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42年河南饥荒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发生在中華民國河南省的重大饥荒大旱之后又遭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逃荒者又遇侵华日军轰炸,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但对于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有多种说法,有媒体报道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灾情实录》统计,1942年河南大旱所导致的饥荒中,死亡人数达300万人[1],美国《時代》记者白修德认为有300万到500万人因饥荒而死[2],但加诺特与安东尼在《现代亚洲研究》发表的文章认为單純的飢荒死亡「遠低於100萬」,大約70萬,并且认为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官方統計为1,484,983死亡,并在後來被發現該數誇大了,因為包含了生育率下降和外出逃荒的人口[3]

记者福尔曼英语Harrison Forman拍摄的河南饥民,因其啃树皮方式违背常识,被普遍质疑为摆拍[4]

原因

[编辑]
  1. 1938年國民政府下令花園口決堤,造成黃河每年幾十億噸的泥沙順着決口湧入平原,淤塞河道,淹沒田野,漫溢湖泊,堵塞交通和航運,形成了穿越豫皖蘇三省44個縣的黃河泛濫區,人們將其簡稱為「黃泛區」。每年汛期時,黃水都會回流倒灌,淹沒農田,洪水過後蝗災復至,地表突兀凸凹,到處沙丘堆移,無法耕種,對當地農業造成嚴重破壞。
  2. 1941年底出现干旱,虽1942年初有短暂降雨,但之后夏季后便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导致大面积粮食减产和绝收。
  3. 1942年秋天发生严重的蝗虫灾害,导致粮食绝收。
  4. 河南地方基層诸多贪腐成性的县长为征粮不顾百姓死活[5]
  5. 日本入侵的战乱和交通瘫痪,使很多难民在逃亡临近省份的路上只能依靠步行,距历史记载大约在300至595公里以上的路程,並且大部分難民沒有及時的得到食物補給。
  6. 1942年9月西安军事会议时,河南当地驻军和河南省政府蒋介石提供了两份相互矛盾的灾情报告,使蒋介石对灾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5]
  7. 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省粮食局局长卢郁文均因身上寄託蔣中正的殷切期望而到任,不願向中央按实情报灾,導致賑災時間過晚[5]
  8. 乡绅富户们不肯出粮赈灾、各级赈灾官员贪污腐败[5]
  9. 國民政府為限制全國上漲物價,制定限價政策,河南省政府壓低了糧價,導致糧商不願賣糧至河南,窮苦人有錢無糧買的局面[5]
  10. 河南唯一的隴海線運輸能力有限,无法供1000多萬災民逃荒及运粮。[6]
  11. 1942年八九月间,蒋介石就接到过河南军政官员的灾情报告,但他不相信或者置之不理。他关注的一是征兵,二是征粮。
  12. 1942年10月30日重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豫籍参政员郭仲隗将所收集的河南灾民所吃的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带到大会上当众展示,涕泣陈情,并领衔联名提出《河南灾情惨重,请政府速赐救济,以全民命而利抗战案》,河南的灾荒才得到国民政府的确认,派要员前往勘察灾情,赈济灾民。会后,国民政府宣称划拨5亿元法币进行赈灾。其中2亿元用于在灾区各处开设粥场应急,3亿元用于购买赈济粮。然而粥场开设起来,却远远不能供应数量庞大的难民。而用来买粮的3亿元法币,却被挪作他用,甚至有贪官污吏将其挪用贩运私货。

死傷統計

[编辑]

对于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存在多种说法,194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灾情实录》统计,1942年河南大旱所导致的饥荒中,死亡人数达300万人[1]。美国《時代》记者白修德认为有300万到500万人因饥荒而死[2],但Garnaut, Anthony在《现代亚洲研究》发表的文章认为。單純的飢荒死亡「遠低於100萬」,大約70萬。[3]1943年重慶國民政府官方統計1,484,983死,後來被發現該數誇大了,因為包含了生育率下降和逃荒人口,而生育率下降和飢荒死亡所造成的人口損失效果相約。[3] 并认为白修德的報導是煽情和错误的,這個數字只是白修德的片面想像,國際學術界不应採納。[3][7]而国民政府早期官方統計的288,006人死亡也受到学者们质疑[7]

逃荒路線

[编辑]

河南省档案馆向《广州日报》记者展示的一份档案显示,逃荒方向大致有四个:大多数经洛阳,沿陇海线向西进入陕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还有一部分,北上进入抗日边区;还有极少数向东进入日占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有礼表示,1942年大灾荒,河南人主要逃亡陕西,因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肃,远离战区,300万河南灾民涌入陕西,豫剧也随之传入,可以说(这次逃荒过程)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移民过程。至今,很多河南人与陕西人的关系还比较亲密。虽然当时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却很少,当时整个陕西人口也不过1000万人。这次大移民促进了西部土地开发,把东部成熟的农业技术带到了西部。[8] “陇海线郑州以东已被占领,能通车的是洛阳以西。坐火车逃难的,最多占总人数的1/3。当时火车数量很有限,运载效率很低,再加上大部分是运货的,难民都是坐在货上面;当时火车时速大约只有30公里,算上停靠时间,从洛阳到三门峡估计要两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车,多数人是徒步,一路上饿殍遍野,饥民相食的景象惨不忍睹。

