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皮币
白鹿皮币,或称西汉皮币,简称皮币,指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a]发行的一种皮制品,要求贵族以重金购买后用于衬垫向皇帝上贡的玉璧。白鹿皮币用皇家禁苑中白鹿的皮制成,每张一方尺,饰以彩画,值四十万钱,学界对其是否为货币仍有争论。
历史
[编辑]白鹿皮币最早见于《史记·平准书》的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b],就是说取一平方尺大小的白鹿皮,边缘用彩色的绣纹修饰后就是皮币,每张皮币的价值为四十万钱,且文中也到出了皮币的发行依据“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聘”指诸侯间的通问修好,“享”指诸侯向天子进献方物。根据古籍记载,作为聘享礼物的皮币在先秦时期的确存在,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有“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3][c],而且在典籍中皮币还可以记作“币皮”,仅《仪礼·聘礼》所见就有三处[d]。[7]
先秦直到汉代,“币”与“帛”是同义字,所谓“古者皮币”其实是指“皮”(毛皮)和“币”(布帛)两种物品,用皮币或束帛衬垫玉璧是先秦时期诸侯聘享的礼节之一。汉初,由于经济凋敝,物资匮乏,中央政府放弃了对铸造、发行货币的垄断,允许民间自由铸钱,使郡国贵族、富商靠铸币积累了大量财富。财政紧张是发行白鹿皮币的主要原因,汉武帝继位后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不仅需要巨额的直接军费开支,而且对征战匈奴将士进行了大量赏赐[8],此外大兴土木、赈济灾民等原因也加重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紧张,物价渐趋上涨,急需削弱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汉廷以“崇古礼”、“应祥瑞”的旗号[9],强行恢复“皮币荐璧”的聘享仪式,要求贵族以重金购买皮币衬垫向皇帝上贡的玉璧,将财富进行再分配,打击诸侯王、加强中央财力[10]。[7]
是否为货币
[编辑]货币
[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中称皮币“是一种信用货币”[11],1999年版《辞海》中称其为“汉武帝时用宫苑中的白鹿皮制成的有价凭证”[12]。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中不仅将皮币视为汉代钱币之一,而且称它是中国“古代纸币的前驱”[13],“已与大额虚价纸币无异”[14]。[7]
非货币
[编辑]白鹿皮币不具有货币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其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也没有承担流通手段的职能。反而比较类似印花税税收手段。在《史记》《汉书》《九章算术》《居延汉简》等一系列可能保留西汉货币价值尺度史料的文献中,黄金、铜钱、白金三品的价值有多处出现,但皮币却只有“值四十万”这一个孤立的价格记载,而不见白鹿皮作为价值尺度的史料。白鹿皮币只是在王侯宗室朝觑聘享时用四十万钱向中央政府购买,然后再作为礼品奉献给皇帝,仅在此时价值四十万,其他情景中则仅有一块鹿皮的价值。根据古籍记载,无论是铜钱,还是白金三品的盗铸、伪造现象均非常常见,西汉法律上有伪黄金弃市律,有盗铸白金、铜钱死罪律,但仿制白鹿皮币的史料却不见于汉代文献,律法中也没有提及,说明白鹿皮币并不作为流通手段出现。[7]
注释
[编辑]- ^ 王泰初《论白金及皮币的始铸年代》一文中认为武帝议造皮币的时间是在元光三年至元朔四年的八年间,而非元朔四年[1]
- ^ 《史记·平准书》相关原文:“……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2]
- ^ 此外还有《孟子·梁惠王下》中有“昔者大王居邪,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4],《礼记·月令》中有“祀不用栖牲,用圭璧,更皮币”[5]等
- ^ 三处为“官陈币皮北首西上,加其奉于左皮上”,“公侧授宰币皮,如入右首而东”,“上介奉币皮,先人门左奠皮”[6]
参考资料
[编辑]- ^ 王泰初. 论白金及皮币的始铸年代. 西部金融. 1998, (12): 60.
- ^ 史记·平准书,维基文库
-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维基文库
- ^ 孟子·梁惠王下,维基文库
- ^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维基文库
- ^ 仪礼·聘礼,维基文库
- ^ 7.0 7.1 7.2 7.3 黄成. 西汉皮币考. 中国钱币. 1989, (1): 46–49.
- ^ 洪煜. 论西汉皮币. 史学月刊. 1992, (6): 23–27.
- ^ 尤佳; 吴照魁. "本末不相称"与"轻重之相得":汉代皮币荐璧制度新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 (4): 1–8.
- ^ 郭倩. 西汉白鹿皮币是与非. 和讯网-中国商报. 2015-07-22 [2018-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缩印本.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 1809.
-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5131.
- ^ 王桂均. 皮币考辨——肖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举正. 宁夏社会科学. 1987, (5): 89–90.
- ^ 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 人民出版社. 1984: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