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国公列表
外观
下表列出隋朝可考的国公。总条目见隋朝公爵列表。
国公
[编辑]北周旧爵
[编辑]燕国
[编辑]燕国(557年—607年)[1][2] | |||||
以佐命之功,由常山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万六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燕国公 | 文 | 于谨 | 557年—568年 | |
2 | 燕国公 | 安 | 于寔 | 570年—581年 | 于谨子 |
3 | 燕国公 | 于𫖮 | 于寔子 | ||
4 | 燕国公 | 于世虔 | ?—607年 | 于𫖮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梁国
[编辑]梁国(557年—?)[3] | |||||
以佐命之功,由彭城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梁国公 | 躁→庄闵 | 侯莫陈崇 | 557年—563年 | |
2 | 梁国公 | 侯莫陈芮 | ?—600年代 | 侯莫陈崇子 |
韩国
[编辑]韩国(558年—607年,749年—750年,753年—?)[4][5][6][7] | ||||||
以魏后封 | ||||||
代数 | 世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一世 | 韩国公 | 元罗 | 558年—568年 | 北魏道武帝五世孙 | |
2 | 六世 | 韩国公 | 元谦 | 569年—? | 北魏孝文帝玄孙 | |
3 | 七世 | 韩国公 | 元菩提 | 元谦子 | ||
4 | 八世 | 韩国公 | 元宝琳 | ?—607年 | 元菩提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以备三恪复封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49年—750年 | 元宝琳玄孙 | |
改以殷周汉为三恪,国除;复以魏周隋为三恪,复封 | ||||||
5 | 十二世 | 韩国公 | 元伯明 | 753年—? | 元宝琳玄孙 | |
6 | 十三世 | 韩国公 | 元绍俊 | 元伯明子 | ||
7 | 十四世 | 韩国公 | 元文贽 | 元绍俊子 |
郑国
[编辑]郑国(559年—?)[8] | |||||
由高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郑国公 | 桓 | 达奚武 | 559年—570年 | |
2 | 郑国公 | 达奚震 | 572年—580年代 | 达奚武子 |
楚国
[编辑]楚国(559年—607年)[9][10] | |||||
由武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楚国公 | 昭 | 豆卢宁 | 559年—565年 | |
2 | 楚国公 | 襄 | 豆卢𪟝 | 567年—592年 | 豆卢宁弟子 |
3 | 楚国公 | 豆卢贤 | ?—607年 | 豆卢𪟝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许国
[编辑]许国(559年—586年)[11]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许国公 | 穆 | 宇文贵 | 559年—567年 | |
2 | 许国公 | 宇文善 | ?—586年 | 宇文贵子 | |
坐宇文忻,国除 |
邓国
[编辑]邓国(561年—?)[12] | |||||
由广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别食资阳县一千户→乐陵县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邓国公 | 恭 | 窦炽 | 561年—584年 | |
2 | 邓国公 | 窦茂 | 窦炽子 |
唐国
[编辑]唐国(564年—607年,617年)[13] | |||||
以追录李虎佐命之功,由陇西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唐国公 | 仁 | 李昞 | 564年—? | 李虎子 |
2 | 唐国公 | 李渊 | 572年—607年 | 李昞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起兵 | |||||
2 | 唐国公 | 李渊 | 617年 | 李昞子 | |
进爵为王 |
申国
[编辑]申国(567年—607年)[14][15] | |||||
由安武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九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申国公 | 明 | 李穆 | 567年—586年 | |
2 | 申国公 | 李筠 | 588年—601年 | 李穆孙 | |
3 | 申国公 | 李浑 | 604年—607年 | 李穆第十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李穆为郕公 |
蒋国
[编辑]蒋国(570年—607年)[16][17] | |||||
以追录梁御佐命之功,由五龙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蒋国公 | 襄 | 梁睿 | 570年—595年 | 梁御子 |
2 | 蒋国公 | 梁洋 | ?—607年 | 梁睿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梁睿为戴公 |
郧国
[编辑]郧国(570年—607年)[18][19][20][21][22] | |||||
由建忠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万户,真食江夏县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郧国公 | 襄公 | 韦孝宽 | 570年—580年 | |
2 | 郧国公 | 静公 | 韦圆成 | 584年—588年 | 韦孝宽孙 |
3 | 郧国公 | 韦匡伯 | 589年—607年 | 韦圆成弟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韦孝宽为舒公 |
郐国
[编辑]郐国(571年—?)[23] | |||||
