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拉鲁样 (大龟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拉鲁样排湾语:Pulaluyang),是台湾排湾族大龟文政权传说中的人物,大龟文的两个头目家族:逻伐尼耀家族(Ruvaniyaw)和鸠冷家族(Tjuleng)都视其为开创家族的始祖,不过各自的版本有所不同。

身世

[编辑]

在两个家族的版本中,普拉鲁样都被视为是太阳阿道(Kadawu)的后裔,不过各自的版本经历有所不同。

鸠冷家族

[编辑]

鸠冷家族认为,阿道曾在Gaviyaqan山(位于屏东县泰武乡境内)上的一栋乳白色小房子里生下了两颗蛋,并放在房子里的一颗柱子后面生出一对兄妹,这对兄妹不仅是普拉鲁样的祖先,更是整个西排湾族的始祖。两兄妹在长大之后结婚,但生下的孩子全都带有残疾,就算孩子们结婚生下了第三代,情况也仍然没有变化,直到后来太阳的儿子跟其孙女结婚,才生出了五个身体完整的后代,而普拉鲁样便是其中的老大,他下面依序还有老二Sluwucpu(Selep)、老三Qaulusang(Kaulusan)、老四兼唯一的妹妹Jiyuqu(Tjuku,发音为太阳的意思)和老五Balaluqu(Paljadreg)[1][2]

逻伐尼耀家族

[编辑]

逻伐尼耀家族认为普拉鲁样是太阳的儿子,太阳在Chalaabus(来义部落)生下了包括他在内的两颗蛋,用石板盖着并由百步蛇守护,最后蛋里生出了普拉鲁样和其姊妹啾啾(Juv-Juv),两人在长大后依照太阳的旨意结婚并繁衍后代[1][3]

开创家族

[编辑]

鸠冷家族

[编辑]

在普拉鲁样和其弟妹长大后,他们带着一只黑色的灵犬离开家寻找新的生活区域,灵犬首先带他们抵达今屏东县来义乡境内一处叫Gulala的地方,那里的土很肥沃,环境也很适合居住,因子五兄妹在那里埋下一个长型石柱作为记号;后来他们在一次渡河时不小心被河水冲走并透过岸边的树丛得救,而在上岸的时候,灵犬又叫个不停,让他们注意到那里的环境也很不错,也在当地埋下了石柱,命名为(Seveng)Spung,即为现今春日乡士文村附近一带,将他们冲至那里的河则是现今的士文溪;接着灵犬又带着他们在南势湖溪上游找到第三个点,命名为(Tjuwakuvukuvulj)Chiyavubuvubu,就是现今位于狮子乡境内的中心仑社区(位于枋山溪上游跟狮子头溪上游之间)。

后来灵犬在离开Chiyavubuvubu没多久,就突然停止动作变成一颗石头,五兄妹为了他的贡献,称其为圣狗,并将它变成石头的地方称之为Chiyukachilai(意思为石犬)。他们在Chiyavubuvubu创建了最早的鸠冷家族,并与附近枋山溪上游一带的其他家族如Lulanive、Jiyulipucqen结盟,在当地逐渐发展势力,而Chiyavubuvubu也因此被族人视为圣山[1][2]

逻伐尼耀家族

[编辑]

虽然普拉鲁样和啾啾的后代持续繁衍,但后来发生了大洪水淹没了Chalaabus,只有一对兄妹活下来,他们后来结婚并生下了畸形的孩子,而孩子们后来又互相结婚、其中的老大后来生下了七位体态正常的孩子,其中有一位后来不知所向。随着洪水退去,神希望人类能近一步开拓土地,因此让剩下六位孩子互相听不懂彼此的话而造成冲突,除了老大之外的人纷纷出走,而老大则建立了逻伐尼耀家族[1][3]

后续发展

[编辑]

鸠冷家族

[编辑]

五兄妹最后因为某些原因而分家,普拉鲁样留在Chiyavubuvubu、Sluvucbu前往Chiyavubuvubupen(现在的来义乡古楼部落)、Qaulou前往Laluquluqu(春日乡力里部落)、Jiyuqu前往Chipuckadan(春日乡七佳部落),Balaluqu则是前往之前找到的Spung地区(士文部落)。据说在普拉鲁样直系后代传至第十五代时,鸠冷家族开拓的部落前前后后就有十八个[1][2]

逻伐尼耀家族

[编辑]

逻伐尼耀家族后来历经多带的辗转波折,他们曾在北大武山的Puyuma(旧平和部落)跟他族同住,并且在他族的启蒙下发展出了较完整的社会文化内涵与神灵崇拜,但后来又因为双方巫师发生嫌隙而迁到Tsachiluden(丹林部落),在一位老祭司死前的交代下发展出Maleveqe(五年祭),虽然他们持续繁衍很多后代,但神又以相同的方法让头目家五兄弟出现争执而分家,其中逻伐尼耀家族直系迁至名为Wofule的地方,其他家系则分别为Patatal家(丹林部落头目)、Tsulimutsu家(七加部落头目)、Talimalav家(归崇部落头目)、Tsualu家(前往文乐部落)。其中逻伐尼耀直系在迁移的过程中,某位长老因为负荷不了而病逝,而族人依照他的遗言开始进行Pusav(六年祭)送祖灵祭。

直到约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有位猎人在打猎的时候被猎犬带至祖先的发源地,当代头目Arutsangele便带着族人迁回该处,成为新一代的逻伐尼耀家大头目,而到了第二代头目Lumulumen的时代,其弟Laatse自族人中挑选了二十八位壮士向外扩张,从旧内文社开始建立了南方的诸部落(从这时候开始才和大龟文有所关联。)[1][3]

现代研究

[编辑]

在现代南排湾族的语言中,普遍存在将中排湾族称呼为“起源地”的说法,学者认为这很有可能很有可能象征着排湾族族群扩散的方向是从北往南,其中两个家族的传说也不约而同地反映出这个观点。[3]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王巨中.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探討:以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為例討. 国立政治大学. 2004. 
  2. ^ 2.0 2.1 2.2 蔡光慧. 排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的建立與族群關係(1630-1894). 国立师范大学. 1998. 
  3. ^ 3.0 3.1 3.2 3.3 罗美惠.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排灣族及魯凱族石板屋聚落」基礎資料 調查計畫期初報告審查會議記錄. 文化资产保护所.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