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Edouardlicn/关于共识、协作、及文化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下的国内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解释自己的一套理论前,我先来解释一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本来我是想找一套CMS的,看见同一服务器供应商上有一个白痴(不好意思用上了这句话)说自己用DEDECMS生成了250000个文件,达到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的上限而被关,找管理员申述。从此我就对国内的XXXXCMS极为反感。转而尝试叫wiki的程序,以及后来的DRUPAL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几套程序的差异,下面简单说说:

  • 国内:Hdwiki,发展已有三四年左右,用法很简单,可以说小孩子都会用。但是功能也很简单,连做个表格的每个单元格的背景色都调不了(或者是我不会用,因为我觉得这功能太少,几个小时就放弃了)
  • 国外:Mediawiki和Drupal。历史较长,虽然可能会比较难上手,但是功能的确很强大。无论是前台,架构还是对服务器的支持,都十分强大

可以说,Hdwiki貌似抄袭了Mediawiki,其实只是抄袭了一个写作模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壳。

让我们再回到两者的协作有何区别:

  • 国内:某个公司说,我要做个开源程序了(开源程序几个字可以换成开放平台,后面的内容可以照套),于是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忙活。但做了半天,你会发现核心的架构还是在这个公司手上。写来写去写半天,你还是为对方打工,只不过你的工资是这个平台提供给你的功能(连现金工资都没有)。而这个公司最后会说,我就是维基,我就是CMS,我就是这个行业的代名词。
  • 国外:某帮人说,我要做个开源程序了,于是一帮人开始为这套程序忙活。有公司看到这里有利可图,就加入到开发中去,包括资金、人力等提供给这帮人,再提高其在项目中的话语权。最后程序是大家拿在手上的,项目也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每家投入过的公司则按照其投入度建立行业影响力。

就这个“霸主”而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必然性。按照国外的模式,你的霸主地位是公认的,可以说,因为你投入了这么多,甚至你的公司有很多员工都在为这套东西服务,而且有为这套系统保持投入,所以大家都觉得你是领头羊。而在国内,你的系统好不好,只是你自己公司的说法。当然如果很多人愿意继续为你打免费工,你的霸主地位就很安全。但如果有个公司出钱再开个XXXCMS,人员会比较,会向更好的一方流动。这个“更好”可以包括给你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开发架构。但另一方面,这个更好是不是真的更好,是否有吸收前者的经验,这点就不会有保证了。

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国内的旅游景点看到。中国有X名山,第X大奇迹(这个X大于等于8)。但似乎你看回去巴西、美国、法国、南非,甚至是其它亚洲国家,很少有人会对自己国家的景点排资论辈。看起来似乎自己认了个第一,在国内就真的是第一。

回到维基百科的协作里,国内的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在这里有所扩散。事实上,这种问题不但存在于大陆,也存在于港澳台等地的参与者身上。而这种模式在这边可以体现在共识与投票之间的差异。有些人,不是想着通过参与到这个计划中去,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是以“谁的支持者多,谁就是对”的思路去参与协作。而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当然就是思维之间竖起壁垒的对立。当你的支持者众多时,你当然可以赢。但当你的支持者不如另外一派,甚至新的第三方时,你就会失败。如此党争,除了在斗争结束之时,告诉全体参与者谁对谁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体验“共识”二字,甚至可以说,是自己利用资金、人力、时间架构一个平台,从而无限扩大自己一派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的开放,虽然将所有力量归附于自身,却也因为其来源并非不可超越,而最终很容易走向失败。

因此,投票无论可以得出什么结果,都无法说服任何一方,无法达成任何共识,从而为下一次的争斗埋下伏笔。只有转变思路,真正地从协作、共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是获得永恒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