由昌宁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郐国公 | 文 | 长孙俭 | 571年追封 | |
2 | 郐国公 | 长孙懿 | ?—592年 | 长孙俭孙 |
薛国
[编辑]薛国(572年—607年)[24] | |||||
以诛宇文护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薛国公 | 长孙览 | 572年—? | ||
2 | 薛国公 | 长孙洪 | ?—607年 | 长孙览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郇国
[编辑]郇国(576年—?)[25] | |||||
以归降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郇国公 | 韩建业 | 576年—593年 |
卢国
[编辑]卢国(576年—?)[26] | |||||
由广业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卢国公 | 中 | 尉迟运 | 576年—579年 | |
2 | 卢国公 | 尉迟靖 | 尉迟运子 |
崇国
[编辑]崇国(577年—?)[27][28] | |||||
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崇国公 | 斛律光 | 577年追封 | ||
2 | 崇国公 | 斛律彻 | 577年—595年 | 斛律光孙 |
郕国
[编辑]郕国(577年—586年)[29] | |||||
由建威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郕国公 | 梁士彦 | 577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杨国/郢国
[编辑]杨国(578年—581年)/郢国(581年—585年)[30] | |||||
由平阳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杨国公→郢国公 | 王谊 | 578年—585年 | ||
赐死,国除 |
沛国
[编辑]沛国(578年—607年,617年—?)[31][32][33] | |||||
由归昌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沛国公 | 达 | 郑译 | 578年—591年 | |
2 | 沛国公 | 郑元璹 | ?—607年 | 郑译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大业六年改封郑译为莘公;隋末复封 | |||||
2 | 沛国公 | 简 | 郑元璹 | 617年—646年 | 郑译子 |
3 | 沛国公 | 郑弘节 | 郑元璹子 | ||
4 | 沛国公 | 郑延休 | 郑弘节子 | ||
5 | 沛国公 | 郑彦凑 | ?—730年 | 郑延休子 | |
6 | 沛国公 | 郑坦之 | 郑彦凑子 |
邹国
[编辑]邹国(580年—607年)[34] | |||||
食邑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邹国公 | 孔丘 | 580年追封 | ||
2 | 邹国公 | 孔长孙 | 580年—? | 孔丘三十世孙 | |
3 | 邹国公 | 孔嗣哲 | ?—607年 | 孔长孙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绍圣侯 |
鄯国
[编辑]鄯国(580年—?)[35] | |||||
以追录怡峰佐命之功,由乐陵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鄯国公 | 怡昂 | 580年—? | 怡峰子 |
彭国
[编辑]彭国(580年—597年)[36] | |||||
以追录刘亮佐命之功,由长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彭国公 | 刘昶 | 580年—597年 | 刘亮子 | |
伏诛,国除 |
宿国
[编辑]宿国(580年—?)[37] | |||||
由枹罕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宿国公 | 辛威 | 580年 | ||
2 | 宿国公 | 辛永达 | 辛威子 |
英国/杞国
[编辑]英国(580年—?)/杞国(?—586年)[38] | |||||
由化政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英国公→杞国公 | 宇文忻 | 580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观国
[编辑]观国(580年—?)[39][40][41] | |||||
以追录田弘勋,由雁门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观国公 | 襄 | 田广略 | 追封 | 田仁恭父 | |
1 | 观国公 | 敬 | 田仁恭 | 581年—? | |
2 | 观国公 | 田世师 | 田仁恭子 |
任国
[编辑]任国(580年—?)[42] | |||||
由安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任国公 | 穆 | 于翼 | 580年—582年 |
密国
[编辑]密国(580年—?)[43] | |||||
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密国公 | 李雄 | 580年—? |
黄国/舒国
[编辑]黄国(580年—581年)/舒国公(581年—586年)[44] | |||||
以定策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黄国公→舒国公 | 刘昉 | 580年—586年 | ||
伏诛,国除 |
邵国
[编辑]邵国(580年—593年)[45] | |||||
由竟陵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邵国公 | 杨瓒 | 580年—581年 | 进封滕王 | |
2 | 邵国公 | 杨纶 | 581年—593年 | 杨瓒子 | |
袭封滕王 |
滑国
[编辑]滑国(580年—?)[46] | |||||
以韦孝宽平尉迟迥之功,由永安县开国侯进封,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滑国公 | 定 | 韦寿 | 580年—590年 | |
