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劲
内劲或称为“劲”、“内功”、“内气”,是中华拳道的重要枢纽概念。故有“识得内功休再问,贯彻拳经千万篇”之说[1]。传统古典的拳经、拳论,都有关于这概念的论述。例如“太极拳论”及“十三势行功心解”之中所提及的“劲”、“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及六合八法拳的五字诀之中“养我浩然气,遍身皆弹力”等,都是高级拳术所运用的能量。有别于“力”的能量。
力与劲
[编辑]拳道境界的高下,不在于拳种的名称或招式动作,而是决定于功夫所运用能量的性质。也就是“力”与“劲”的分别。中华拳道的初等学,是“力”的表现。无论是哪种拳,只要是以“力”为能量,使招式产生威力的,都是“力”的功夫。用“力”的功夫,需要杠杆原理中的支点。在攻击的一刹那,全身一紧,达到“整”的效果,发出爆炸力。力的大小,则视乎筋的柔韧、骨的坚硬、肌肉松紧,配合速度、距离、时间等因素的配合[2]。这是明劲的阶段[3]。
中国拳术的高级阶段,则是“劲”的表现。“劲”是神、意、气的化合。无论是哪种拳,只要是以“劲”为能量,使招式产生威力,都是“劲”的功夫。用“劲”的功夫,不需要支点。就武术表现而言,只要与对手有一接触点,对手全身任何一点均在内劲的攻击范围之内。在攻击的一刹那,全身一松,达到“整”的效果,发出比“力”更强的能量[4]。这是暗劲至化劲的阶段[5]。
用劲与用力不同的地方,是它以“松”为原则。身体越松越不用力,劲就越大。所谓“一分松,一分功”。反之,身体哪个部位紧了,劲就在那个地方断。因为紧张的肌肉就像淤塞的水管阻碍水的流通。用力越多,肌肉就越紧张,产生的内劲就越少。这松的原则,使“用力的”决不可能冒充“用劲的”[6][7]。
“力”的功夫是有限的,有止境的。一旦年纪老迈,筋骨退化时,一身的功夫也随而消逝。然而,“劲”的功夫却没有止境。尽管年纪老迈,筋骨退化,但内劲却越练越强[8]。王芗斋、吴翼翚、张长信等先辈,以及现在北京杨家太极汪永泉 一脉的名家汪仲明、孙德明、李延玺等老先生,就是著名的实例[9][10][11]。
物理杠杆
[编辑]武术的基本元素: 质量(或重量),杠杆等人体工学,肌肉力量
内劲需要抓靠外力和杠杆控制,这两个力度发挥的前提是需要训练肌肉作为力量储备。
抓靠外力: 传统有"力从地起",即是靠地面反地心吸力或靠地面摩擦力,但如果体重比对方轻就应该抓靠墙壁,扶手或者对方身体来反击,以临时增加自身重量,减少或停止因撞击以致后座力的影响。再者,抓靠墙壁,扶手或对方身体更能发挥肌肉力量。
杠杆控制: 要控制重心与四肢关节的位置,把自己最好的费力杠杆压制对方的最差的费力杠杆(如有机会)。
武术做到人体最好的费力杠杆要以下2点同时达成,才可以缩短撞击或压制力点与杠杆轴心(重心、肩臀、㬹膝)之间的距离,从而把对外施力提高至接近肌力,甚至接近抓靠物件给予的反作用力:
1.抓靠物件给予反作用力的方向、对外撞击或压制力的方向与自己重心移动的方向越接近相同方向越好
2.抓靠物件给予反作用力的路线、手(脚)对外撞击或压制力的路线、肩㬹(臀膝)移动路线与自己重心移动路线越接近越好
最差的费力杠杆与以上2点完全相反。 如有机会,对方最差的费力杠杆就是自己得到最好的省力杠杆。
手脚伸屈角度与杠杆距离的关系:
1.㬹膝关节等于或大于直角(对方眼中的长杠杆): 常用于拳击、掌击、近㬹尺骨撞击、腿击或近膝胫骨撞击,但因远离身体重心或肩臀等结构使前臂或小腿与头部一样容易受撞击或压制影响。
2.㬹膝关节小于直角(对方眼中的短杠杆): 常用于保护身体及头部和准备出击,亦会用于㬹膝撞击,并且不容易受撞击或压制影响。
手捉肢体而合并施力来改变手脚原本杠杆结构:
1.手捉对方肢体: 采用擒拿锁技或部分技巧性摔技不需要承受对方大部分重量,是以自己多个肢体合作迫使对方单一肢体成为差劣费力杠杆,所以自己可以得到省力杠杆,进而使其失平衡并压制或摔倒。
另一部分力量性摔技需要若干深蹲或硬举能力,当迫使对方重心与自己重心形成接近垂直线时,才能承受对方大部分或全部体重,进而压制或摔倒。
2.手捉自己肢体: 利用两个肢体合并后较坚实结构来化解以手捉对方作为前提的擒拿锁技或摔技。另外,因为物理上捉人者与被捉者是互相捕捉,需要时加上腿力推撑对方,击退化解。
总结,采用最好的费力杠杆能提高对外压制力至接近肌力,因此身体营养资源能有效显现为内劲。
内气培养