救災

[编辑]

賑災

[编辑]

重慶國民政府在收到河南受災情報後,三次撥發急賑款,第一次撥400萬元,第二次撥1,000萬元,第三次撥2,000萬元,後河南省自籌赈款[9]

免征

[编辑]

1942年7月21日,李培基電請重庆国民政府,使1942年度河南省征購糧食數目减少120萬石。10月,重庆政府派張繼、張厲生赴河南實地勘察后,將河南的征糧負擔再次减少100萬石。[10]

籌糧

[编辑]

救災委員會的主要辦法有三:(1)開倉。河南省在1942-1943年曾三次開倉救災,先後散發糧食12.6萬石、15.4萬石、33.4萬石。最後一次開倉是在1943年3月春荒之際,此次開倉,已用盡各縣所存歷年積穀。此外,政府還強制查封散發了大戶餘糧共計8.8萬石。(2)借糧。省府所在地魯山縣災情極重,曾向湯恩伯借軍糧160萬斤,於1943年春節前後全部發放災民,後於1943年9餘人底如數還清。此外,省府還曾向第一戰區借軍糧3.5萬大包,計400餘萬斤;此外,另有軍隊所出工振糧1.2萬包。(3)平糶。所謂平糶,就是政府在荒年缺糧時,將倉庫所存糧食平價出售。具體到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因本省存糧過少,不足救災,故所謂平糶,乃是指由河南省政府出面,籌集資金,向鄰近陝、皖、鄂各省平價購買糧食。1942年9、10月間,省府曾籌措平糶基金2千餘萬元,正式啟動平糶事務;1943年1月,又得中央之助,由中國農民銀行貸給平糶基金1億元,本省農工銀行借墊4千萬元,各縣籌集資金1億有餘,自省至縣,成立各級平糶委員會,並設立了陝西採購站、安徽採購站、湖北採購站及相應的運銷機構。三個採購站共計購進平糶糧2405萬斤,另有非平糶糧(包括各種雜糧)若干。其中以陝西為最多,共購平糶糧1059萬斤;借糧820餘萬斤。此外,省府還從第一戰區商撥了2.59萬包軍糧用作平糶糧。據《河南政府救災總報告》的不完整統計(做統計時,部分配銷站數據還未上報),購回配銷出去的糧食,至少在3億斤以上。[11]

移民

[编辑]

1942年的河南,三面被日軍包圍,唯有西面隴海線尚與陝西保持聯繫。有鑒於此,蔣介石在1942年末曾親自下達手令,命河南省救災委員會沿隴海線,在重要地點設立粥廠,救濟西去逃荒的災民。後擇定廣武、洛陽、靈寶、常家灣、閿底鎮等 5 處各設一廠,統限 1943 年 1 月 1 日組織成立,開始收容西上災民。其經費全部由中央撥付報銷。自設立至結束,共耗費經費 800餘萬元,救濟災民達 55.8萬餘人。此外,省內各縣亦普遍設立粥廠,總計4289處,收養災民189萬餘人。[11]

相关報導

[编辑]

媒体

[编辑]
  • 关于国民政府是否在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曝光河南大饥荒事件后迫于压力,才承认并展开了救灾工作。就此事仍有争议。
  • 早在1943年白修德報導河南飢荒之前,國民政府就已展開相關救災工作,而非如電影《一九四二》中所描述白修德報導後才開始救災。國內報刊如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以及《大公報》、《前鋒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2]

政府文件

[编辑]

“省府已有明令,將三十年度斗餘,軍麥價款,一律放賑,這一賢明處置,不知救活了多少人命。”據河南省政府編印的《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記載:豫省曾三次開倉貸谷。第一次是1942年春青黃不接、民食匱乏之時舉辦的開倉貸谷,共貸出小麥125,770石3斗9升。第二次是1942年各地秋收歉薄之後舉辦,共貸出及散放谷麥各半共15054,000市石。第三次是1943年3月春荒嚴重之際,省府令各縣速將現存歷年積谷合計332,749石8斗6升,悉數散放災民用資救濟。

书籍

[编辑]

《温故一九四二》

[编辑]

而有關刘震云的小說《一九四二》與馮小剛同名電影亦存在不少爭議,批評者認為電影與小說存在眾多歪曲史實狀況:

  • 河南延津在1938年就已經成為日佔淪陷區,餓死他們家鄉親人的正是這些日軍部隊,《一九四二》卻說他們在國民政府統治下要餓死了,是日本人來了救了鄉親。
  • 大公报》被国民政府停刊三日,非电影中所说是报道河南大饥荒受到国民政府的处分,而是因为“《大公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记录于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1943年2月4日日记[12]
  • 国民政府并没有禁止和封杀媒体报纸对河南大饥荒的报道,當時重庆新华日报》(中共官方报纸)报道此事就有至少40多篇,而且可以发行[12]

《江流天地外》

[编辑]

第三届国民参政员郭仲隗晚年《江流天地外》记载“中央不准报灾,亦不救济。”但河南軍方多次報災,所以亦不符合史實。汤恩伯蒋鼎文李家钰等均向国民政府报灾,只有河南省政府瞒报灾情。

《1926年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

[编辑]

王芸生曹谷冰合著《1926年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记载“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也是王芸生、曹谷冰60年代對中國國民黨的醜化抹黑,而實際上,国民政府派遣了张继张厉生等人前往河南调查灾情[12]

电影

[编辑]
  • 电影中,国民政府救灾是迫于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曝光河南大饥荒事件。事实上,在白修德報導之前,国民政府和河南省就已经展开了救灾工作[12]
  • 电影蓄意伪造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不许报灾”、“不相信河南有灾”,来源是冯玉祥1947年的回忆录《我所知道的蒋介石》,后经过查证,李培基根本沒去重慶報災,系冯玉祥捏造杜撰。
  • 电影中,蒋介石将灾民遗弃给日本人,事实上就《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紀錄:「各县应切实督饬所属团队协同国军,在通往地区地点设哨盘查,制止良民逃往敌区;如遇敌军抽集我壮丁难民,应随时随地予以武力驱逐,以粉碎敌寇阴谋。」防止灾民流亡到沦陷区[12]
  • 亦有人批评影片过分渲染人性阴暗面,冯小刚回应“太平绅士和谐淑女慎入”。[13]

改編電影

[编辑]

類似事件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942大饥荒是如何结束的 | 南方周末. www.infzm.com. [2022-05-04]. 
  2. ^ 2.0 2.1 White, Theodore Harold. Until the Harvest Is Reaped. 《時代雜誌》. 1943-03-22: 19 [2022-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3). 
  3. ^ 3.0 3.1 3.2 3.3 Garnaut, Anthony.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Henan Famine of 1942. Modern Asia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13, 47 (6): 2009–2010, 2034, 2044. doi:10.1017/S0026749X13000103. A detailed survey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1943 of the impact of the famine came up with a toll of 1,484,983, broken down by county. The official population registers of Henan show a net decline in population from 1942 to 1943 of one million people, or 3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If we assume that the natural rate of increase in the population before the famine was 2 per cent (as was the case prior to the outbreak of war, but not during the war), the resulting figure of 5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or 1.7 million people is assumed after the famine.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fficial figure, and includes both fertility loss (decline in births due to the famine) and outward migration as well as excess deaths. Whereas no reliable data on migration is available, comparison with other famines would suggest that fertility loss and excess deaths would have made a similar contribution to total population loss, which means that the tally of excess deaths is likely to have been well under one million. [...] The statistical tallies of the 1942 famine carry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oday. The death toll of ‘over 3 million’ cited by Xia Mingfang implies that the ‘Nationalist famine’ in Henan was quantitatively worse than the ‘Communist famine’ that occurred 15 years later. 
  4. ^ 黄道炫、唐元鹏、文亮. 温故豫灾1942. 凤凰周刊. 2012年, (36期): 39页 [2024-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5). 
  5. ^ 5.0 5.1 5.2 5.3 5.4 1942年河南饥荒人祸分析. 腾讯网. 2012-11-30 [2016-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中文(中国大陆)). 
  6. ^ 谌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4). 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 腾讯历史.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7. ^ 7.0 7.1 騰訊歷史:1942-1943年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8. ^ 1942年河南大饥荒:老人小孩被吃 饥民刨坟觅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42年河南大饥荒:老人小孩被吃 饥民刨坟觅食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3日 08:35 来源:广州日报
  9. ^ 1942年8月14日,湯恩伯致電中央賑委會委員長孔祥熙、代委員長許世英稱:「查豫東各縣上年荒旱,顆粒未收,街(蝗)蟲遺卵,今春孵化蔓延之速,勢若燎原……迄今各該縣秋收絕望,民命堪虞,數百萬災黎鵠待賑濟。」
  10. ^ 谌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1). 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 腾讯历史. [2024-01-14]. 
  11. ^ 11.0 11.1 谌旭彬. 數百萬河南人是怎麼被餓死的(2). 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 腾讯历史. [2024-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4).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谌旭彬. 戳破《1942》里的伪历史. 共识网. 201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0)。  騰訊轉載
  13. ^ “1942”被批渲染人性恶 冯小刚:太平绅士慎入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3-01-05,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