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遣唐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遣唐使
假名けんとうし
平文式罗马字Kentōshi

遣唐使為7至9世紀時日本派遣至唐朝的官方使節,是日本學習华夏文化至極盛的官方團體。

關於倭國的記載第一次遣唐使結束,而日本國的記載從第七次遣唐使開始。

大阪遣唐使船複製品

遣唐使的派遣

[编辑]
遣唐使的航路

遣唐使是延續過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國擔任使節的官職。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唐貞觀四年)的犬上御田鍬。此後,日本陸續有使節遣往唐朝達十多回,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議廢止後未再繼續,期間長達200多年。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傳播至日本之深遠廣泛有崇隆的貢獻。

遣唐使的宗旨,除了與唐朝表示友好、將先進的唐國制度及文化吸收輸入以外,亦包含瞭解朝鮮半島東亚地區的情報。 遣唐使不一定每次只有一位使節前往。若有多於一人參與之時,會分別出“大使”及“副使”,有時還有位於大使之上的押使。

隨著遣唐使派遣至唐朝的,亦包含留學生僧人。每次出海,都有400-500人乘坐4艘船渡海。遣唐使船一行人在出發前,都會帶同船舳先赴大坂住吉住吉大社,祈求住吉大神保祐海上安全。之後,整船人從住吉津出發,經住吉細江前往大坂灣,再到難波津。經由瀨戶內海到達福岡那津,再前往玄界灘。過去日本與朝鮮半島國家友好之時,會在朝鮮半島北岸登陸,然後經陸路進入唐朝。但自從日本與新羅交惡之後,改為由海路直接前往唐國。由於當時日本的航海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在大海航行的遣唐使一行經常遇海難。

遣唐使列表

[编辑]

關於日本遣唐使的回數,藤家禮之助認為共12次。此為正式發遣且實際入唐的遣唐使總次數,不含送唐客使(送唐使歸國)或極有可能并未渡唐的日本使節,即第1次舒明天皇二年(630)遣唐使於唐太宗貞觀四年入唐,至第12次仁明天皇承和五年(838)遣唐使於唐文宗時最後一次入唐。

東野治之王勇根據大使的任命記載,認為共20回。

18次以發遣次數計,去除日本詔令停止的天平十八年(746)與寬平六年(894)。前一次停止於李林甫專權時[1]。後一次停止於晚唐景福二年(893)昭宗時,入唐僧中瓘[2]托唐商致書日本朝廷,備言“大唐凋敝”之狀[3],次年菅原道真上《請令諸公卿議定遣唐使進止狀》,日本解除遣唐使任命。

16次以實際渡海次數計,在18次的基礎上去除未出發的天平寶字五年(761)與同六年兩次,其時唐朝尚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尾聲中。

