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埃瓦尔德·格奥尔格·冯·克莱斯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瓦尔德·格奥尔格·冯·克莱斯特(德语:Ewald Georg von Kleist,1700年6月10日—1748年12月11日),德国法学家、物理学家、路德会牧师。

出生于后波美拉尼亚的沃切沃(Wicewo,今波兰西波美拉尼亚省境内),为克莱斯特家族的一员。克拉斯特曾就读于位在德国萨克森莱比锡大学荷兰莱登市的莱登大学,在就读于莱登大学时,渐渐的对电学产生了兴趣。克拉斯特在 1722-1745 年任职于普鲁士王国波莫瑞地区卡缅教堂的主持牧师,之后他成为科斯林市皇家法院院长。

物理学事迹

[编辑]

第一个电容器

[编辑]

在公元1745年时,电被视为一种十分新颖的东西,当时的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就连在科学中也算是相当前卫的概念。克拉斯特当时正在着手研究如何储存大量的电荷,他觉得使用玻璃来储存电量是是一种值得去尝试的方法,因为玻璃是不导电的,因此可以将电荷束于其中。在他做这项研究的时候,他将插着铁钉的玻璃瓶接到静电产生器,偶然的发现如此可以短暂的储存电荷并且之后可以再将其传输出去。这个过程便被记录了下来,成为了第一个有记录的电容瓶。之后他对此作了改进,他将一个玻璃瓶内外层皆镀上银,于玻璃瓶内设置了一根金属杆,金属杆的两端分别和内层所镀的银、以及在瓶子外部的金属球连结著,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

莱顿瓶

[编辑]

但是在当时克拉斯特所研究出来的电容瓶并不是非常的有名,因为作为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其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当时额电容瓶还未能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直到1746年,一位来自荷兰的物理学家彼得·范·穆森布罗克,当他在莱顿大学任教时制作出了一个和克拉斯特的电容瓶构造及原理十分相似的电容器,只是形状于电容瓶不太一样。他所制作出来的电容器相比于克拉斯所制作的电容瓶更加容易携带,或是于其他的机械组装,并且能应不同的状况去调整,适应不同的环境。之后电容器才被广为流传,而莱顿瓶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在莱顿瓶被研究出的时候,人们普遍都认为他的电荷是储存在瓶子中的水里,而不是在瓶身的玻璃上,直到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证明了其电荷确实是储存在玻璃上的,而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所做的一项广为人知的实验:在大雷雨中放风筝,为了证明“雷电”是电力所造成的,当时他便是将雷引导到莱顿瓶当中。

轶闻

[编辑]

公元1746年时,一位法国神父让·安托万·诺莱英语Jean-Antoine Nollet对电学十分的有兴趣,他在当时想要知道电流到底有多快,因此他请了两百位修道士,然后给每个修道士手上拿着一条金属条,并将其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总长将近一英哩(大约为1.6公里)的大圆圈,也就形同了一个很大的回路,之后他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莱顿瓶,并且将特大号的莱顿瓶的两端连接至回路中,结果这200位参与实验的修道士几乎在同时因为被电到而跳了起来。后来克拉斯特想再次做此实验,却没有修道士愿意帮他了,他只好求助于当时的法皇路易十五,然后命令一百八十名士兵在凡尔赛宫前和先前修道士一般当做实验品。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History of Science 20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Ewald Georg von Kleist, 1740 -1748: Shock of the N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