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34年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紀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30年中国 / 1931年中国 / 1932年中国 / 1933年中国 / 1934年中国 / 1935年中国 / 1936年中国 / 1937年中国 / 1938年中国
纪年 甲戌狗年)、中华民国23年

大事記

[编辑]
  • 本年自然災害嚴重,被稱為60年來所未有,從6月起長江流域各省遭旱災,接着東北、華北又遭水災,黃河數處決口,據《東方雜誌》第三十一卷第二十一號達生之〈災荒打擊下底中國農村〉一文統計,全國旱災14省333縣,水災13省162縣,蝗災8省69縣,雹災12省89縣,全國受災面積達三分之二[1]:4810
  • 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取消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之名義和組織,紅一方面軍總部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合併,方面軍所屬部隊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稱中央紅軍,2月3日中革軍委改組,主席仍由朱德擔任,周恩來、王稼祥為副主席[1]:4573
  • 1月1日——中央軍對福建人民革命軍發動總攻[1]:4547
  • 1月6日——張學良意大利乘「康脫浮特號」輪回國,途經香港登岸訪胡漢民;國民政府指令行政院,派陸軍第三十五師師長馬鴻賓兼任甘寧邊區「剿匪」司令[1]:4552
  • 1月7日——「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召開各部總長會議,審議《國策大綱》,準備實行帝制[1]:4552
  • 1月8日——「滿洲國」加緊復辟帝制活動,國務院召開特別內閣會議,討論向溥儀提出《國體建議書》,1月11日日本關東軍授意省、市長向溥儀呈送《改帝制建議書》[1]:4553
  • 1月12日——國民政府特派蔣鼎文為贛粵閩湘鄂「剿匪」軍東路總司令:國民政府任命陳儀為福建省政府委員兼主席,省政府暫設延平,由行政院轉飭陳儀迅即赴任[1]:4557
  • 1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及其第十九路軍退出福州,撤往漳州、泉州,蔡廷鍇等通電在漳州設人民政府,在泉州設總部,表示堅持戰鬥[1]:4557
  • 1月15日——第十九路軍全部撤離福州[1]:4559
  • 1月20日——國民政府任命鄧家彥為國民政府委員;「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謁見「執政」溥儀,呈遞勸進帝位建議書,並稱於3月1日實行帝制,以溥儀為「滿洲帝國皇帝」[1]:4565
  • 1月22日——國民政府特派顧維鈞為海牙公斷院公斷員[1]:4567
  • 1月23日——國民政府任命阮肇昌為陸軍第五十七師師長,李松山為第五十五師師長[1]:4567
  • 1月24日——國民政府令免陳儀軍政部政務次長職,遺缺由顧祝同繼任[1]:4569
  • 1月26日——林森在南京國民政禮堂宣誓連任國民政府主席職,蔣介石、汪精衛等各中央委員、各部院會長官、各機關代表千餘人出席,中央監察委員吳敬恒任新職大典主席,代表中央授印、監誓,並政訓詞,林森宣讀誓詞並致答詞[1]:4570
  • 1月27日——國民政府任命李文範為國民政府委員[1]:4571
  • 1月28日——蔣介石委派陳調元任贛粵閩湘鄂「剿匪」預備軍總司令,2月7日陳至南昌設總司令,3月23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1]:4572
  • 1月29日——國民政府任命傅汝霖為內政部常務次長[1]:4572
  • 1月30日——國民政府任命班禪額爾德尼為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會議決議,撤銷青海西區屯懇督辦公署,免去孫殿英督辦兼職(2月1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1]:4572
  • 2月1日——蔣介石由南京抵杭州,部署福建軍事善後事宜,同日張學良往杭州謁蔣,向蔣表示「一切聽命中央」[1]:4574
  • 2月6日——第十九路軍福建事變失敗;新疆「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理沙比提大毛拉率兵圍攻馬占倉、馬紹武軍,馬仲英派東干回軍6,000人由焉耆前往救援,是日馬軍擊潰「沙比提軍」,進佔喀什噶爾疏附(回城),沙比提逃往葉爾羌,人員星散,「東土耳其共和國」解體[1]:4578
