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书
外观
五卷书(梵文:पञ्चतन्त्र Pañca-tantra),古印度韵文寓言集,原以梵文和巴利文写成。据考证最早版本的五卷书当出现于前3世纪,但久已佚失,传说其作者名叫毗湿奴沙玛。现存的文本最早可以追述到6世纪时,此后该书被译成各种文字,包含巴列维文和叙利亚文[1],传播到世界各国[2]。在欧洲被称作《比德佩寓言》(The Fables of Bidpai)。196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季羡林译《五卷书》全译本。
《五卷书》的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季羡林认为,印度的寓言故事出现很早,“最老的故事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了”[3]金克木认为:“现在印度有几种传本,最早的可能上溯到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梵语本是十二世纪编订的。”[4]
《五卷书》自序说某城市有一国王,生有三名王子,都不爱读书。有位大臣推荐一婆罗门教导其子。婆罗门便以讲故事的方式教育他们,这些故事便是《五卷书》。
德国第二、三次吐鲁番考察队曾在吐鲁番盆地发现回鹘文《五卷书》写本,今存9件残片,前8件藏在德国柏林州立图书馆。
文本与主要译本
[编辑]- 梵巴文本(亡佚)
- 萨珊巴列维文:白尔才Borzuya译本(亡佚)
- 亚述亚兰文译本(残卷)
- 半岛阿拉伯文:伊本穆哈法译本
- 达里波斯文:菲尔多西《王书》选译《卡里来与笛木乃》、毛拉那玉塞因选译本《安瓦里苏海里》
- 叶尔羌维吾尔文:毛拉穆帖选译《卡里来与笛木乃》
- 卡拉特巴基斯坦兀儿朵悬体《卡里来与笛木乃》
- 麻阇婆歇爪哇迦威文《丹特拉的故事》
- 印尼峇诃飒爪夷文《丹特丽卡曼达卡》、峇诃飒罗马字《卡里来与笛木乃》
- 吐鲁番囘鹘文(残卷)
- 英文本Panchatantra(磐吒醰锉)
- 中文本:季羡林译《五卷书》
故事
[编辑]绝交篇
[编辑]结交篇
[编辑]鸦枭篇
[编辑]得而复失篇
[编辑]轻举妄动篇
[编辑]注释
[编辑]- ^ 黄宝生指出:“《五卷书》在世界故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曾经通过《卡里来和笛木乃》周游世界。早在六世纪,波斯一位名叫白尔才的医生奉国王艾努·施尔旺(531—579年在位)之命,将《五卷书》译成巴列维语(中古波斯语)。这个巴列维语译本早已失传,但根据这个译本转译的六世纪下半叶的古叙利亚语译本(残本)和八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语译本得以留存。这三种译本的书名都叫做《卡里来和笛木乃》。”(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第314页)
- ^ 季羡林在《五卷书·译本序》中指出:“在国外,通过了六世纪译成的一个帕荷里维语的本子,《五卷书》传到了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在一九一四年,有人算过一笔账:《五卷书》共译成了十五种印度语言、十五种其他亚洲语言、两种非洲语言、二十二种欧洲语言。而且很多语言还并不是只有一个译本,英文、德文、法文都有十种以上的本子。”
- ^ 季羡林译:《五卷书·译本序》第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 ^ 金克木:《梵语文学史》第21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