15次以實際入唐回數計,在16次的基礎上去除天平寶字三年(759)因唐朝安史之亂滯留渤海、未能完成使命的日本遣唐使。

14次在15回的基礎上,去除遣唐大使被蠻族所戮、日本未持節入唐的齊明天皇五年(659)一次。

以上諸說未有定論,舊時教科書以15回為多見。

次数 出發年 歸國年 大使 副使 其他派遣者 船數 備考
1 舒明2年
(630年)
舒明4年
(632年)
犬上御田鍬 藥師惠日   (唐太宗貞觀四年~六年)
唐使高表仁赴日,
歸國
2 白雉4年
(653年)
白雉5年
(654年)
吉士長丹、
高田根麻呂
吉士駒、
掃守小麻呂
道昭
定惠
2 (唐高宗永徽三年~四年)
第2船在赴唐朝途中遭難
3 白雉5年
(654年)
齊明元年
(655年)
高向玄理(押使)、
河邊麻呂
藥師惠日 2 (唐高宗永徽四年~五年)
高向玄理在回國途中死於唐朝境內
4 齊明5年
(659年)
齊明7年
(661年)
坂合部石布 津守吉祥 伊吉博德 2 (唐高宗顯慶四年~六年)
第1船在赴唐途中漂流南海島嶼,坂合部石布為當地人殺害
5 天智4年
(665年)
天智6年
(667年)
(送唐客使)守大石 坂合部石積、
吉士岐彌、
吉士針間
(唐高宗麟德二年~乾封二年)
送唐使劉德高歸國。唐使法聰赴日
(6) 天智6年
(667年)
天智7年
(668年)
(送唐客使)伊吉博德   (唐高宗乾封二年~總章元年)
送唐使法聰歸國。不知是否出發赴唐
7 天智8年
(669年)
不明 河內鯨     (唐高宗總章二年)
第5次至第7次可能在駐留百濟中與唐軍交渉
8 大寶2年
(702年)
慶雲元年
(704年)
粟田真人(執節使)、
高橋笠間
坂合部大分 山上憶良道慈 4 (武周長安二年~四年)
9 養老元年
(717年)
養老2年
(718年)
多治比縣守(押使)、
大伴山守
藤原馬養 阿倍仲麻呂
吉備真備
玄昉
井真成
4 (唐玄宗開元五年~六年)
10 天平5年
(733年)
天平7年
(735年)
多治比廣成 中臣名代 平群廣成
大伴古麻呂
4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二十三年)
歸途中第3船遇風浪,平群廣成漂流崑崙國。天平11年(739年)10月27日歸國。第4船遇風未歸
(11) 天平18年
(746年)
- 石上乙麻呂   - (唐玄宗天寶五年)
停止
12 天平勝寶4年
(752年)
天平勝寶6年
(754年)
藤原清河 吉備真備
大伴古麻呂
  4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十三年)
鑑真赴日。第1船在歸途遭遇風浪沉沒,藤原清河與阿倍仲麻呂未歸
13 天平寶字3年
(759年)
天平寶字5年
(761年)
高元度(迎入唐大使使)、
內藏全成(判官)
1 (唐肅宗乾元二年~上元二年)
渤海路入唐,因安史之亂的發生未果。內藏全成自渤海路歸國
(14) 天平寶字5年
(761年)
- 仲石伴 石上宅嗣
藤原田麻呂
    (唐肅宗上元二年)
因船破損,停止出發
(15) 天平寶字6年
(762年)
- 中臣鷹主(送唐客使) 高麗廣山   (唐肅宗寶應元年)
送唐使沈惟岳。未渡海
16 宝龜8年
(777年)
宝龜9年
(778年)
小野石根(持節副使) 大神末足(副使)   4 (唐代宗大曆十二年~十三年)
大使佐伯今毛人稱病不行。大伴益立、藤原鷹取兩副使被撤換,改以小野石根為持節副使、大神末足為副使。第1船在歸途中遭難,副使小野石根、唐使趙寶英死亡
17 宝龜10年
(779年)
天應元年
(781年)
布施清直(送唐客使) 多治比廣成 2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送唐使孫興進歸國
18 延曆23年
(804年)
大同元年
(806年)10月
藤原葛野麿 石川道益 最澄
空海
橘逸勢
靈仙
4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唐憲宗元和元年)
石川道益在唐病沒。赴唐途中,第3船在肥前松浦郡遭難
19 承和5年
(838年)
承和6年
(839年)
藤原常嗣 小野篁 圓仁 4 (唐文宗開成三年~四年)
承和3年、承和4年兩次渡航失敗。此後小野篁稱病不行,被處流罪。歸途中雇傭新羅船9隻以歸。第2船漂着南海之地,知乘船事菅原梶成回到大隅
(20) 寬平6年
(894年)
- 菅原道真 紀長谷雄     (唐昭宗乾寧元年)
停止派遣遣唐使。解除大使一職
  • 遣唐使次數有不同種說法本表採用20回說。
  • ()為未到達唐朝的遣唐使。

遣唐使停止

[编辑]

875年,發生黃巢之亂黃巢攻陷洛陽長安,建立大齊。齊雖然在短期間滅亡,但是唐的衰落已无可挽回。因此,寬平6年(894年)的派遣在遣唐大使菅原道真的建議下停止。此次的停止並非立即中止,道真等遣唐使預定者仍繼續保有遣唐使的職位。但是,道真因昌泰之變而左遷,喪失大使職位。延喜7年(907年),唐滅亡,遣唐使走入歷史。

遣唐使之後

[编辑]

其後唐宋之際,日本相國於940年(左相藤原仲平)、947年(左相藤原實賴)、953年(右相藤原師輔)曾三次致書信於吳越國王。

北宋時,日本僧人奝然來華,受到比遣唐使更高的禮遇。《宋史》云:「太宗召見奝然,存撫之甚厚,賜紫衣。于太平興國寺,上聞其國王一姓傳繼,臣下皆世官。因歎息謂宰相曰:『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

入宋僧在日本長保年間有寂照(俗名大江定基,1003年入北宋),日本延久年間有成尋(俗姓藤原,1072年入北宋)。

南宋有日本相國平清盛復借朝廷名義開展國家之間的貿易(1173年與南宋建交,其時宋孝宗在位)。

日本國與渤海國於公元727—922年之間存在正式國交,另有渤海遣日使

參看

[编辑]

延伸閱讀

[编辑]

OCLC 1622199

腳註

[编辑]
  1. ^ 李林甫逼殺大臣韋堅、皇甫惟明及李適之前後
  2. ^ 在此十二年前曾向日本朝廷傳達廢太子高岳親王(僧真如)的死訊,其時上距真如之死已逾十五年
  3. ^ 各地軍閥不遜,大臣以死紓難而皇帝不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