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因明入正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因明入正理论》,作者是陈那的学生商羯罗主,佛教因明学的重要著作,是一部较为全面的思考方法教材。

名称释义

[编辑]

梵本原名《入正理论》,“因明”二字是玄奘汉译时加上去的,以说明此书是属于因明学的作品。“正理”是指正确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逻辑学论证。“入”有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指了解正理这门学问的方法,另一方面则是用以理解陈那《因明正理门论》的入门读物。

作者

[编辑]

玄奘译出此书时,题作商羯罗主菩萨造。相传他是陈那的学生,生平不详,只有此书传世。

藏译本认为此书是陈那所写,这是西藏学者一开始误以为此书是陈那所作的《理门论》,所以将它的作者归于陈那。

版本

[编辑]

本书共有梵、藏、汉三种版本。

汉译本是由玄奘在贞观二十一年(西元 647年)在长安译出,简称为《入论》,因为它的长度短于《因明正理门论》,所以也被称为《小论》。

在宋代,此书也译为藏文。在元代初年,西藏学者找到另一个梵文本,所以又重新翻译了一次。

此书的梵文本,原本认为已经散失了,但是在十一世纪时,耆那教师子贤为此书作了注,在十二世纪时,胁天、吉祥月又分别为它做了注解,所以此书的梵文本一直流传在耆那教中。在二十世纪初期,俄国学者米洛诺夫在耆那教文献中发现此书,为它作了介绍,学界才重新发现了梵文本的存在。

这两个梵本的内容,跟汉译本、藏译本皆有所出入,对于那个版本才是定本,学界意见分歧。日本学者宇井伯寿曾经对照梵文与汉译本,作出校订,并译成日文,附在他的著作《佛教论理学》后面。

注疏

[编辑]

玄奘在译场中一边翻译一边讲授此书,他的弟子很多人为它作了注解,其中文轨的比较受人重视,因为他住在庄严寺,所以被称为《庄严疏》。比较晚出的是玄奘另一位弟子窥基所作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因为它的详细,分量较大,所以又被称为《因明大疏》。

详解三十三种因过

[编辑]
  1. 佛家因明的理性思考再探 蔡礼德 Hetu-Vidyā Of Rational Thinking(II), Choy L.T.(200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因明的辨义理(Meaning & Argument Analysis)方法,具有语理分析(Linguistic - conceptual Analysis)及谬误剖析(Fallacy Analysis)的元素。

量与非量

[编辑]
  1. 佛家因明的理性思考三探 蔡礼德 Hetu-Vidyā Of Rational Thinking(III), Choy L.T.(20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现量”及“比量”意谓真
    • “似现量”及“似比量”意谓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