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磁
磁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编辑]
—117.61.148.87 (留言) 2009年4月9日 (四) 04:46 (UTC) 为什么只有某些金属可以被磁吸引? 磁场是有什么物质构成的?这是否与空间的的扭曲有关?--117.61.148.87 (留言) 2009年4月9日 (四) 04:46 (UTC)吴玲祥
条目的大体框架需要搞清楚
[编辑]现在各种内容都混在里面,建议先在此明确大致的章节框架之后再开工。
初步提案:
- 磁的历史
- 磁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 磁的库仑定律
- 电流的磁效应;安培定律
- 洛伦兹力
- 磁场(相对简写,主要内容放在磁场)
- 磁感应强度
- 磁场强度
- 磁矢势
- 磁场的高斯定理
- 磁介质(相对简写,主要内容放在磁介质)
- 分子电流观点
- 磁荷观点
- 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
以上是参照大学教科书大致给出的框架。--Tiger(留言) 2016年8月31日 (三) 01:40 (UTC)
- 這部份和en:Magnetism的框架不太一樣,目前磁的框架比較類似en:Magnetism的--Wolfch (簡易留言 - 留言) DC14進行中 2016年8月31日 (三) 02:20 (UTC)
- 那是普物教材吧。--Antigng(留言) 2016年8月31日 (三) 02:25 (UTC)
- 我觉得英文条目的条理就不太清晰。--Tiger(留言) 2016年8月31日 (三) 02:44 (UTC)
- 磁的範圍很廣,我會覺得這篇是對於物質「磁性」的介紹,有關磁的基本定律及磁場,是否有必要在此條目說明?--Wolfch (簡易留言 - 留言) DC14進行中 2016年8月31日 (三) 02:51 (UTC)
- 如果按照物理学理论的框架,单字“磁”涵盖的范围非常广(“电磁学”的半壁江山),其下的分支大致是上面列出的内容。一般所说的“磁性”应该属于“铁磁质”的范畴吧。还需要征询一下User:老陈的意见。--Tiger(留言) 2016年8月31日 (三) 05:04 (UTC)
- 條目中目前提到的磁性除了鐵磁性外,還有順磁性及反磁性等--Wolfch (簡易留言 - 留言) DC14進行中 2016年8月31日 (三) 05:07 (UTC)
- 如果按照物理学理论的框架,单字“磁”涵盖的范围非常广(“电磁学”的半壁江山),其下的分支大致是上面列出的内容。一般所说的“磁性”应该属于“铁磁质”的范畴吧。还需要征询一下User:老陈的意见。--Tiger(留言) 2016年8月31日 (三) 05:04 (UTC)
磁鐵
[编辑]@Tai8:Tai8於1026年9月28日在磁鐵章節做出編輯,其理由為「一句話一段」。我仔細研讀該章節,覺得不存在這問題。假若按照Tai8的編輯,將幾個解釋不同論題的句子都合併在一起,很容易會引起讀者困惑。按照我的編輯,內容清楚明瞭,易讀易懂,因此,我回退了Tai8的編輯。對此動作,假若有任何意見,請踴躍提出,謝謝!--老陳(留言) 2016年9月29日 (四) 06:04 (UTC)
電磁鐵
[编辑]電磁鐵是透過通電(DC)來產生磁力的器件,屬非永久磁鐵,可以很容易地將其磁性啟動或是消除,例如:大型起重機利用電磁鐵將廢棄車輛抬起。
即使電磁鐵沒有電流,它仍具有剩磁,因為H場和B場是非線性關係。因此自勵式發電機能夠自行啟動,[需要解释]其電磁鐵一開始沒有自給的電流,仍有剩磁作為磁場源。[來源請求]
當電流通過導線時,會在導線的周圍產生磁場。應用這性質,將電流通過螺線管時,則會在螺線管之內製成均勻磁場。假設在螺線管的中心置入鐵磁性物質,則此鐵磁性物質會被磁化,而且會大大增強磁場。
一般而言,電磁鐵所產生的磁場與電流大小、線圈圈數及中心的鐵磁體有關。在設計電磁鐵時,會注重線圈的分佈和鐵磁體的選擇,並利用電流大小來控制磁場。由於線圈的材料具有電阻,這限制了電磁鐵所能產生的磁場大小,但隨著超導體的發現與應用,將有機會超越現有的限制。
- @老陳:第一段是由一句话组成。第二段是由两句话组成。第三段是由三句话组成。第四段是由两句话组成。在我电脑上显示,每一段都是一行字。当我把描述电磁铁的四段,合并为一段时,被老陳退回。我对此有相当大的意见。--Tai8(留言) 2016年9月29日 (四) 06:33 (UTC)
- @Tai8:電磁鐵這節的內容可以加以更新,請參閱英文條目的對應內容[1]。--老陳(留言) 2016年9月30日 (五) 05:0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