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馬孟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马孟祯
馬孟禎
大明太僕寺少卿
籍貫直隸桐城縣
字號字泰符,一作六符
出生生年不詳
逝世崇禎六年(1633年)
出身
  •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桐城馬太僕奏略》

馬孟禎(?年—1633年),泰符,一作六符[1],號皖完,直隸桐城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萬曆戊戌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2]有《桐城馬太僕奏略》。

生平

[编辑]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科應天鄉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馬孟禎考中戊戌科進士[3],都察院觀政,獲任江西分宜縣知縣,即將受召入朝廷時,由於上繳征賦不足,遭戶部尚書趙世卿彈劾,於是被削職。僅過三天,百姓的稅便全繳清,得到鄒元標萬國欽等人大力誇讚。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續任廣西道監察御史。馬孟禎上奏疏論文選郎王永光、儀制郎張嗣誠都給事中姚文蔚陳治則等人攀附權貴而被提拔、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近八十還沒有辭官。[4]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為河東巡鹽御史。[5]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四月,怡神殿發生火災,[6]馬孟禎提出建言與警語,但未能受到重視。

吏部侍郎蕭雲舉協同京察時有包庇的行為,馬孟禎率先上疏彈劾,後來談論的人越來越多,蕭雲舉便辭職離去。[7]

萬曆四十二年冬天(1614年),考核選拔科道官,中書舍人張光房、知縣趙昌運張廷拱曠鳴鸞濮中玉等人被以言論不合時宜,未能受到認同。馬孟禎為此打抱不平,上疏評論。當時三黨的勢力龐大[8][9],馬孟禎遭到忌憚,被調廣東按察司副使,稱病未能赴任。[10]

天啟二年(1622年),馬孟禎獲起用為南京光祿寺少卿,次年改太僕寺少卿,遭遇喪事返鄉。魏忠賢得勢後,御史王業浩趁機彈劾馬孟禎,於是馬孟禎被剝奪官位。崇禎初年,恢復官職。[11]

相關考證

[编辑]

馬孟禎本禎作楨。按進士題名碑錄應為馬孟禎。[12]

性格

[编辑]

馬孟禎與同鄉左光斗友好,有《过马皖公侍御古唐山庄》诗[13]。他少時貧窮,後來有所成就,仍然家無餘財。馬孟禎因曾被趙世卿壓制之事,懷恨在心,成為御史後便立即上疏彈劾趙世卿,時人以為其狹隘。[14]

家族

[编辑]

曾祖马宪。祖馬騑。父馬信一。孫馬之瑛,崇祯進士。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明史卷二百三十》,出自《明史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東林列傳
  2. ^ 明史·馬孟禎傳》:馬孟禎,字泰符,桐城人。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分宜知縣。
  3. ^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履歷》:馬孟禎,皖完,書四房,壬申正月二十四生。桐城人,丁酉一百十五,会一百九十九,三甲一百三十三。都察院政,授分宜知县,乙巳行取,戊申八月授广西道御史,己酉巡视北城,庚戌差长芦巡盐,庚戌巡南城,巡光禄,辛亥巡视南城,本年巡视太仓银库,巡视北城,癸丑山东巡按,乙卯廣東副使,丙辰致仕。壬戌起南光禄寺少卿,癸亥太仆寺少卿,本年丁憂,乙丑为民。曾祖宪。祖騑。父信一。
  4. ^ 明史·馬孟禎傳》:將內召,以征賦不及四分,為戶部尚書趙世卿所劾,詔鐫二秩。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鄒元標、萬國欽輩亟稱之。續授御史。文選郎王永光、儀制郎張嗣誠、都給事中姚文蔚、陳治則,以附政府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幾八十未謝政,孟禎並疏論之。
  5.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四百七十一》:命御史馬孟禎河東巡鹽。
  6. ^ 明史·卷二十九》:三十九年四月戊子,怡神殿災。
  7. ^ 明史·馬孟禎傳》:吏部侍郎蕭雲舉佐京察,有所庇,孟禎首疏攻之。論者日眾,雲舉引去。
  8. ^ 齊(亓詩教、周永春)、楚(官應震、吳亮嗣)、浙(姚允文、劉廷元)三黨
  9.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二》
  10. ^ 明史·馬孟禎傳》:四十二年冬,考選科道,中書舍人張光房、知縣趙運昌、張廷拱、曠鳴鸞、濮中玉,以言論忤時,抑不得與。孟禎不平,具疏論之。是時三黨勢張,忌孟禎讜直,出為廣東副使。移疾不赴。
  11. ^ 明史·馬孟禎傳》:天啟初,起南京光祿少卿,召改太僕。以憂歸。魏忠賢得誌,為御史王業浩所論,遂削籍。崇禎初,復官。
  12. ^ 黃彰健. 明實錄:附校勘記. 中華書局. 1989. ISBN 9787101110906. 
  13. ^ 東林列傳》:同里左光斗相友善
  14. ^ 明史·馬孟禎傳》:孟禎少貧。既通顯,家無贏資。惟銜趙世卿抑己,既入臺即疏劾世卿,人以為隘。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