2 | 滑国公 | 韦保峦 | 韦寿子 |
褒国
[编辑]褒国(580年—606年)[47] | |||||
以平尉迟迥之功,由濮阳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褒国公 | 恭 | 宇文述 | 580年—606年 | |
改封许公 |
邢国
[编辑]邢国[48][49]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邢国公 | 李曜 | |||
2 | 邢国公 | 李故邻 | 李曜长子 |
文帝始封
[编辑]介国
[编辑]介国(581年—607年,?—750年,753年—947年)[50][51][52][53] | |||||
食邑五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介国公 | 宇文阐 | 581年 | 北周静帝 | |
2 | 介国公 | 宇文洛 | 581年—?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复封 |
赵国
[编辑]赵国(581年—607年)[54][55] | |||||
食邑万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国公 | 景公 | 独孤信 | 581年追封 | |
2 | 赵国公 | 德公 | 独孤罗 | 582年—599年 | 独孤信长子 |
3 | 赵国公 | 独孤纂 | ?—607年 | 独孤罗子 | |
《大业令》行,改封蜀公 |
邳国
[编辑]邳国(581年—607年)[56] | |||||
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邳国公 | 苏绰 | 581年追封 | ||
2 | 邳国公 | 苏威 | 581年—607年 | 苏绰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萧国
[编辑]萧国(581年—?)[57] | |||||
以着绩前代,由文安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萧国公 | 周惠达 | 581年追封 | ||
2 | 萧国公 | 周题 | 581年—? | 周惠达子 |
黎国
[编辑]黎国(581年—?)[58][59] | |||||
由阳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黎国公 | 怀 | 李远 | 581年追封 | |
2 | 黎国公 | 李威 | 581年—? | 李远孙 |
赵国
[编辑]赵国(?—607年)[60] | |||||
以平蛮之功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赵国公 | 阴寿 | ?—583年 | ||
2 | 赵国公 | 阴世师 | ?—607年 | 阴寿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鲁国
[编辑]鲁国(585年—597年)[61] | |||||
由彭城郡开国公进封,食任城县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鲁国公 | 虞庆则 | 585年—597年 | ||
伏诛,国除 |
陈国
[编辑]陈国(586年—607年)[62] | |||||
由安丰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陈国公 | 懿 | 窦荣定 | 586年追封 | |
2 | 陈国公 | 窦抗 | ?—604年 | 窦荣定子 | |
3 | 陈国公 | 窦庆 | 604年—607年 | 窦抗弟 | |
《大业令》行,国除 |
莒国
[编辑]莒国(587年—607年)[6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莒国公 | 萧琮 | 587年—607年 | ||
《大业令》行,改封梁公 |
齐国
[编辑]齐国(589年—607年)[64] | |||||
由渤海郡开国公进封,食千乘县千五百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齐国公 | 高颎 | 589年—607年 | ||
《大业令》行,国除 |
郢国/越国
[编辑]郢国(589年)/越国(589年—606年)[65] | |||||
以平陈之功,由清河郡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郢国公→越国公 | 杨素 | 589年—606年 | ||
改封楚公 |
宋国
[编辑]宋国(589年—607年)[66] | |||||
由襄邑县开国公进封,真食襄邑县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宋国公 | 贺若弼 | 589年—607年 | ||
《大业令》行,国除 |
谯国
[编辑]谯国[6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谯国公 | 冯宝 | 追封 |
应国
[编辑]应国(?—607年)[68]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应国公 | 高弘德 | ?—607年 | 高颎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炀帝始封
[编辑]魏国
[编辑]魏国(604年—607年)[69] | |||||
由项城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魏国公 | 王韶 | 604年进封 | ||
2 | 魏国公 | 王士隆 | 604年—607年 | 王韶子 | |
《大业令》行,国除;后封耿公 |
卢国
[编辑]卢国(605年—607年)[70] | |||||
由河阴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卢国公 | 刘方 | 605年追封 | ||
2 | 卢国公 | 刘通仁 | ?—607年 | 刘方子 | |
《大业令》行,国除 |
恭帝始封
[编辑]秦国/赵国
[编辑]秦国(617年—618年)/赵国(618年)[71] | |||||
由炖煌郡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秦国公→赵国公 | 李世民 | 617年—618年 | ||
进封秦王 |
齐国
[编辑]齐国(617年—618年)[71] | |||||
