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带
外观
管带或管带官(英语:Battalion Commander、Captain),原为动词称专操管带,最初出现于同治初年神机营的武职事官编制,其上有掌印管理大臣、管理大臣、翼长,其下有帮操、营总、令长。[1]光绪年间军队改制,清军编制分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八个级别[2],其中队的职事主官亦称“管带官”,相当于现代“连长”。由勇营、练营改制的地方巡防队(或称巡防营)亦有管带官,上有统领官、帮统官管辖一营,管带管辖马队或步队,下分三哨,有“哨官”、哨长相当于现代“排长”,再下为什长(每棚一员)。
管带一词亦见于清末李鸿章之北洋舰队中,是清代军事职官名称。李鸿章在建立北洋水师时,启用了很多留洋的留学生。在编制水师的时候,有了管带一词,其理解起来就是“营长”[来源请求],“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