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應氏奇美拉蛛
外观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應氏奇美拉蛛曾於2018年8月2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此條目為第十六次動員令生物學類的作品之一,是一篇达标条目。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哪一個2018年發表的蛛形綱化石物種因具有明顯的尾鞭,以及完整保留的紡器,被視為解開蜘蛛演化謎團的重要物種?
- 条目无分类……--№.N(留言) 2018年7月24日 (二) 23:32 (UTC)
- 感謝提醒,已修正---Koala0090(留言) 2018年7月25日 (三) 09:06 (UTC)
- (+)支持:內容完整,來源充足。另外「各取兩件標本進行背對背(back to back)研究」感覺怪怪的,建議直譯為「王博及黃迪穎分別取得兩對標本與各自的團隊進行研究」。看英文back to back應該是指兩篇文章在該期刊中是相連的,可以寫「兩團隊的論文在同期(期刊)中接連刊出」。--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09:12 (UTC)
- (:)回應@靖天子:我有考慮過這種寫法,但後來想到這種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所以就先採取南古所提供的新聞稿說法來寫。back to back的研究設計感覺是刻意對於同一材料同時進行研究,但如果寫各自研究的話,可能會被認為是兩批不同團隊意外在同一時間對於同一題材進行研究。所以才引入原文來說明,但這部分我也不知道怎麼表達比較好,敬請指教---Koala0090(留言) 2018年7月26日 (四) 12:52 (UTC)
- @Koala0090:可以考慮寫成「王博及黃迪穎前往(某處),並分別帶回兩對標本與各自的團隊進行研究,其結果在同期Nat Ecol Evo中接連刊出」,不知道有沒有符合原意。(那篇新聞稿居然是官方的,真是吐槽不能)--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18:21 (UTC)
- @靖天子:才忙一下居然被洗到這麼下面了Orz... 這樣寫確實很有故事性哈哈,但是可能有點原創研究,我這兩天來想想。但我擔心其實在中國這其實是一種約定好的譯法,只是我們聽著不習慣。其實這還是我這幾年第一次遇到這樣設計的研究,有點陌生---Koala0090(留言) 2018年7月28日 (六) 09:16 (UTC)
- @Koala0090:可以考慮寫成「王博及黃迪穎前往(某處),並分別帶回兩對標本與各自的團隊進行研究,其結果在同期Nat Ecol Evo中接連刊出」,不知道有沒有符合原意。(那篇新聞稿居然是官方的,真是吐槽不能)--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7月26日 (四) 18:21 (UTC)
- (:)回應@靖天子:我有考慮過這種寫法,但後來想到這種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所以就先採取南古所提供的新聞稿說法來寫。back to back的研究設計感覺是刻意對於同一材料同時進行研究,但如果寫各自研究的話,可能會被認為是兩批不同團隊意外在同一時間對於同一題材進行研究。所以才引入原文來說明,但這部分我也不知道怎麼表達比較好,敬請指教---Koala0090(留言) 2018年7月26日 (四) 12:52 (UTC)
- (+)支持,符合DYK标准。--JimGrassroot(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01:51 (UTC)
- (+)支持:內容簡明,DYK標準符合。--章安德魯(留言) 2018年7月27日 (五) 08:05 (UTC)
- (+)支持:符合标准。Walter Grassroot(留言) 2018年7月28日 (六) 09:33 (UTC)
- 条目无分类……--№.N(留言) 2018年7月24日 (二) 23:3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