由姑臧县开国公进封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齐国公 | 李元吉 | 617年—618年 | ||
进爵为王 |
魏国
[编辑]魏国(617年—629年)[72] | |||||
由闻喜县开国公进封,食邑三千户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魏国公 | 裴寂 | 617年—629年 |
鲁国
[编辑]鲁国(617年—619年,629年—?)[73]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鲁国公 | 刘文静 | 617年—619年 | ||
2 | 鲁国公 | 刘树义 | 629年—? | 刘文静子 |
皇泰主始封
[编辑]纪国
[编辑]纪国(618年—?)[74]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纪国公 | 武节 | 独孤盛 | 618年追封 |
鲁国
[编辑]鲁国(618年)[75]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鲁国公 | 元文都 | 618年 | ||
伏诛,国除 |
郑国
[编辑]郑国(618年)[76]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郑国公 | 王世充 | 618年 | ||
进爵为王 |
陈国
[编辑]陈国(618年—621年)[77] | |||||
代数 | 爵位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陈国公 | 段达 | 618年—621年 | ||
伏诛,国除 |
参考文献
[编辑]- ^ 《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仍从太祖征潼关,破回洛城,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进爵蓝田县公,邑一千户……进爵常山郡公,增邑一千户……别封新野郡公,邑二千户……孝闵帝践阼,进封燕国公,邑万户……子𫖮,大象末,上开府、吴州总管、新野郡公。”
- ^ 《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五》:“寻以父勋,赐爵新野郡公,邑三千户……后袭爵燕国公,邑万六千户。”
- ^ 《周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大统元年,除泾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进爵为公,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彭城郡公,邑三千户。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
- ^ 《周书 卷四 帝纪第四》:“甲辰,封少师元罗为韩国公,以绍魏后。”
- ^ 《周书 卷五 帝纪第五》:“八月乙丑,韩国公元罗薨……封魏广平公子元谦为韩国公,以绍魏后。”
- ^ 《新唐书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谦,后周韩国公。菩提,周袭公。宝琳,绥州刺史,袭公……伯明,陈王府咨议参军,袭韩公。绍俊,袭公。文贽,袭公。”
- ^ 《通典 卷第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天宝八载七月,封后魏孝文十代孙元伯明为韩国公,以备三恪。九载,处士崔昌上封事,推五行之运,以国家合承周汉,其后周隋不合为二王后,请废。下公卿议。集贤学士卫包因抗表,陈其议论。夜,四星聚于尾宿,天意昭然。遂从之。乃求殷、周、汉后为三恪二王后,废韩、介、酅等公。至十二载五月,杨国忠奏“周汉寖远,不当为二王后”。复以后魏、后周、隋依旧为三恪二王后,其本封韩、介、酅等公如故。”
- ^ 《周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大统初,出为东秦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爵为公……进爵高阳郡公,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武成初,转大宗伯,进封郑国公,邑万户。”
- ^ 《周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增邑八百户……进爵范阳郡公,增邑四百户……魏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军还,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 ^ 《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周闵帝受禅,授稍伯下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
- ^ 《周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从魏孝武西迁,进爵化政郡公……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旧爵回封一子……善弟忻,少以父军功赐爵化政郡公……大象末,位至上柱国,进封英国公。”
- ^ 《周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大统元年,以从驾功,别封真定县公……增邑通前三千九百户……改封武安县公……魏恭帝元年,进爵广武郡公……保定元年,进封邓国公,邑一万户,别食资阳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 ^ 《周书 卷五 帝纪第五》:“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
- ^ 《周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论前后功,进爵为公……进爵(武)安〔武〕郡公,增邑一千七百户……天和二年,进封申国公,邑五千户,旧爵回授一子。”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大象初,加邑至九千户,拜大左辅,总管如故……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