  • 2月7日——國民政府特派張學良為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國民政府令免第四十一軍軍長兼第四十師師長孫殿英本兼各職[1]:4579
  • 2月8日——中國民黨中央決定組設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以蔣介石、林森、汪精衛、孫科戴季陶等九人為建築委員,擬定於南京明故宮舊址建館[1]:4580
  • 2月9日——蔣介石由杭州飛南昌,行前召見張學良指示豫、鄂、皖三省「剿共」計劃,抵南昌後即飭贛西各縣部隊跟踪追擊湘贛紅軍[1]:4580
  • 2月11日——陳銘樞離開香港,乘「康德羅梭號」輪赴法國[1]:4584
  • 2月13日——蔣介石在南昌召集顧祝同、陳誠、熊式輝、陳調元及西、南兩路軍代表舉行軍事會詓,部署「剿共」軍事,繼續指揮第五次「剿匪」軍東路總司令、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陳誠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1]:4585
  • 2月14日——北平軍分會委傅作義任晉綏軍總指揮,閻錫山亦派王靖國、趙承綬率部集中臨河,襲擊孫殿英軍後路[1]:4585
  • 2月19日——新生活運動開始,蔣介石在南昌行營擴大紀念周上講演《新生活運之要義》,稱「新生活運動……就是要使全國國民軍事化」,要求首先在南昌和江西推行、發動「新生活運動」,2月21日南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成立,蔣自任會長,旋頒《新生活運動須知》,2月23日蔣在南昌再次講演要求全國達到「國民生活軍事化」[1]:4587
  • 2月26日——蔣介石電令陳濟棠速飭所部分向雩都、興國及筠門嶺進展,配合北路軍、東路軍進攻紅軍[1]:4593
  • 蔣介石設立侍從室,派晏道剛為主任[1]:4616
  • 3月1日——溥儀在日本導演下稱帝,改稱「大滿洲帝國」,年號「康德」,公佈《組織法》,規定即日改稱總理各部職務為大臣,執政府改稱宮內府,並新設國璽府;張學良在漢口任豫鄂三省「剿匪」副司令職,3月5日武昌設立行營[1]:4595
  • 3月3日——國民政府令免岳盛宣第四十六師師長職[1]:4597
  • 3月5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講演《新生活運動的中心準則》,要求學習曾國藩胡林翼,以禮、義、廉、恥為新生活運動準則[1]:4599
  • 3月10日——國民政府令派朱天森為海軍學校校長[1]:4603
  • 3月16日——國民政府任命夏楚中為陸軍第九十八師師長,韓漢英為第五十九師師長,派馬步芳為新編第二軍軍長(仍兼第一百師師長)[1]:4607
  • 3月25日——陳果夫、邵元沖、吳鐵城、葉楚傖、潘公展等發起「中國文化建設協會」,是日在上海成立,以反對階級鬥爭,反對無產階級文化,反對共產主義為宗旨,要求「發揚固有文化」,提倡孔孟之道,3月29日舉陳立夫為理事[1]:4613
  • 4月1日——南昌行營在南昌再次召開「剿共」軍事會議;陳調元在南昌正式就任贛粵湘鄂五省「剿匪」軍預備軍總司令[1]:4617-4618
  • 4月4日——國民政任命戴嗣夏為陸軍第四十六師師長[1]:4621
  • 4月6日——黃郛抵達南昌面謁蔣介石,報告華北情形及日方侵奪華北所提之各項要求,與蔣討論通通車、通郵談判方針[1]:4622
  • 4月11日——蔣介石、汪精衛和黃郛等在南昌商議華北問題及對日外交方針[1]:4625
  • 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發表聲明(簡稱「四一七」聲明或天羽聲明),經外務次官重光葵認可後發表,內容要點為:一、「維持東亞和日本之根本政策」,若中國「利用化國以謀排日」,日本「斷然反對」;二、日本反對「列國以共同之形式援助中國」,如投資、軍事顧問、教育和出售武器;三、日本反對列國與中國進行「具有紊亂東亞和平秩序性質」的經濟交涉;四、日本反對列國「以財政援助」為名「暗助中國抗擊日本」;五「維持東亞和平與秩序」,必須由日本「單獨為之」[1]:4630
  • 4月18日——國民政任命歐震為陸軍第九十師師長,免去吳奇偉第九十師師長職[1]:4632
  • 4月19日——中國外交部就日本「天羽聲明」發表聲明,表示:「中國深信國際和平之維持,端賴世界各國之群策群力。……世界無一國家,得在任何地方,主張有獨負維持國際和平之責任。」[1]:4633
