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山保育争议事件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9年1月13日) |
政府山保育争议事件是指2010年至2012年期间香港政府有意将位于政府山的中区政府合署西座拆卸重建所引起的保育争议事件。
背景
[编辑]2006年,香港政府公布添马舰发展工程,提出把现时位于中环下亚厘毕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的各办公室大楼迁至添马舰,落实于2011年暑假至年底期间正式搬到添马舰政府总部大楼。[1]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首曾荫权在2009-10年度《施政报告》提出“保育中环”[2],政府山一带地域的重要建筑群被计划进行绿化和发展,中区政府合署建筑群成为八个中环保育项目之一,2010年,政府提出政府山一带的保育计划引来了香港社会的回响。
方案
[编辑]发展局与规划署于2010年9月17日公布中区政府合署建筑群保育计划,主要会保留相连的政府总部中座和东座大楼,西座则改建为商业及休憩用途,保育计划提出将西座大楼的东部重建作6800平方米的公共休憩用地,西端则兴建一幢商业大厦,包括甲级写字楼及购物设施,商业大厦提供约42000平方米的总楼面面积。[3][4]
政府指出经过英国建筑师事务所及历史建筑顾问于2009年进行的《中区政府合署历史及建筑价值审评》[5],认为西部大楼的历史价值及建筑特色较低,因此决定改建西部大楼。改建后公众休憩用地将使中区政府合署用地回复现有中座、东座和西座三幢大楼仍未兴建前的旧观,将绿化带由香港礼宾府向下延伸至雪厂街和炮台里。而新商业大厦面向皇后大道中及雪厂街的低层部分,将采用绿化外墙和平台的设计概念,延伸炮台里的翠绿,大厦主水平基准上150米的最高高度,较附近大部分建筑物为低。[6]而改建后的中区政府合署将会继续保留作为中西区文物区内景点之一。
坊间回应
[编辑]支持
[编辑]支持香港政府提出保留政府总部中、东座而改建西座为商业大厦和休憩用地的人士,认为由于现时核心写字楼供应严重落后于需求,根据房地产顾问公司高纬环球发表的2010年第4季研究报告,香港中环甲级写字楼平均每月呎租达到110.3元水平[7],香港政府兴建的计划可解决中环区甲级商厦不足,控制中环地区商业大厦的租金水平,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可为香港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一度强烈要求保育人士让步,鼓励香港政府尽快落实方案。[8]
反对
[编辑]香港政府提出建议方案后,多个环保团体、政党及学者大力反对,其中:
- 2010年11月23日,香港立法会委员会在讨论政府建议拆卸中区政府合署西座大楼,重建为商业大厦的过程中,十六个团体联署反对建议,二十多人在立法会大楼外抗议,要求当局委聘独立专家做考古调查,再咨询公众。[9]
- “公共专业联盟”指出政府造法是违反国际保育准则、政府顾问报告及良好规划准则。[10]
- “环保触觉”认为将西座改建为商业大厦,会造成固体废物,增加堆填区的负担,并会令区内交通超出负荷。[11]
- 中西区关注组指“政府山”包含本港管治及发展历史,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应完整保育。[12]
- 两名前高官、前历史博物馆馆长丁新豹及前政府档案处处长朱福强表示政府山价值是整个地段本身浓厚的历史感,建议将西座改为介绍香港历史、文化及政治的景点,辟设文献展览馆以保育文献遗产。[13]
- 莫昭如提出1970年代政府山是香港市民示威游行的终点,存有浓厚的港人回忆。[14]
- 公共专业联盟主席黎广德(时为公民党副主席)于2010年10月27日在一篇刊登于信报的文章中引述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退休教授Vito Bertin,指 Bertin 教授于实地考证后指出,从礼宾府向北望,中区合署的东翼和西翼刚好在中轴线的左右对称,在礼宾府与维多利亚商业城区之间,构成一个缓冲的绿化空间。当时的设计师利用一个空间符号,突显出“政”“商”的区隔。若果政府总部西座拆卸,半个政府山“沦为”地产商地盘,原先分隔的空间就会变得支离破碎。[15]
- 2011年2月15日由保护海港协会、中西区关注组、香港文化遗产基金会、长春社、公共专业联盟及绿领行动等 16个团体和包括社署前助理署长简何巧云等四十多名专业人士宣布组成“政府山关注组”,要求政府总部用地列为“历史保护区”,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地带,以保留原有建筑为先,反对西部被改建为甲级写字楼。[16]
- 2012年1月“政府山关注组”拜访当年负责兴建政府山的前工务司邬励德,邬表示政府山三座大楼应完整保存,可以改变用途的方法来作保留。
公民党民意调查
[编辑]2011年2月8日,公民党公布于2011年1月19日至2月2日期间向香港市民进行随机抽样电话调查,以了解香港社会对计划的意见。调查中总共访问了1,130位公众人士,结果显示73%受访者认为政府山应该保留作为公共用途,13%受访者认为应该更改为商业用途的;61%受访者认为保育整个政府山历史遗址的原整性,13%受访者认为应为商界提供甲级写字楼。[17]公民党要求政府保育政府山。
结果
[编辑]2012年6月,西座被暂定评级为二级历史建筑(具特别价值而须有选择性地予以保存),其后古物咨询委员会就暂定评级进行咨询,接获94%意见希望将整座政府山列为古迹。
2012年12月,香港政府决定放弃将西座拆卸及重新兴建的计划,并且决定将整座政府山建筑群保留,移交予律政司及法律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使用。