-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大统元年,转右卫将军,进爵信都县公,邑一千户……进爵广平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户……进蒋国公。”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大拜大将军,进爵蒋国公……大业六年,诏追改封睿为戴公,命以洋袭焉。”
- ^ 《周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进爵建忠郡公……恭帝元年,以大将军与燕国公于谨伐江陵,平之,以功封穰县公……天和五年,进爵郧国公,增邑通前一万户。”
- ^ 《大隋丰宁公主墓志铭》:“公即太傅光禄大夫舒襄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河南怀公之第二子也。”
- ^ 《郑故大将军舒懿公之墓志铭》:“年十二,封黄瓜县开国公。袭祖封郧国公,食邑万户。”
- ^ 《隋使持节开府陈沈二州刺史郧国静公墓志铭》:“开皇四年, 诏袭祖爵郧国公”
- ^ 《隋故尚衣奉御朝请大夫舒国公韦君墓志铭并序》:“十九年袭爵郧国公, 食显州江夏县三千户。”
- ^ 《大隋使持节仪同三司郐国公蔡罗二州刺史长孙使君墓志铭》:“以文公先朝重臣,茅社未嗣,爰发明诏,袭封郐国公,仍授仪同三司。”
- ^ 《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及诛宇文护,以功进封薛国公。其后历小司空。从平齐,进位柱国,封第二子宽管国公。”
- ^ 《北齐书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一》:“建业授上柱国,封郇国公,隋开皇中卒。”
- ^ 《周书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二》:“以预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增邑五百户……进爵广业郡公,增邑八百户……五年,拜柱国,进爵卢国公,邑五千户。”
- ^ 《北齐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
- ^ 《故崇国公墓志》:“建德六年九月,蒙除使持节、仪同大将军,袭祖崇国公,户邑如旧。”
- ^ 《周书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三》:“周武帝将平东夏,闻其勇决,自扶风郡守除为九曲镇将,进位上开府,封建威县公……及齐平,封郕国公,位上柱国、雍州总管。”
- ^ 《周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二》:“赐爵洛邑县公……位至柱国、平阳郡公。宣帝即位,进封杨国公,拜大司空。”
- ^ 《周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宣帝嗣位,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邑千户……寻迁内史上大夫,进爵沛国公。”
-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进封沛国公,邑五千户……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莘公,以元璹袭。”
- ^ 《大唐故朝散大夫守台州别驾上柱国沛国公郑府君墓志铭并序》:“曾祖元璹,皇民部尚书,赠幽州都督、沛国简公……始以袭沛国公补左鹰杨卫、泉左卫二司戈。”
- ^ 《周书 卷七 帝纪第七》:“可追封为邹国公,邑数准旧。并立后承袭。”
-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讨曹泥有功,进爵华阳县公,邑一千户……破沙苑,进爵乐陵郡公……朝廷追录峰功,封昂郑〔鄯〕国公。”
- ^ 《周书 卷十七 列传第九》:“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亮功,封彭国公,邑五千户。”
-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又从独孤信入洛阳,经河桥阵,加持节,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闵帝践阼,拜大将军,进爵枹罕郡公,增邑五〔一〕千户……大象二年,进封宿国公,增邑并前五千户,复为少傅。”
- ^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进封英国公,增邑三千户……后改封杞国公。”
- ^ 《周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九》:“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孝闵帝践阼,进爵雁门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户……朝廷又追录弘勋,进恭爵观国公。”
- ^ 《隋书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九》:“奉诏营庙社,进爵观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
- ^ 《大隋故豫章郡西曹掾田府君之墓志铭》:“祖广略,周柱国、太保、观国襄公。”
- ^ 《周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年十一,尚太祖女平原公主,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邑一千户。大统十六年,进爵郡公……。三年,改封常山公,邑二千九百户……封任国公,增邑通前五千户,别食任城县一千户,收其租赋……玺弟诠,上仪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
- ^ 《周书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二》:“又别封子雄为密国公,邑三千户。”
- ^ 《隋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高祖以昉有定策之功,拜上大将军,封黄国公……及受禅,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
- ^ 《隋书 卷四十四 列传第九》:“周世,以太祖军功封竟陵郡公……进位上柱国、邵国公……及受禅,立为滕王。”
- ^ 《隋书 卷四十七 列传第十二》:“高祖为丞相,以其父平尉迥,拜寿仪同三司,进封滑国公,邑五千户。”
