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

坐标36°04′07″N 120°18′34″E / 36.06861°N 120.30944°E / 36.06861; 120.309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旧址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旧址,2024年2月
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大沽路35号
时代1933年
编号第一批,序号6
认定时间2009年7月27日

36°04′07″N 120°18′34″E / 36.06861°N 120.30944°E / 36.06861; 120.30944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是青岛华商于1931年至1937年间设立的一家交易所,其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大沽路35号,建于1933年至1935年,设计师为刘铨法,现为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齐燕会馆旧址,物证交易所最初的交易场所

1931年,青岛商界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筹建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以对抗日商青岛取引所,并于9月19日在齐燕会馆内先行交易。交易所最初主要经营土产纱布期货交易,额定资本60万元[1]。同年冬,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成立,青岛商会会长宋雨亭、张立堂、董希尧等21名商人任筹备委员[2][3]。筹备期间,宋雨亭等人曾被日本人威胁,也有浪人多次袭击参与交易者及筹备委员、扰乱交易场所[4]。有说法称为避开破坏,筹备委员会曾将交易场所迁至河北路北京路等闹市区[2]

交易所大楼旧影

1933年7月,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创立[3][4],并领取正式营业执照,青岛市政府于次年2月转咨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6月批复准予设立[5]。交易所资金总额40万元,分2万股。设理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理事25人,并从理事中选出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4人、监事3人,同时设土产部、纱布部、证券部、会计科[2]。宋雨亭任理事长[1]

1933年,位于大沽路天津路路口的交易所大楼开始建设,设计者为建筑师刘铨法[6]。由于交易所大楼方案中建筑高度较高,大楼图纸送交青岛市工务局审阅时,工务局人员修改了图纸,加大了建筑基础、梁柱的结构尺寸,使得工程造价增加了4万多元,如此高价商会无法承受。最终市长沈鸿烈出面处理,工务局才表示只要设计师书面保证工程安全,就可以下发工程执照。刘铨法签署具结书后工程才得以按原图纸施工[7]。交易所大楼最终于1935年11月竣工,交易所迁入营业[1][5][7]

至1935年,交易所业务达到鼎盛时期,打破了青岛取引所控制青岛交易市场的局面[1][2]。对此,日本商人及居留民团集会游行示威,以向中方施压,甚至扬言要烧毁交易所大楼。青岛市政府与日本领事馆谈判,日方提出允许日本人化名进入交易所做经纪人、交易所每年将四成纯利分予取引所、交易所放弃部分业务让予取引所经营,市政府迫于压力同意上述条件[2][3][4]

交易所大楼旧址西北侧及周边建筑,2015年3月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交易所于8月停业。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占领青岛后,占据交易所大楼,将楼内所有设备、文件等毁坏或掠走,并将交易所金库存款及银行存款等项共36万余元全部扣押没收[4]。青岛取引所方面召集交易所理事刘宾廷等召开会议,迫令其同意交易所与取引所合并。最终交易所被取引所兼并[2][3]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原交易所大楼为国军所占用。原交易所理事长宋雨亭回到青岛并于次年3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成立青岛交易所复业筹备处,并组成筹备委员会,向国民政府申请准许复业,但无果而终[2]。1945年9月,青岛商会筹备开设青岛临时现货市场,曾计划借用交易所大楼使用,但因原先使用该楼的青岛纤维公司正在被接收委员会接收,该楼无法腾出而未果[8]

1949年青岛解放后,原交易所大楼曾为青岛市工业展览馆[9],1990年代时为青岛市科学器材公司办公楼[10],后曾为酒店,现为一家公寓。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名单[11],2009年7月27日列入第一批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12]

建筑特色

[编辑]
交易所大楼设计图

交易所大楼位于中山路以西、火车站东侧的一处放射形路口旁,路口中央为一片半圆形广场,由广场放射状延伸的道路由北至南分别为济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肥城路泰安路,路口西侧为横跨铁路线的国民桥。而交易所大楼位于大沽路与天津路的路口,面向路口广场与火车站一带[6][7]

大楼平面因地块情况而采用梯形,建筑面积3062.9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初主体高3层,主入口处局部4层,现为主体4层,局部5层[13]。大楼具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正立面面向西侧,主入口前为两段台阶,设有门廊,以4根贯穿整个立面的方形立柱支撑,二层设阳台(现已封闭)。二层以上的立柱融入墙体成为壁柱,顶部凸出于檐口,壁柱之间开竖向细长窗洞,与壁柱共同组成纵向线条,增添高直感[7],同时与一、二层形成对比[13]。南北两侧面二楼设有露台,无立面装饰。大楼内部一层高7米,二层高5.5米,整个大楼内部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一层二层中央各设一处交易大厅,周围为办公室;后部布局为房间围绕中庭,中庭上方为玻璃屋顶,地面下沉为地池作为另一处交易大厅[6]

该建筑顺应并利用周边道路格局,以其挺拔突出的视觉形象在周边低矮的砖木结构建筑当中独树一帜,成为地标式建筑,同时在尺度和气势上超越了青岛取引所大楼,彰显华商的财富与地位,迎合了交易所创办者的诉求[6][7]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青岛城市建设档案馆编. 《大鲍岛: 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913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戚志成.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创建与结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青岛文史资料 第六辑》. 青岛. 1984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3. ^ 3.0 3.1 3.2 3.3 日占青岛时期交易市场:取引所VS交易所. 青报网. 2014-12-01 [2019-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4. ^ 4.0 4.1 4.2 4.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一篇 金融机构,第五章 其他金融组织,第三节 交易所. 《青岛市志·金融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2022-11-07]. ISBN 7-5011-43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5). 
  5. ^ 5.0 5.1 日本侵占下 华商辛苦创建的青岛交易所被吞并. 青岛晚报 凤凰网青岛. 2012-11-28. 
  6. ^ 6.0 6.1 6.2 6.3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7. ^ 7.0 7.1 7.2 7.3 7.4 王栋, 刘铨法:礼贤育人三十载 尺规蓝图筑经典, 青岛印象丛书 (青岛出版社), 2016-12 
  8. ^ 盛雷. “二衙门”的最后时光——1945-1949年的青岛市商会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9.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二篇 建筑,第一章 公共建筑. 《青岛市志·城市规划建筑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2024-02-24]. ISBN 7-5011-464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10. ^ 徐飞鹏 张复合 村松伸 堀内正昭.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青岛篇》.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ISBN 7-112-01483-2. 
  11. ^ 青岛市规划局 青岛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岛政务网.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6). 
  12. ^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岛市市南区政务网. 2009-07-27. 
  13. ^ 13.0 13.1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青岛市建设委员会 (编).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