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30空中砲艇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3年12月18日) |
AC-130空中砲艇 | |
---|---|
概况 | |
类型 | 攻擊機 砲艦機 |
制造商 | 洛克希德 |
主要用户 | 美国 |
制造数量 | 43架 |
单位成本 | AC-130H:1億3240萬美金 AC-130U:1億9100萬美金 |
历史 | |
起役日期 | 1968年 |
首飞 | 1966年 |
发展自 | C-130 Hercules |
洛克希德AC-130空中砲艇(Lockheed AC-130 Gunship)是一個由美國空軍所操作的重型對地攻擊機系列,是以洛克希德C-130「大力士型」(Hercules)運輸機為基礎所進一步改裝而成,主要用於密接空中支援與武裝偵察等用途。AC-130裝置有各型口徑不同的機砲,乃至於後期機種所搭載的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與M102 105公釐榴彈砲等重型火砲,對於零星分佈於地面、缺乏空中火力保護的部隊有毀滅性的打擊能力。在接近半世紀的服役期間,AC-130迄今共出現過六種不同的版本,分別是洛克希德負責改裝的AC-130A/E/H三型,與由洛克威爾(Rockwell)操刀的中期版本、AC-130U「幽靈II式」(Spooky)。至於最新一代的則為洛克希德負責改裝的AC-130W「螫刺II式」(Stinger II)與AC-130J「幽靈騎士式」(Ghostrider),新加入了導向飛彈與精準炸彈的發射能力,成為具有視距外作戰能力的機種。
歷史
[编辑]早期的空中砲艇概念
[编辑]AC-130的發展源起於越戰。從越戰早期的戰場經驗中,美國空軍意識到他們需要一架能快速地飛抵戰場,並以集中火力殲滅零星地面抵抗的工具。最早的空中砲艇一代(Gunship I)改裝,是以一架道格拉斯C-47運輸機為基礎所改良,綽號魔法龍帕夫(Puff, the Magic Dragon)的AC-47「幽靈」式(Spooky)空中砲艇,裝備3挺M134迷你砲機槍,之後美國空軍又以費爾柴德C-119「飛行篷車」(Flying Boxcar)運輸機為基礎開發了AC-119G「暗影式」(Shadow)與AC-119K「蟄刺式」(Stinger)空中砲艇[1],前裝備4挺M134迷你砲機槍,後加裝2門M61火神式機砲。
AC-130A
[编辑]1965年時,美國空軍的航空系統部(Aeronautical Systems Division)開始將第13架次的量產型C-130A(機身編號54-1626)改裝成空中砲艇二代標準,改裝範圍包括加裝4門20公釐M61火神式機砲、4挺7.62公釐M134火神炮、熱焰彈發射裝置及改良過的目視瞄準系統,這架試驗機在1967年末於越南進行實測成功之後,LTV電子系統(LTV Electrosystems)立刻獲得一紙合約,將7架JC-130A飛彈追蹤機改裝為AC-130A,實際量產版本的AC-130A擁有與試作機相同的火力設定,但多了包括APQ-133信標追蹤器、AN/APQ-136移動目標顯示雷達(MTI radar)與新式的類比式電腦及其他感測設備。在1968年底之前,已有4架AC-130A開始在駐紮於泰國烏汶(Ubon)的第14空中突擊大隊(14th Air Commondo Wing)服役。之後,空軍試驗性地在一架C-130上裝上兩具電腦火控的M1 40公釐70倍徑機炮,以取代原本的20公釐M61火神式機炮(Surprise Package,「驚喜套件」計畫),並又在「快速鋪路」計畫(Pave Pronto program)中根據前述標準追加改裝了9架C-130A,並加強其雷達與火砲控制系統[1]。
AC-130E/H鬼怪式
[编辑]由於AC-130計畫的成功,美國空軍在「鋪路鬼怪」(Pave Spectre)計畫中將11架C-130E改裝為空中砲艇,而成為AC-130E「鬼怪」式(Spectre)。新的規格包括更重的裝甲、包括APQ-150信標追蹤雷達在內的更優異航電功能、與更大的載彈量。自1973年起,10架在戰火中倖存的AC-130裝上了升級版的艾利森(Allison)T56-A-15渦槳發動機,成為AC-130H。AC-130在越戰期間的最後一次改良,是在「鋪路神盾」(Pave Aegis)計畫中,換上了火力驚人的105公釐M102榴彈炮與雷射瞄準定標器。
在越戰結束之後,所有倖存的AC-130A與AC-130H型機全都返回美國本土,由駐紮於佛羅里達州艾格林空軍基地(Eglin AFB)的第1特殊任務大隊(1st Special Operation Wing)操作。原本機上所裝的前射與後射機砲陸續被撤除,並在1978年時加裝空中加油口。在1990年代前期的「特殊任務火力加強」(Special Operations Force Improvement, SOFI)計畫中,這些AC-130H改裝了最現代化的各種感應器、火控電腦、電子反制裝置(ECM)與導航、通訊設備。
在越戰之後AC-130曾陸續參與過包括1983年10月時美軍出兵格瑞納達的緊急狂暴行動(Operation Urgent Fury),1989年出兵巴拿馬的正義之師行動(Operation Just Cause),與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有5架AC-130H曾參與過沙漠風暴行動,負責在夜間任務中攻擊地面目標,但不幸折損了其中一架。之後,又有另一架AC-130H在1994年美軍出兵索馬利亞時折損。除此之外,AC-130H也曾在波士尼亞的北約維和任務中,進行過夜間巡邏任務[2]。
