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初转法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初转法轮,佛教术语,一般来说,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鹿野苑阿若㤭陈如五比丘第一次宣说佛法[1][2]。在此次说法中,释迦牟尼三次宣说四圣谛,被称为转法轮三转法轮,或三转十二行相;根据如来藏学派的说法,此次称为初转法轮,宣说二乘(“小乘”)教法。

因此,初转法轮可以指:

  • 三转法轮中的首次说法,又称为示转四圣谛。
  • 释迦牟尼首次宣说佛法,以二乘为主。

由来

[编辑]

释迦牟尼佛本名悉达多·乔达摩[3],原是释迦族的王子,他在出家修行后,有五位宫内随从一同出家,出家和尚也称为比丘,不过悉达多之后放弃苦行苦修,而遭到五位比丘的误会,认为他因为受不了苦而放弃,因而弃他而去,之后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获得觉悟,觉悟之后也就称为佛陀,悟得正觉后他正在思考是否该向世人说明如此难理解、体会的法理,这时大梵天王(也称:梵天)向他请求为世人宣说此一成佛之法,佛陀接受后开始找寻需要、期望听法的人。

一开始佛陀想向阿罗罗迦摩罗说法,不过在得知阿罗罗迦摩罗已于七天前过世后只好放弃,接着想找郁陀罗摩罗子,但他也于一天前过世,之后则想起跟随其出家的五比丘。在前往五比丘所在的鹿野苑(位在迦尸国波罗奈城的郊外)[4]途中,佛陀又遇到了外道优波迦,不过优波迦无意听取佛法,最后找到五位比丘后,五位比丘起初依然在意他的弃苦之行,但之后在听取佛法而为之改观,成为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向人宣说佛法,此称为“初转法轮”,而首次宣说的内容主要为中道四圣谛八正道。不过,佛陀成道后决定宣说的版本也各有不同,除前述的梵天之请外,另一是魔王波旬在阻碍其得道不成后,劝请佛陀立即离世间而入涅槃,而佛陀则拒绝波旬的建议,坚持向世人宣说佛法。

注脚

[编辑]
  1. ^ 大正藏大般涅槃经》卷下佛说:“须跋陀罗!我年二十有九,出家学道,三十有六,于菩提树下,思八圣道究竟源底,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种智。即往波罗捺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为阿若㤭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其得道迹。尔时始有沙门之称,出于世间福利众生。须跋陀罗!当知我法能得解脱,如来实是一切种智。”
  2. ^ 佛陀的緣起-初轉大法輪. 佛陀教育基金会.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6) (中文(台湾)). 关于释迦牟尼成佛时的年龄,众说纷纭,有说三十岁,有说三十五岁。他觉悟的第一个答案就是“众生平等”。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佛陀所说的“平等” 并不是表相上的“平等”,而是指“众生本来就具有的与佛相同的智慧德相…… 
  3. ^ 编著/庄春江. 《阿含經故事選》佛陀的初轉法輪. 台湾高雄、美国纽约: 正信佛青会、美国佛教会. [2010-11-30]. ISBN 957-41-083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繁体)). 有一次,佛陀在㤭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当我在菩提树下证知:我的解脱已稳固而不可动摇,这是我最后之生,此后我不会再有新的来生了。那时,我想,我所证知的缘起法与涅槃境界,深彻而难知难解,宁静崇高而难证,而世人只欣乐‘阿赖耶’,如果我教导他们这些真理,他们是不会了解的,只有徒增我的疲劳与困扰而已,我还是不说的好…… 
  4. ^ 依据《本生经》所言,佛陀的前生曾为鹿王,其活动栖息处也就在鹿野苑,与此处有缘。

参见

[编辑]

外部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