  • 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研討廣昌戰役後之戰局及今後作戰方針,毛澤東提出將紅軍主力分向福建、浙江、江蘇、湖南進軍,突入後方廣大無堡壘地區,用以吸引國軍並使其兵力分散,然後回兵江西收復蘇區,最後決定在石城以北加築工事構成防衛瑞金防線,並緊急開展擴大紅軍運動,以組織粉碎國軍第五次「圍剿」之軍事力量[1]:4653
  • 5月1日——國民政府任命陳明仁為陸軍第八十師師長[1]:4647
  • 5月2日——北平軍分會任命湯玉麟孫殿英為高等顧問[1]:4648
  • 5月8日——國民政府任命馬步芳為陸軍第一〇〇師師長[1]:4651
  • 5月13日——香港石嘴子華南煤氣公司發生爆炸,死百餘人,傷千餘人,民房被毁數十家[1]:4655
  • 5月14日——蔣介石電令各省、市政府嚴防鼓動罷課、反對會考,倘有故違,應斷然處置,立即制止,一律拿辦[1]:4655
  • 5月15日——蔣介石為規範新生活運動之進行,是日頒布《新生活運綱要》附《新生活須知》,《綱要》指出,新生活運動之主旨,即是使國民生藝術化、生產化、軍事化,「三者實現,是謂生活合理化。合理化所賴以實現之規律,曰『禮義廉恥』所賴以之事項,曰『衣食住行』。使我全體國民以『禮義廉恥』為規律,實現於『衣食住行』之中……是謂生活革命化之完成。而我中華民族復興之基礎,亦即奠定此」;國民政府任命黃維為陸軍第十一師師長、曾三省為安徽反省院院長[1]:4655-4656
  • 5月25日——蔣介石在武昌召開豫、鄂、皖三省邊防「剿匪」會議[1]:4661
  • 5月29日——國民政府通令各機關禁借外債[1]:4663
  • 5月3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一、定8月27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6月16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二、通過《婦女運動指導綱要》[1]:4665
  • 5月31日——宋子文、孔祥熙發起組織之中國建設銀公司在上海開成立大會,6月3日召開首屆董事會議,孔祥熙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宋子文、貝祖貽,宋子良任總經理,定7月1日正式營業[1]:4665
  • 6月5日——國民政府任命徐培根為參謀本部廳長,免其原任航空署長職[1]:4669
  • 6月13日——國民政府任命楊步飛為陸軍第六十一師師長[1]:4674
  • 6月15日——蔣介石由九江抵達南京[1]:4675
  • 6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政會決定,在省府所在地,或工商業異常發達,居民複雜之特殊地區,因不適用一般縣市組織法,特設地方行政局之組織[1]:4677
  • 6月18日——張學良出巡豫鄂邊區,是日抵達潢川,6月21日在潢川召開軍事會議商定反共軍事,之後再赴商城及皖西立煌、六安,6月27日張回武漢[1]:4677
  • 6月24日——國民政府令免王世杰國立武漢大學校長職,任命王星拱為武漢大學校長[1]:4681
  • 西南政務會議決議,准夏威升第十五軍軍長,夏奉命在桂林設軍部,指揮所部阻截紅軍長征先遣隊[1]:4734
  • 9月8日——國民政府令免王仲廉陸軍第八十九師副師長,提升王任該師師長[1]:4726
  • 9月15日——國民政府命令由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直接指揮豫鄂皖邊區軍事,撤銷原豫鄂皖邊區剿匪總司令部,准免劉鎮華總司令兼職[1]:4731
  • 9月18日——國民政府任命陳琪為陸軍第八十師師長[1]:4732
  • 9月21日——國民政府任命馬衡為北平故宮博物院院長[1]:4734
  • 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張聞天為《紅色中華》報撰寫之社論《一切為了保衛蘇維埃》於是日發表,發出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突圍西征實行戰略轉移之動員令[1]:4739
  • 10月3日——司法行政部部長羅文幹呈請辭職,翌日中國國民黨中政會決議將司法行部改屬司法院,10月17日中政會決定以居正兼司法行部部長,10月20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1]:4743
  • 10月4日——蔣介石偕楊永泰、晏道剛等由廬山出發,前往武漢、北平、察哈爾、歸綏、太原、西安等地視察[1]:4744
  • 10月5日——蔣介石乘「永綏」艦抵漢,召見有關軍事將領,詢問豫、鄂、皖邊區「剿共」軍情況,翌日召集張學良等會商豫、鄂、皖三省邊區反共軍事,10月8日蔣在武昌總部擴大紀念周上訓話,強調「欲強,教民死;欲富,教民勞,何事不成」[1]:4744