機齡老舊的5架AC-130A在1995年9月10日時全部除役,軍方還正式替它們舉辦了一場紀念儀式。在5架退役的飛機中,機尾編號53-3129、暱稱為「第一夫人」(The First Lady)的AC-130A其實是以1953年時第一架從洛克希德位於喬治亞州的廠房滑出的C-130原型機改裝而來。在除役後第一夫人號被安置在艾格林空軍基地武器博物館中,作為永久展覽用途。
但較新穎的AC-130H則在改過編號的第16特戰中隊中繼續服役,駐紮於佛羅里達州赫伯機場(Hurlburt Field)。
自從升級為AC-130E並取消了前向與後向的機砲之後,AC-130的武裝就全都集中在機身左舷側。因此,當AC-130在進行攻擊時,是以逆時針方向圍繞著欲攻擊的目標繞圈旋轉,以便施予定點目標集中且來自四面八方的密集砲火,瞬間將地面武力瓦解。在越戰期間,AC-130機群共擊毀超過10,000輛的敵軍車輛。
AC-130U幽靈II式
[编辑]相較於越戰時代開始發展的幾型AC-130前期版本,AC-130U「幽靈II式」(Spooky)空中砲艇是在1980年代中期才開始發展。為了活化特殊任務部隊的作戰能力,1987年7月洛克威爾獲得合約開始新機種的建造,以13架新出廠的C-130H為基礎進行武裝化,而第一架AC-130U是在1990年12月20日首度試飛,並自1991年9月起在加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FB)進行密集測試。
同樣是使用四具艾利森T56-A-15渦輪螺旋槳發動機,AC-130U的武裝包含了1門側向的M1博福斯40公釐70倍徑機炮(Bofors cannon)與M102 105公釐榴彈砲,但原本在AC-130H上的2門M61火神式機砲被單一的一門25公釐GAU-12平衡者機炮所取代,擁有3,000發彈藥,這門新機炮裝置在一具有學習功能的砲座上,擁有高達每分鐘1800發的自動填彈能力,射程超過12,000呎(3657公尺)。
除了強大的火力外,新版的空中砲艇也在電戰能力上擁有大幅的提升,主要的設備包括休斯AN/APQ-180主要火控雷達(是F-15E打擊鷹式戰鬥轟炸機上的APG-70之衍生版本),德州儀器AAQ-117前視紅外儀(FLIR),波爾航太(Ball Aerospace)附有雷射定標儀與測距功能的全主動微光夜視攝影機(All-Active Low-Light-Level TV,裝置在機首下方突起的砲座上,擁有360度的環景視野)與洛克威爾ALQ-172電子干擾器及其他反制干擾物(熱焰彈等)的發射裝置。以4架IBM IP-102任務電腦串連起來的主控單元讓AC-130擁有同時攻擊兩個目標的能力,而組合了慣性導航系統與美國國防部的導航之星(NAVSTAR)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提供AC-130U全天候的任務飛行能力。由於設有加壓艙,AC-130U能巡航於較高的空域以降低巡航時的油耗,進而提升最大航程[3]。
由於機上裝置有大量的武器與設備,AC-130是美國空軍所擁有有攻擊武力的機種中操作人員數最多的一架。其中AC-130U需要13名人員,包括5名軍官(駕駛與副駕駛、導航員、火控官與電戰官)與8名士兵(飛航工程師、微光夜視系統操作員、紅外線偵察設備操作員、4名砲手與1名填彈手)。至於AC-130H則因為多了一具機砲,因此成員數也比AC-130U還多,為14人[4]。
未來發展
[编辑]為了強化AC-130砲艇的攻擊火力與戰場生存率,2005年起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AFSOC)也開始評估在AC-130上換裝120公釐火炮系統。除了擁有更遠的攻擊距離與較佳的破壞力/重量比之外,120公釐的主砲能與美國其他軍種所使用的彈藥擁有更高的通用性(例如陸軍的M1主力戰車的M256戰車炮)。除此之外,軍方也在評估替AC-130裝上例如AGM-65飛彈、AGM-88反輻射飛彈、AGM-114飛彈之類擁有視距外打擊能力的武裝系統,提升該機種的使用彈性與戰力[5]。另外,為了簡化目前同時配置有20公釐與40公釐兩種火砲系統所造成的彈藥補給問題,軍方也正在實際測試以GAU-13機砲、Mk 44機砲機砲同時取代20、40公釐兩種火砲的可行性[6]。
服役狀況
[编辑]迄今為止,美國空軍共有22架各型AC-130處於服役狀態。其中包括8架AC-130H,與13架配屬到美國空軍第16特種作戰大隊第4特戰中隊的AC-130U[4]、1架新生產的AC-130J。
技術規格
[编辑]参考资料:USAF Fact Sheet[4]
基本信息
- 机组:13
- 駕駛: 5 (駕駛, 副駕駛, 導航官, 武器官, 電子官)
- 兵員: 8 (工程師,攝影機監視員, 紅外線操作員, 裝彈員, 四名砲手)
- 長度:97英尺9英寸(29.79米)
- 翼展:132英尺7英寸(40.41米)
- 高度:38英尺6英寸(11.73米)
- 机翼面积:1,745.5平方英尺(162.16平方米)
- 总重:122,400英磅(55,520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155,000英磅(70,307公斤)
- 发动机:4台Allison T56-A-15渦輪螺旋槳引擎,每台4,910匹軸馬力(3,660千瓦特)(具)
- 螺旋桨:4桨叶恆速螺旋槳
性能
- 最大速度:260節(299英里每小時;482公里每小時)
- 航程:2,200海里(2,532英里;4,074公里)
- 升限:39,000英尺(12,000米)
武器
- AC-130A專案砲艇機II式:
- AC-130A驚喜套件、彈指鋪路套件及AC-130E鋪路幽靈式:
- 2×7.62毫米M134迷你砲機槍
- 2×20毫米M61火神式機炮
- 2×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 AC-130E鋪路神盾式
- 2×20毫米M61火神式機炮
- 1×M1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 1×M102 105毫米榴彈炮
- AC-130H毒刺式[7]:
(2000年前)
- 2×20毫米M61火神式機炮
- 1×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 1×M102 105毫米榴彈炮
(2000年升級後)
- AC-130U 幽靈II式
- 1×通用電氣GAU-12 25毫米機炮
- 1×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 1×M102 105毫米榴彈炮
- AC-130W毒刺II式/AC-130J 幽靈騎士式[8]
- 1×ATK Mk 44巨蝮二式30毫米鏈炮[9]
- 1×M102 105毫米榴彈炮(AC-130J幽靈騎士2017式)[10][11][12]
- 「快槍手」武器發射管可裝AGM-176獅鷲飛彈和GBU-44/B毒蛇導引炸彈(10發)[13]
- 翼下掛載AGM-114地獄火飛彈、GBU-39小直徑炸彈及GBU-53/B小直徑炸彈[13](4枚BRU-61/A掛於一個掛架上)[14][15]
航電
- AC-130H幽靈式
- 任務系統:
-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 AN/APN-241 多模式導航雷達 – 衍生於 AN/APG-66 雷達 (用於F-16A早期戰機上) 支援導航和空對地單脈沖地面測繪 (MGM), 杜普勒波束清晰化能力 (DBS),高解析合成孔径雷达 (SAR), 地形規避/地形追蹤 (TA/TF), 地表測量(SKE), 海上探測,天氣/湍流探測,風切變警報和彈道風偏測量(用於精確投彈)[16]
- 摩托羅拉公司 (現在供應商換成通用動力) AN/APQ-150 信標跟踪雷達 (BTR) – 裝於單側機身的此款雷達設計用於搜索,獲取和跟踪位於10海浬內友軍發送的位置地面信標信號(X波段轉發器),信標用作地面部隊的參考點,使本機具有準確打擊目標能力 (導引 40 mm 機砲 和105 mm 榴彈砲)[17][18]
- 立方體公司 AN/ARS-6 人員定位雷達 (PLS) – 附於雷達導航套件包內[18]
- 雷神公司 AN/AAQ-26 紅外線偵查套件包 (IDS) – 長波紅外線 (LWIR) 波段 追蹤能力 (FLIR) (掛於後艙門)[18][19]
- 通用電力公司 (現在供應商換成洛克希德馬丁) AN/ASQ-145低亮度電視 (LLLTV) – 接收火控系統攝影機畫面 (CCD-TV), AN/AVQ-19 激光目標指示器 (LTD/R – 1064 nm 激光發射器,具有永久預設的PRF代碼) 使用護眼模式(1570 nm 以下波長), AN/AAT-3 環境溫差夜視器 (ATI – 寬波 860 nm 雷射描繪), 紅外線變焦激光照明器指示器(IZLID空用版 860 nm 窄光束激光指示標記和照明器配合 AN/PEQ-18) (附掛於人員艙門外)[17][18]
- 導航系統:
- 內建系統:
- AN/APN-59 雷達 –搜索和天氣雷達[18]
- AC-130U幽靈II式
- 任務系統:
- 雷神公司 AN/APQ-180多模式攻擊雷達 – 一種 AN/APG-70的強化版雷達 (用於F-15E打擊鷹式戰鬥轟炸機) 結合多種增強型空對地模式,如固定目標航跡,地面移動目標指示和航跡,炸彈撞擊點位置推算,信標航跡和天氣檢測[18][20][21]
- 雷神公司 AN/AAQ-26 IDS – 一種LWIR FLIR 紅外線偵測器,安裝在前起落架門的左舷側[18][19]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AN/AAQ-39 多光譜傳感器系統 (GMS2) – EO/IR火控系統由中波紅外(MWIR)FLIR,兩個圖像強化電視(I2TV)攝像機組成(CCD-TV), 具有眼睛安全模式的激光目標指示器/測距儀(1064和1570納米雙模激光發射器)和近紅外(NIR)激光指示器/標記器(860納米激光發射器)安裝在起落架舷艙下方[22]
- 內建系統:
- 飛彈防禦系統:
- 雷神公司 AN/ALR-69 – 數位化雷達警告裝置 (RWR)[20][23]
- L-3通訊公司 AN/AAR-44 – UV基礎的飛彈來襲警告系統 (MAWS)[24]
- ITT Exelis公司 AN/ALQ-172 – 數字射頻存儲器 (DRFM) 一種電子戰干擾裝備 (ECM) 屬於整合電子戰(EW)範疇的裝備可以讓機體擁有瞬間同時完成檢測,處理,警告,優先級,干擾、威脅顯示的自我保護能力[20][25]
- BAE Systems AN/ALQ-196 低頻率干擾機 (LBJ) – 低頻率 ECM干擾發射器[26]
-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 AN/AAQ-24復仇者–雷射型紅外線照射警告器 (DIRCM) (安裝在左舷和右舷機身上)[27]
- BAE Systems AN/ALE-47 飛彈防禦器系統 (CMDS) – 發射鋁箔誘餌和熱焰彈[28]
其他
[编辑]流行文化
[编辑]电影
