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诺克·耐维斯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上巨人号,摄于1990年
历史
船名
  • Mont(2009年–2010年)
  • 诺克·奈维斯(2004年–2009年)
  • 雅勒维京(1991年–2004年)
  • 快乐巨人(1989年–1991年)
  • 海上巨人(1979年–1989年)
  • 追浜(1976年–1979年)
船东
使用者
  • 帕拉亚地船运
  • (Prayati Shipping,2009年–2010年)
船籍港
建造方
停用 2009年
标识
结局 2010年,报废拆解
注释 [1]
技术数据
吨位 GT 260,941
排水量

干重:81,879 长吨

满载:646,642长吨
船长 458.45米(1,504.10英尺)
型宽 68.8米(225.72英尺)
吃水 24.611米(80.74英尺)
型深 29.8米(97.77英尺)
动力来源 蒸汽涡轮引擎
船速 16节(30千米每小时;18英里每小时)
载重 564,763载重吨位

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是一艘曾属于挪威籍、已经拆除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Ultra Long Crude Carrier,ULCC)等级之超级油轮。改建后,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船只与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船长超过1/4英里(458米),比横躺下来的埃菲尔铁塔还长;而其全载重量则高达657,019吨,是载重吨位(Deadweight Tonnage, DWT)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并从DWT小于50万吨一跃成为有史以来DWT超过50万吨的7艘人工制造水面漂浮物之首(另有4艘Batillus级和2艘Esso atlantic级)。在2004年经营业主易手改名为“诺克·耐维斯”之前,它又曾名为追浜号Oppama,1976年),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1979年),快乐巨人号Happy Giant,1989年),与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1991年)。2004年3月该轮进入迪拜干坞进行改装工程并改名为诺克·耐维斯号,改装后作为浮动式储存与卸载油驳英语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loating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FSO),曾长期停泊在卡达夏辛油田英语Al Shaheen Oil Field(Al Shaheen Oilfield)做为外海储油用途。2009年12月,该船被出售给印度拆船业者,改名为Mont。2010年1月4日,于印度古吉拉特邦亚兰市印地语अलांग(Alang)拆解[2]。其36吨重的船锚则保存于香港海事博物馆作展览[3]

数个人工构造物的长度比较示意,由上而下分别是:
五角大楼(蓝色压底图案,431m)、Apple Park(绿色压底图案,464m)、玛丽皇后二号邮轮(345m)、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342m)、兴登堡号飞船(245m)、大和号战舰(263m)、帝国大厦(443m),与诺克·耐维斯号(458m)

历史

[编辑]
诺克·耐维斯号与一些世界知名的船只之尺码比较,由上至下分别为:
1.诺克耐维斯号;2.货柜轮艾玛·马士基号;3.豪华邮轮玛丽皇后二号;4.铁砂散装货轮柏格斯达号英语MS Berge Stahl;5.航空母舰企业号

诺克·耐维斯号最早是在1976年12月时,于住友重机械工业位于日本横须贺市的追浜造船所(Oppama Shipyard,目前已改名为横须贺制造所)起造,船体编号1016号,并获得海上巨人号(Seawise Giant,1979年)的命名。海上巨人号原本的订购者是一名希腊船运业者,但他在拥有该船三年后,在船只尚未完工之前就因破产之故,将这艘船转卖给香港籍的船王董浩云

此船于1974年正式获得订单,原设计为418,611吨(DWT)单船壳(Single Hull)油轮,1975年3月19日起建,仅不到6个月后,1975年9月4日即船壳下水,1976年舾装完成并暂以1016号工厂船壳号为名进行海试。原计划可与法国“Batillus”级超级油轮竞争,553,662吨(DWT)级的“Batillus”级共4艘,首船Batillus号的建造几乎与1016号同步,于1975年铺设龙骨,1976年舾装完成,随即投入运营(后亦因单船壳船体结构问题,于1983提前退役,1985年拆解)。1016号下水和海试中发现诸多技术问题,尤其是单薄的船体在一定的状态下(如紧急倒车),多处发生超出预计的振颤,被原希腊订购方拒收,所以也未能以希腊方原先设想的“porthos”号冠名并投入运营,1976年5月26日住友重机械工业将其归档为“已交付/Delivered”并以船厂所在地追浜将其首次命名为“追浜/Oppama”号后搁置。

在旷日持久的诉讼中,原希腊订购方既不能将其投入运营又压滞巨额资金,因而宣告破产,住友重机械工业不得不寻找新的买家,并于1979年将此船折价转卖香港船东董浩云,后首次更名为“海上巨人/Seawise Giant”号,当年投入一次往返日本与波斯湾的运营。运营中意识到船体问题难以回避,于是又退出运营进行改建,因设计和资金问题拖延了长达2年。主要改建项为将船体改为双船底(Double Bottom)以增强船体结构,最大改建项是针对航行时受激波脱离影响最大的船舯前段,在1980年7月至10月于日本津市耗费3个月,将原船中间截断,插入一个长达81米的新增的双船壳(Double Hull)舱段;同时希望以增加运营酬载挽回改建损失;但这也使船体过长却未相应加宽加深,超出原来应对通常不良海况下的海浪波长的计算,因此在甲板铺设大量管道,以便在航行中应时调整各舱配载(尽管如此,于1983年仍因结构问题在满载原油航行时船体受损,并因适逢国际油价低迷,一度暂改为海上原油存储平台)。最终形成主要为双船底(Double Bottom),而小段为包含双船底的双船壳(Double Hull)结构。[来源请求]改建后原本已有418,611吨(DWT)水位的海上巨人号加长“ 数”米(376.7m to 458.45m),而增加146,152 吨的水位达564,763吨(DWT),其高达825,614吨的总承载后重量(Gross Loaded Weight,GLW)使海上巨人号正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两年后,1981年时,海上巨人号终于改建完成并开始正式运营,比“Batillus”号迟了5年。主要的任务是在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一带运输原油