2012年12月17日早上,在古物咨询委员会会议上[18][19][20],有12名委员支持将西座列为一级建筑,8人支持将西座列为二级建筑[21],两人放弃投票[22][23][24]。主席陈智思表示,委员可能因为受到公众意见影响[25][26][25][27][28][29][30]。
注释
[编辑]- ^ 政府部门料暑假起迁入新大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1年1月25日。
- ^ 2009-2010年施政报告内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保育中环”
- ^ 中区政府合署保育建议方案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4., 发展局
- ^ 中区政府合署概念总纲发展蓝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发展局
- ^ 中区政府合署建筑群文物保育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 ^ 中区政府合署保育建议方案规划及概念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9-24., 发展局
- ^ 港写字楼租金[失效链接] 全球最贵, 《明报》, 2011年2月7日
- ^ 政府应排除万难 解决甲级商厦不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1年2月7日
- ^ 十六团体反对 促做考古调查 拆“政府山”咨询延至年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0年11月24日
- ^ 公共专业联盟批评售政府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0年12月9日。
- ^ 政府总部西座拆卸建商场红湾半岛拆楼事件翻版 增加堆填区负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环保触觉”新闻稿, 2010年12月29日
- ^ 政府山变地产山 团体批破坏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都市日报》, 2011年2月21日
- ^ 改建政府山 前高官斥铲走香港的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太阳报》, 2010年11月19日
- ^ 七十年代不一样的政府山:访问莫昭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独立媒体, 2011年2月12日
- ^ 黎广德:政府山变“地产山”疑点重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共专业联盟, 2010年10月27日
- ^ 政府山关注组成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 2011年2月15日
- ^ 保育政府山电话民意调查结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公民党, 2011年2月8日
- ^ 古諮會為舊政總西座作最後評級.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古咨会讨论政府总部西座评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 ^ 古諮會今決定舊政府總部西座最終評級.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古資會決定舊政總西座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古咨会将西座改列一级建筑[失效链接] 《明报》 2012年12月17日
- ^ 舊政府總部西座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 ^ 政府总部西座列一级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 ^ 25.0 25.1 陈智思:因民意西座变一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报》 2012年12月17日
- ^ 陈智思认古咨会委员有压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2年12月17日
- ^ 陳智思:古諮會委員受到一定壓力.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1).
- ^ 古諮會通過舊政總西座列一級歷史建築.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政府山西座获评一级历史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2年12月18日
- ^ 政府山 全列一级历史建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2年12月18日
参见
[编辑]- 发展局“保育中环”发展项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政府山
- 中区政府合署
- 梁炳华:《中西区风物志》,香港:中西区临时区议会,1999年。
- 张志义:《图说香港昔日风情》,香港:经要文化出版有公司,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