[编辑]- 在美國2007年動作電影《變形金剛》當中,當美國陸軍特戰部隊的藍尼隊長(Captain Lennox,由喬許·杜默飾演)與他的隊員在卡達的沙漠中遭到狂派機器人蠍子(Scorponok)的襲擊而潰不成軍時,他們叫來了一架AC-130U前來馳援而將敵人擊退。
- 在2013年上映的美國動作片《孤独的生还者》(Lone Survivor)劇情後段,有AC-130H/U登場支援救援行動的片段。
- 在美國動作電影《全面攻佔:倒數救援》當中,美國總統班傑明·亞瑟(由艾伦·艾克哈特飾演)和韓國李總理(由沈庚(심경)飾演)正在白宮會晤時,一架不明AC-130空中砲艇突然飛進華盛頓特區,擊落兩架前來驅離的F-22猛禽戰鬥機後,開始用兩門空對地機槍對白宮一帶掃射。
电子游戏
[编辑]- 在電腦/電視遊樂器射擊遊戲《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的“死神天降”關卡(Death From Above)中,玩家可以扮演AC-130上的砲手,使用機上的紅外線熱成像或微光夜視系統支援被困在地面上的友軍,攻擊追緝與攔截的敵軍。類似的橋段也陸續出現在其續作《現代戰爭2》、《現代戰爭3》。在2019年《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和2022年的《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中,在联机模式中,AC-130可以作为连杀奖励并由玩家操作。
- 在美商艺电的即时战略游戏《終極動員令:将军 绝命时刻》中,AC-130E/H會以美国阵营的将军支援能力「鬼魅砲艇機」登場 [1]。
- 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3:起義時刻盟軍新增單位,先鋒武裝戰艇機:一些盟軍官員強烈反對核發許可給這些巨大的重型支援飛行器。
- 在美商藝電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荣誉勋章2010》中,AC-130E/H會以空中支援武力登場。
- 在UBISOFT于2010年推出的《H.A.W.X.2》(鹰击长空2)中,玩家可以操控AC-130执行空对地掩护和攻击任务。
- AC-130作为一种支援能力在《戰地風雲3》(Battlefield 3)的資料片《Armored Kill》與其續集《戰地風雲4》本体中出現。玩家仅能操作火炮,不能驾驶。
- 在日本遊戲公司南梦宫(NAMCO)所推出的空战射击类游戏《皇牌空战:突击地平线》(Ace Combat: Assault Horizon)中,玩家可以操控AC-130执行空对地掩护和攻击任务。
- 在手機遊戲《殭屍砲艇》(Zombie Gunship)中,玩家所操控的炮艇正是AC-130空中砲艇。
- 在Saber Interactive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僵尸世界大战 (2019年游戏)的遊戲畫面中曾出AC-130空中砲艇對地面受感染的人群開火[29]。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David Donald; Jon Lak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Aerospace Publishing Ltd. UK. : p.229. ISBN 1-84013-393-7.
- ^ AC-130H/U GUNSHIP.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6).
- ^ David Donald; Jon Lak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Aerospace Publishing Ltd. UK. : p.364. ISBN 1-84013-393-7.
- ^ 4.0 4.1 4.2 AC-130H Spectre / AC-130U Spooky.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AC-130.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5).
- ^ Spooky gunship armed with new cannons. Air Force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Public Affairs. 2007-02-01 [200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2).
- ^ AC-130H/U Gunship (fact sheet), US: Air Force, December 2015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20 mm guns were removed).
- ^ ghostrider.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 ^ ATK's GAU-23 30mm Automatic 機砲 Receives Type Classification for Use on U.S. Air Force AC-130W Gunships. PR NewsWire. [2012-07-09].[永久失效連結]