- ^ 《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二十六》:“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平尉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三千匹。”
- ^ 《周书 卷十五 列传第七》:“耀既不得为嗣,朝廷以弼功重,乃封耀邢国公,位至开府。”
- ^ 《范阳公故妻李氏志铭》:“长兄,开府仪同三司、大丞相府中郎、新州刺史、邢国公故邻。”
- ^ 《隋书 卷一 帝纪第一》:“己巳,以周帝为介国公,邑五千户,为隋室賔。”
- ^ 《新唐书 卷七十一 表第十一 宰相世系一》:“裕。延。离惑。庭立,并袭介公。”
- ^ 《旧唐书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甲寅,二王后介国公宇文仲达卒,有司举旧典葬祭之。”
- ^ 《旧五代史 卷四十八 唐书二十四》:“辛丑,以将作监丞、介国公宇文颉为汝州襄城令。”
- ^ 《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改封蜀(国)公。”
- ^ 《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二年,袭爵赵国公,邑一万户。”
- ^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追赠其父为邳国公,邑三千户,以威袭焉……赐爵宁陵侯。其年,进封房公。”
- ^ 《周书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隋开皇初,以惠达着绩前代,追封萧国公。”
- ^ 《周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隋开皇初,追赠上柱国、黎国公,邑三千户,改谥曰怀。”
- ^ 《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浑从父兄威,开皇初,以平蛮功,官至上柱国、黎国公。”
- ^ 《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寻以行军总管镇幽州,即拜幽州总管,封赵国公。”
- ^ 《隋书 卷四十 列传第五》:“封彭城郡公……封鲁国公,食任城县千户。诏以彭城公回授第二子义。”
- ^ 《隋书 卷三十九 列传第四》:“赐缣万匹,进爵安丰郡公,增邑千六百户。复封子宪为安康郡公,赐缣五千匹……于是赠冀州刺史、陈国公,谥曰懿……初封永富郡公,官至河东太守、卫尉卿。”
- ^ 《隋书 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四》:“拜琮为柱国,赐爵莒国公……拜内史令,改封梁公。”
- ^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定食千乘县千五百户。”
- ^ 《隋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十三》:“及齐平,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宣帝即位,袭父爵临贞县公,以弟约为安成公……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以弟岳为临贞公……及还,拜荆州总管,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玄感为仪同,玄奖为清河郡公……于是改封越国公……明年,拜司徒,改封楚公,真食二千五百户。”
- ^ 《隋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十七》:“未几,封当亭县公……拜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
- ^ 《隋书 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 ^ 《隋书 卷四十一 列传第六》:“次弘德,封应国公,晋王府记室。”
- ^ 《隋书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二十七》:“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改封耿公。”
- ^ 《隋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八》:“高祖受禅,进爵为公……致身王事,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
- ^ 71.0 71.1 《新唐书 卷一 本纪第一》:“以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军隶焉;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军隶焉;元吉为姑臧公,中军隶焉……世民为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元吉为齐国公。”
- ^ 《旧唐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七》:“及京师平,赐良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 ^ 《旧唐书 卷五十七 列传第七》:“转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 ^ 《隋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越王侗称制,赠光禄大夫、纪国公,谥曰武节。”
- ^ 《隋书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侗署文都为内史令、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摄右翊卫将军、鲁国公。”
- ^ 《隋书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侗以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 ^ 《隋书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封陈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