爆炸案,黎巴嫩貝魯特,衝撞建築物及引爆炸彈
- 2001年查謨-克什米爾邦議會汽車爆炸案,印度查謨-克什米爾邦斯利那加,衝撞建築物大門及引爆炸彈及持槍攻擊
- 2002年里昂汽車攻擊事件,法國里昂,衝撞建築物及縱火
- 2006年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攻擊事件,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衝撞人群
- 2007年格拉斯哥國際機場攻擊事件,蘇格蘭格拉斯哥國際機場,衝撞建築物及引爆汽油桶
- 2008年耶路撒冷汽車攻擊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衝撞人群
- 2008年耶路撒冷推土機攻擊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衝撞人群
- 2009年阿珀爾多倫女王日汽車攻擊事件,荷蘭吉德蘭省阿珀爾多倫,衝撞人群
- 2011年特拉維夫夜店攻擊事件,以色列特拉維夫,駕車衝撞及持刀攻擊
- 2013年李·里格比謀殺案,英國倫敦,駕車衝撞及持刀攻擊特定人士(非隨機攻擊)
- 2013年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案,中國北京市天安门城楼前,駕車衝撞人群及縱火
- 2014年烏魯木齊公園北街早市暴力恐怖襲擊案,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駕車衝撞及丟擲爆裂物
- 2014年耶路撒冷拖拉機攻擊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衝撞人群及衝撞車輛
- 2014年黎塞留河畔聖讓汽車襲擊事件,加拿大魁北克省,衝撞制服軍人
- 2014年10月耶路撒冷汽車攻擊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衝撞人群
- 2014年11月耶路撒冷汽車攻擊事件,以色列耶路撒冷,駕車衝撞及持鐵撬攻擊
- 2014年亞龍什維特攻擊事件,約旦河西岸地區,駕車衝撞(失敗)及持刀攻擊
- 2014年第戎攻擊事件,法國科多爾省第戎,衝撞人群
- 2014年南特攻擊事件,法國大西洋羅亞爾省南特,衝撞人群
- 2015年聖屈昂坦法拉維耶恐怖攻擊事件,法國伊澤爾省聖屈昂坦法拉維耶,衝撞瓦斯桶及斬首
- 2016年尼斯襲擊,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尼斯,衝撞人群
- 2016年俄亥俄州立大學攻擊事件,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學校園內),駕車衝撞及持刀攻擊
- 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德國柏林,衝撞人群
- 2017年耶路撒冷卡车袭击事件,以色列东耶路撒冷
- 2017年威斯敏斯特袭击,英国伦敦西敏橋,撞向人群、持刀攻擊
- 2017年斯德哥尔摩袭击,瑞典斯德哥尔摩,劫持卡车撞向人群
- 2017年6月伦敦袭击,英格蘭(衝撞+刺傷).[17]
- 2017 Finsbury Park attack, London, England (ramming people)
- June 2017 Champs-Élysées car ramming attack, Paris, France (ramming a police car)
- 2017 Levallois-Perret attack, Levallois-Perret, France (ramming soldiers)
- 2017年夏洛蒂攻擊,团结右翼事件,美國弗吉尼亚州夏洛蒂鎮 ,衝撞人群
- 2017年巴塞隆納攻擊,衝撞人群
- 2017年坎布里爾斯,衝撞人群
- 2017年紐約市曼哈頓襲擊,衝上自行車道
- 2019年日本東京汽車襲擊,衝上人行道及衝撞人群
非恐怖攻擊的駕車衝撞事件
[编辑]- 奧爾嘉·赫本納羅瓦:1973年,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女性駕駛卡車四處衝撞
- 姚锦云:1982年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驾车冲撞人群及金水桥
- 尚恩·尼爾森:1995年,一位水電工駕駛一輛自國民警衛隊軍營偷得的M60A3巴頓坦克四處破壞
- 馬文·希梅爾:2004年,一位焊接工人駕駛焊上裝甲的推土機在科羅拉多州格蘭比衝撞建築物
- 2006年舊金山汽車狂暴攻擊事件:2006年,一位患有偏狂型精神分裂症的男子駕駛運動型休旅車四處攻擊
- 秋葉原殺人事件:2008年,一位男子在日本東京秋葉原以卡車與匕首攻擊人群
- 2009年荷蘭皇室攻擊事件:2009年,一位男子駕車衝過柵欄企圖攻擊包括畢翠克絲女王與威廉-亞歷山大在內的荷蘭皇室成員的事件
- 2009年广东惠州“6·23”特大交通事故:公交巴士在沿途7公里冲撞,造成28辆机动车和2辆非机动车受损,4人身亡,11人受伤,肇事车辆逃逸十几公里后被警方成功拦截并逮捕司机[18][19][20]
- 2010年河北元氏鏟車衝撞事件:2010年,一位男子在中國河北省駕駛裝載機衝撞建築物
- 2015年格拉茲廂型車攻擊事件:2015年,一位男子駕駛運動型休旅車高速衝撞奧地利格拉茲內的人群,隨後持刀攻擊
- 2016年斯肯索普道路暴衝[21]
- 2017年巴内阿里约坎博里乌道路暴衝[22]
- 2017 Heidelberg attack[23] [24]
- 2017 Krewe of Endymion incident[25]
- 2017 安特卫普攻擊,比利時車禍失控[26]
- 2017 瓜地馬拉市,一輛汽車衝撞一些學生示威者,一人喪生,13人受傷[27]