  • 10月9日——蔣介石在張學良、劉峙等陪同下離開武漢北上,前往豫、陝、甘、寧各省視察,翌日蔣等經鄭州抵達洛陽主持洛陽軍分校開學典禮,何應欽亦由北平抵達洛陽晤見蔣;國民政府任命陳公博兼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所長,准免彭位仁陸軍第十六師師長職[1]:4747-4748
  • 10月10日——晚,中共中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從江西瑞金出發,率紅一、紅三、紅五、紅八、紅九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人撤離中央蘇區,向雩都集中,實行戰略轉移,踏上向西突圍之征途,這便是後來被稱之為紅軍長征之開始;中共中央決定成立黨中央分局和蘇維埃政府中央辦事處,以項英為黨中央分局書記,陳毅為中央辦事處主任,10月22日又宣布成立中央軍區,由項英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紅軍共兵力三四萬人堅持游擊戰爭,保衛蘇區[1]:4748。晚,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人員共86,000餘人,從瑞金等地出發,被迫實行長征[2]:321
  • 10月12日——蔣介石偕張學良抵達西安[1]:4750
  • 10月15日——蔣介石委上官雲相為「豫鄂皖三省邊區剿『匪』軍追剿總指揮」,編為五個支隊進攻鄂豫皖紅軍[1]:4752
  • 10月16日——中央紅軍分別從瑞金、長汀、寧化向雩都集中完畢,共五個軍團兩個縱隊,總計8.6859萬人,當日黃昏從十個渡口分別渡過雩都河;立法院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凡12章178條,憲草會議結束;王寵惠由香港返抵廣州會見陳濟棠等[1]:4752
  • 10月18日——蔣介石訓令各省軍政機關,將各地反共軍事史料滙編成冊,上交南昌行營第一廳附設之「剿匪」戰史編纂處,編寫《剿匪戰史》[1]:4753
  • 10月19日——蔣介石在蘭州甘肅省政府對黨、政、軍首領訓話,要求厲行新生活運動,中午11時許乘機飛寧夏,翌日返西安[1]:4754
  • 10月21日——中央紅軍各軍團進入第一道封鎖線[1]:4755。蔣介石结束西北视察前夕,前往咸阳拜谒汉茂陵周陵蔣介石日記謂:“谒文武周公之陵,而不思发扬光大其先人之基业者,非吾族类矣。”[3]
  • 10月23日——中央紅軍全部突破第一道封鎖線;蔣介石偕楊永泰等自西安經洛抵達開封,張學良已先一日由洛陽返漢,翌日蔣等由開封濟南飛抵北平;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決定撤銷戰區整理會,將其改組更名為戰區清理委員會,呈行政院鑒核,是日行政院會議通過,令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予以設立;國民政府任命唐俊德為陸軍第九十五師師長[1]:4757
  • 本月至12月——中央紅軍主力突破湘江封鎖線,跳出包圍圈,紅軍由86,000餘人鋭減至30,000多人[2]:325
  • 11月1日——中國童子軍總會於10月20日經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國理事會,推舉蔣介石任會長,戴季陶任副會長,王世杰任理事長,是日該總會接收中國童子軍總會籌備處及中國童子軍司令部,正式宣告中國童子軍總會成立[1]:4766
  • 11月4日——蔣介石視察張家口,出席張北軍民歡迎大會,演說《英雄之志業何在》[1]:4766
  • 11月5日——中央紅軍是日起開始突越汝城、城口間第二道封鎖線[1]:4766
  • 11月8日——中央紅軍全部由江西汝城南部天馬山及城口間通過第二道封鎖線[1]:4769
  • 11月10日——東路軍李默庵率第十、三十六兩師進占瑞金,國民政府宣布第五次「圍剿」結束;國民政府明令改組河北省政府,任命于學忠為河北省政府委員兼主席[1]:4770-4771
  • 11月11日——中央紅軍大隊開始衝越第三道封鎖線[1]:4771
  • 11月12日——蔣介石由武漢趕回南昌,當晚以南昌行營發出文(12日)酉電令,特派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1]:4772
  • 11月14日——何鍵在衡陽成立「追剿」軍總司令部,宣布就任總司令職,蔣介石特派劉文島至衡陽監誓[1]:4772
  • 11月19日——蔣介石在南昌行營大紀念周上作報告,稱對江西蘇區紅軍之「圍剿」軍事告一段落,同日蔣至九江乘輪往南京[1]:4778-4779