- ^ Ghostrider's Big Gun: AC-130J Gets 105 ASAP; Laser Later. Breaking Defense. [2016-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 ^ Tyler Rogoway. The AC-130J Ghostrider Will Get A Big Ass Gun Afterall. Foxtrot Alpha. [2016-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 ^ 存檔副本.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 ^ 13.0 13.1 MC-130W Dragon Spear.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 ^ BRU-61/A Bomb Rack. Armed Forces International. [201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4).
- ^ Daytime Gunships Galore, Strategy page, 2012-11-29 [2019-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1)
- ^ Aircraft Procurement, vol 2 part 2, FY05 (PDF). USAF. [2013-07-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2-17).
- ^ 17.0 17.1 Boyne, Walter J. Encyclopedia of Modern U.S. Military Weapons, pp. 10–12. Barkley Books, 1995. ISBN 0-425-16437-3. Retrieved 1 July 2013.
-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U.S. Air Force Career Fiel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lan: Communication/Navigation/Mission Systems, pp. 257–291. U.S. Air Force, 2006. Retrieved 25 July 2013.
- ^ 19.0 19.1 AN/AAQ-26 Infrared Detecting Set. Raytheon.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 ^ 20.0 20.1 20.2 Pushies, Fred J.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Special Ops, pp. 42–26. Zenith Press, 2007. ISBN 0-760-32947-8. Retrieved 12 June 2013.
- ^ AN/APQ-180 雷達. Raytheon.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 ^ AN/AAQ-39. Lockheed Martin.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 ^ AN/ALR-69A(V) 雷達 Warning Receiver. Raytheon.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 ^ AN/AAR-44 – Infrared Warning Receiver. American Special Ops.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 ^ ALQ-172 (EW Integrated Self Protection System). ITT Exelis. [2013-06-12].[永久失效連結]
- ^ BAe Systems Jammer for Special Hercs. Aero News Network.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 Parsch, Andreas. AN/AAQ – Airborne Infrared Multipurpose/Special Equipment. Designation systems.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 ^ Pike, John. AC-130 Project Gunship II. Global security.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2).
- ^ -都選C-. 【深度解析】軍隊潰敗、地鐵逃亡、狂轟濫炸?殭屍世界大戰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紐約篇_单机游戏热门视频. www.bilibili.com. [2024-12-29]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