当时正进行中的两伊战争严重影响波斯湾地区石油的生产与运输,因为伊拉克宣布任何载运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所生产原油的船只都将成为伊拉克袭击的目标,但海上巨人号仍然冒险进入波斯湾海域进行运输工作,终于招致不幸,在1988年5月14日航经霍尔木兹海峡时,遭伊拉克战机以法制飞鱼反舰导弹攻击重创,坐底沉在伊朗的哈尔克岛(Kharg Island)海岸外之浅海海域。所幸当时所处海域水深较浅,海底也较平坦,海上巨人号仍有部分露于水面,也可说处于搁浅状态。且正处于前往伊朗装载原油途中,为空舱,仅具数千吨燃料用重油,未酿成严重生态灾难。沉没后的海上巨人号就以这状态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两伊战争结束。

1989年,海上巨人号被以3千5百万美元的代价转卖给挪威的联合私募基金诺曼国际(Norman International),船只在打捞起来后被拖至新加坡吉宝造船厂(Keppel shipyard),自1990年10月起进行大规模修复工作,这次的维修需要3200吨的原料,更换掉的管线长达32公里,需要6千万美元的修缮费用。在经过一场堪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船只修复工程后,这艘船被改名为快乐巨人号(Happy Giant)后重新复出。

诺曼国际实际营运快乐巨人号的时间并不久,1991年时他们将这艘船以3千9百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家挪威船公司亚勒海运书面挪威语Jørgen Jahre(Jahre),而该船也同时改名为亚勒维京号(Jahre Viking)。在历经十余年的服务后,亚勒维京号被转卖给新加坡籍的第一奥森油轮英语First Olsen Tankers(First Olsen Tankers),并且改名为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该公司与卡达的快桅石油丹麦语Maersk Oil(Maersk Oil)签订一纸合约,租赁这艘船三到五年的时间,停在夏辛油田作为海上储藏与装卸原油的设施。

为此诺克耐维斯号在2004年3月进入卡达干坞进行FSO化的改装,改装项目包括主要管线的重设,新的泊靠系统,与一个直升机停机坪的装设等,并于6、7月间开始启用。

2009年12月,结束FSO用途后,船体被卖给印度,命名为“Mont”。2010年1月4日,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亚兰市拆解。

相关数据

[编辑]
竖立起的诺克·耐维斯号与一些世界知名的摩天大楼之高度比较

诺克耐维斯号能够容纳将近650,000立方米的原油(将近410万桶),利用其3.5吋厚、由住友造船开发的双层船体(Double Hull)技术,来防止原油意外渗漏污染环境的可能。然而,满载后的这艘船吃水超过24米,因此无法通过水深较浅的世界主要航道,例如英吉利海峡苏伊士运河就更不用说了。另外,由于这样的吃水深,满载时的诺克·耐维斯号并无法进入世界大部分的主要港口,而需要特殊的接驳设施,在外海直接卸载原油。

诺克耐维斯号是世界上最巨大的船只,其高度的自动化设计与电脑辅助,仅需用35至40名的船员就能顺利航行。

  • 船名:诺克耐维斯(Knock Nevis)
  • 国际海事组织(IMO)编号:7381154
  • 起造年份:1976年12月
  • 完工年份:1979年
  • 建造厂商:住友重机械工业(日本)
  • 船只船种:油轮
  • 货物种类:原油
  • 国籍:新加坡
  • 船主:第一奥森油轮(First Olsen Tankers,新加坡)
  • 经营单位:佛瑞德·奥森生产公司(Fred. Olsen Production a.s,为第一奥森油轮的子公司)
  • 排水量 :81,879吨(空载);646,642吨(满载)
  • 载重(净吨DWT):564,763吨(经重建后)
  • 总注册吨位(GT):260,941吨
  • 吃水:24.61米
  • 舷宽:68.86米
  • 船长:458米
  • 航速:13节
  • 动力:住友Stal-Laval AP蒸汽涡轮机,50,000匹(37,300千瓦),转速85 RPM
  • 体积:658,362立方米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IMO: 7381154. Shipping Database. [2013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25日) (英语). 
  2. ^ 2.0 2.1 Crude oil carrier Mont awaits clearance to dock at Alang. IndianExpress.com. 2009-12-19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英语). 
  3. ^ 3.0 3.1 Recycled ULCC's anchor arrives in Hong Kong. Tanker Operator. 2010-07-02 [201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