[编辑]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内气”,只是强弱不同而已。武术家通过有效的锻炼,能培养及壮大本身的“内气”。成为支援招式攻击、防守的能量[12]。
培养及壮大“内气”的关键,在于能“松”。“松者,蓬松也;寛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质之特性也”[13]。具体内容包括骨骼松、肌肉松、脏腑松、气松和精神松[14]。这是在提起精神状态之下的“松”。是令气机启动、内气鼓荡的积极的“松”。而求松的法则是“先梢后根”。也就是“先手腕,脚脖松开,灵活自如。再继续锻炼膝和肘的放松。而后至肩、胯等等的放松”[15]。能“松开”,自身内气才能与空间融合,产生及壮大“劲”的能量。不能“松”,就不能有效地培养气的能量。所以,太极拳大师杨澄甫每日授徒时,必重复十余次提醒道:“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16]。这便是“劲”的能量修炼的法则。
参考文献
[编辑]- ^ 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太极功/ 吴图南讲授 ; 马有清编著》。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页11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89
- ^ 陈靖。《拳道要略》。香港:陈靖,修订版:2005年12月。页21至24
- ^ 陈靖。《凿琢顺轨太极拳论评说. 1, 王宗岳太极拳论》。香港:陈靖,2002。页38,79至82
- ^ 陈靖。《拳道要略》。香港:陈靖,修订版:2005年12月。页25至38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43至54,页89
- ^ 陈靖。《凿琢顺轨太极拳论评说. 1, 王宗岳太极拳论》。香港:陈靖,2002。页50至56
- ^ 陈靖。《拳道要略》。香港:陈靖,修订版:2005年12月。页22,33至34
- ^ 张长信。《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香港:陈靖,1990。页4-9
- ^ 陈靖。《拳道要略》。香港:陈靖,修订版:2005年12月。页133-134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104-105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38至41
- ^ 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太极功/ 吴图南讲授 ; 马有清编著》。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页12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43至54
- ^ 陈靖。《拳道中等学 : 太极拳炼与悟》。香港:陈靖,第三版:2004年。页102
- ^ 郑曼青。《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台北:兰溪图书,1984年。页45
延伸阅读
[编辑]- Liu, Jin Yin 刘金印. 《汪永泉授楊式太極拳語錄與拳照》. 北京市: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9574688241.
- Wang, Yongquan 汪永泉. Wei, Shuren 魏树人; Qi, Yi 齐一 , 编. 《楊式太極拳述真》. 北京市: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ISBN 7500912420.
- Zhu, Huaiyuan 朱怀元. 《汪永泉傳楊氏太極拳功札記附珍影集》. Hong Kong: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研究会(香港). 2007. ISBN 97898898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