  • 12月1日——駐閩綏靖公署在漳州成立,蔣鼎文就主任職,翌日贛綏靖公署在吉安成立,顧祝同就主任職,劉峙在河南開封任河南保安司令兼職[1]:4790
  • 12月4日——行政院決議:河北省省會由天津遷回保定[1]:4793
  • 12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特任朱培德代理參謀總長,唐生智為訓練總監,陳調元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內政部長黃紹竑辭職照准,遺缺由黃郛兼任;追認國民政明令特派顧祝同為駐贛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為駐閩綏靖公署主任,並裁撤贛粵閩湘鄂「剿匪」軍東、西、南、北各路總司令部及預備軍總司令部;盜竊及偷運故宮古物案,交該管機關嚴厲究辦[1]:4794
  • 12月7日——國民政府令免朱培德原兼代訓練總監部訓練總監職,特任朱為代理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免去唐生智原軍事參議院院長職務,特任唐為訓練總監部訓練總監,特任陳調元為軍事參議院院長,准免賀耀組參謀本部參謀次長職,任命楊杰為參謀本部參謀次長[1]:4795
  • 12月12日——國民政任命魯滌平為軍事參議院副院長,曾仲鳴為鐵部政務次長,准錢宗澤辭鐵道部政務次長職;國民政府明令改組浙江省政府,免魯滌平原省政府委員本職、省政府主席兼職,任命黃紹竑為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省政府主席及民政廳長[1]:4798
  • 12月13日——蔣介石電令撤銷江西各地封鎖區,並令江西各縣停築碉堡[1]:4799
  • 12月19日——南昌行營組成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任命賀國光、楊吉暉為正、副主任,令克日入川,其他要人員為第一處處長劉倚仁、第二處處長王又庸、政訓處處長柏良、高級參謀李伯華等,12月29日賀等由九江乘輪西上[1]:4803
  • 12月21日——國民政府明令改組四川省政府,免去劉文輝四川省政府委員、兼省主席及兼民政廳長,任命劉湘為四川省政府委員兼省政府主席[1]:4803-4804
  • 12月22日——國民政府令准免居正司法行政部長職,任命王用賓為司法行政部長;准免王用賓考選委員會委員長職,任命陳大齊為考選委員會委員長;准免謝冠生辭司法行政部政務次長職[1]:4804
  • 12月23日——陳濟棠設韶關行營,命余漢謀為行營主任[1]:4805
  • 12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選任馬超俊為國民政府委員會,補鄧澤如遺缺[1]:4806
  • 12月28日——國民政府任命黃紹竑兼浙江省保安司令,免去魯滌平浙江省保安司令職,任陸洪東為司法行政部常務次長[1]:4807
  • 12月31日——國民政府任命胡宗南為陸軍第一師師長,准免潘恩培司法行政部常務次長職[1]:4808

逝世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韓信夫、劉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齊福霖、范明禮、張允侯、張友坤、章伯鋒、胡柏立、耿來金、劉壽林、鍾碧容、鍾卓安、陳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澤全、蔡靜儀、丁啟予、陳永福、嚴如平、柏宏文、吳以群、羅文起、查建瑜、婁獻閣、白吉庵、李靜之、張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紹貞、熊尚厚、吳以群、劉一凡、郭光、郭大鈞、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軍、劉敬坤、陳道真、李振民、張振德、梁星亮、陳仁庚、董國芳、張守憲、王榮斌、陳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躍、賈維、陳民、朱宗震編著.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2. ^ 2.0 2.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逄先知金沖及主編 (编). 《毛澤東傳(第一卷)》 香港第一版. 香港: 中和出版. 2011. ISBN 978-988-15116-8-3. 
  3. ^ 罗敏. 蒋介石的 “安内”政策. 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