- 2017 Venezuelan protests在安全部隊或政府支持者的反對派遊行中,有幾起汽車撞擊事件。[28][29][30][31][32]
- 2017 Times Square car crash[33]
- 2017 Melbourne car attack in Melbourne, Australia in which six people were killed and 36 injured.[34]
- 2017 Sandy attack, car-ramming and shooting in Sandy, Utah[35]
- July 2017 Helsinki attack, Finland, ramming people[36]
- August 2017 Helsinki attack, Finland, failed ramming[37]
- 2017 Sept-Sorts attack, France, ramming a pizzeria[38]
- 2017 Marseille attack, France, ramming bus shelters[39]
- 2018年多伦多面包车袭击事件(10人死亡)[40]
-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示威期間,香港出現多次政府支持者駕車撞人。[41][42][43][44]2019年10月6日,59歲男子鄭國泉駕駛的士司衝撞示威者及行人,[45]並衝上行人路,造成3人被撞傷,當中1名女子被撞斷雙腿,施襲者其後被示威者及市民合力制服。[46]2019年10月7日晚上有警車衝向人群,期間交通燈號為紅燈。[47]
- 2019年11月11日香港交通警察衝撞市民事件
- 2023年1月11日廣州天河駕車撞人事件
- 2024年3月19日北京發生汽車衝撞機車及行人事件
- 2024年11月11日珠海市體育中心駕車撞人事件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FBI Warning: Terrorist Use of Vehicle Ramming Tactics. FBI and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 ^ David C. Rapoport. Terrorism: The fourth or religious wave. Taylor & Francis. 2006: 150– [2016-12-28]. ISBN 978-0-415-3165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0).
- ^ Yaakov Lappin; Etgar Lefkovits. Background: Ramming terror attacks in recent years. The Jerusalem Post. 29 August 2011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 ^ Coyne, Andrew. We can't stop every terror attack, so let's brace ourselves and adapt. National Post. 22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2).
- ^ 5.0 5.1 Keating, Joshua. Why Terrorists Use Vehicles as Weapons. Slate. 5 Novem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 ^ Daly, Brian. Lone wolf terrorists hard to stop. Edmonton Sun. QMI. 21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7.0 7.1 7.2 Siegel, Jacob. Lone Wolves, Terrorist Runts, and the Stray Dogs of ISIS Why ISIS and al Qaeda rely on loners and losers to carry out their terrorist agenda in the West. Daily Beast. 24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 ^ ISIS and Al Qaeda have specifically called for the type of attack that just happened in France.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 ^ 9.0 9.1 9.2 Bajekal, Naina. The Rise of the Lone Wolf Terrorist. 時代雜誌 Magazine. 23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4).
- ^ Mataconis, Doug. The attack on Canada's Parliament and the 'lone wolf' terroris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3 October 2014 [6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6).
- ^ Israel: Vehicle Attacks – A New Militant Tactic?
- ^ Oakes, Charles. The Bollard: Crash- and Attack-Resistant Models. Whole Building Design Guide,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23 October 2014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 ^ Ernest B. Abbott and Otto J. Hetzel, "Homeland Security Begins at Home: Local Planning and Regulatory Review to Improve Security", in Rufus Calhoun Young, Jr. and Dwight H. Merriam, A Legal Guide to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06
- ^ Garfield, Simon. Terrorists are foiled at Glasgow airport. The Guardian. 7 December 2007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 ^ Glasgow airport ramps up use of bollards. Glasgow Evening Times. 22 December 2008 [7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 ^ Tait, Robert. Israeli woman, 25, and soldier killed in twin stabbing attacks – Incidents happen hours apart, suggesting an escalation of recent violence. The Daily Telegraph. 10 November 2014 [11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 ^ 'Fatalities' after central London vehicle and stabbing attacks. 4 June 2017 [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5) –通过www.bbc.co.uk.
- ^ 网易. 广东惠州一巴士肇事逃逸连撞24辆车致5人死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8).
- ^ 6·23惠州特大交通事故. 今日惠州.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 ^ 南方网. 金, 小贝 , 编. 公交司机的“情绪假”该如何放. 东江时评 (今日惠州). 2012-07-04 [2018-08-29].
- ^ Hartley-Parkinson, Richard. Shocking video of moment driver deliberately knocks down pedestrians. Metro (Metro.co.uk). 16 October 2016 [9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 Homem joga carro contra pedestres em Balneário Camboriú. Visor Notícias. 20 February 2017 [2017年8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13日).
- ^ German man, 73, dies after car driven into pedestrians in Heidelberg. 25 Februar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One dead, two injured in Heidelberg car attack. 25 February 2017 [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通过www.bbc.com.
- ^ (A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Orleans Times-Picayu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P via ABC Ne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chreuer, Milan. Man in Antwerp, Belgium, Tries to Drive Into Crowd. New York Times. [12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 ^ Videos muestran vehículo que arrolló a estudiantes en calzada San Juan. PrensaLibre.com. [18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 ^ Venezuela: Graban en video a tanqueta atropellando a opositores. El Comercio. 3 May 2017 [9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 ^ Camioneta del IVSS atropelló a una manifestante en Calabozo. El Nacional. 9 Ma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西班牙语).
- ^ Tanqueta de la GNB intentó arrollar a un estudiante de la Unimet. El Nacional. 18 July 2017 [19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西班牙语).
- ^ Asesinaron a miembro de la Cruz Verde durante protesta en Maracaibo. El Nacional. 18 May 2017 [19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西班牙语).
- ^ Reportan 1 herido por arrollamiento en la avenida Francisco de Miranda. El Nacional. 20 May 2017 [2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西班牙语).
- ^ CNN, Ray Sanchez. Car barrels into pedestrians in New York's Times Square. CNN.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 Melbourne car attack: Bourke Street death toll reaches five after three-month-old baby dies. ABC. 22 January 2017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1).
- ^ Whitehurst, Lindsay. Police: Driver stopped when she saw argument before shooting. Fox News. Associated Press. June 9, 2017 [June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5).
- ^ Helsingin perjantaista yliajoa tutkitaan tappona – Ajoi välittämättä siitä jääkö joku alle. Yle. July 29, 2017 [July 29,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芬兰语).
- ^ Friday's papers: New car attack, rail strike reactions, summer storm coming. Yle. August 11, 2017 [August 1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英语).
- ^ Vandoorne, Saskya; Cullinane, Susannah. French pizzeria rammed by car; one dead. 15 Aug 2017 [21 August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Vehicle ramming kills one in Marseille, no terrorist motive seen. 21 August 2017 [21 Aug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 ^ 640 Toronto on Twitter. Twitter.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英语).
- ^ 【8.5天水圍】天水圍淡定哥笑對催淚彈 屯門激動叔圖電單車撞人. 香港01.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 ^ 多區堵路快閃封紅隧元朗私家車撞人衝路障. 晴報. [2019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8日).
- ^ 元朗休班警被擲燃燒物跌槍14歲少年腳部中槍送院. 香港電台. [201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 ^ 疑倒車後再踩油加速撞人 62歲司機涉瘋駕被捕. 東網. [2019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8日).
- ^ 許智峯私人檢控開槍警意圖謀殺等兩案 透露官裁定的士司機危駕案表證成立. 星島日報. 2020-06-05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1).
- ^ 的士突加速衝上行人路撞傷途人 示威者「私了」司機至頭破血流. 立場新聞. [2019年10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2日).
- ^ 警車衝向市民再瘋狂兜3圈 網民斥:黐X線 以為打緊GTA. 蘋果日報 (香港). [2019年10月8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