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回廊
惊恐回廊 Shock Corridor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山缪·富勒 |
监制 | 山缪·富勒 |
编剧 | 山缪·富勒 |
主演 | 彼得·布雷克 康斯坦丝·托尔斯 金·埃凡斯 詹姆斯·贝斯特 |
配乐 | 保罗·邓拉普 |
摄影 | 史丹利·科尔特斯 |
剪辑 | 杰罗姆·汤姆斯 |
制片商 | 盟艺影业 |
片长 | 101分钟 [1]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盟艺影业 |
《惊恐回廊》(英语:Shock Corridor)是一部1963年由山缪·富勒编导的剧情片。[2]有关一个记者为了查明一单谋杀案而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3]本片本来是富勒在四十年代后期为弗里茨·朗所写的剧本《拘束衣》,但两人最终因为无法在角色设定上达成共识而改由富勒自己执导。[4]
1996年,《惊恐回廊》因为其“文化上、历史上和美学上的显著价值”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影片登记表下受到保护。[5]
剧情
[编辑]记者约翰尼·巴雷特 ( 彼得·布雷克饰 ) 为了能够得到普利策奖,决定把自己送进一间精神病院去调查一单未解的谋杀案。他找了一位精神病学家去训练他如何表现得像个疯子,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意图与自己妹妹乱伦的故事,并说服了他的脱衣舞娘女友 ( 康斯坦丝·托尔斯饰 )去扮演这个“妹妹”。他的计划成功把他混进了精神病院,但在见证过院内的实际环境后,他开始对这个计划有所怀疑。[6]
为了解决这单谋杀案,巴雷特要找到三位分别因为战争、种族歧视、对核战争的恐惧而被迫疯的案发目击者:[7]
- 第一位目击者斯图尔特,在一个充满偏见和仇恨的南部佃农家庭中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令他变得痛恨自己的国家。他在韩战中被抓为战俘,并被洗脑成一名共产主义者,在战俘营中被安排为其他战俘洗脑,但战俘们坚定的爱国情怀反而感化了斯图尔特。斯图尔特的劫持者最终认为他疯了,用他和美方交换了人质。回国后,他被不荣耀退役,并被公开斥责为叛徒。他现在幻想自己是内战时期美利坚邦联的J·E·B·斯图尔特少将。
- 第二位目击者特伦特,是第一批入读南部大学的黑人学生之一。在经过多年被歧视的生活后,他现在幻想自己是三K党的成员,并经常在院友之间宣扬白人至上主义。
- 第三位目击者博登,曾经是个原子物理学家。但对核武和洲际导弹的理解和恐惧把他的心智退化到一个六岁小孩的水平。
在一场特伦特发起的医院暴动后,巴雷特被穿上了拘束衣和受到了电击治疗,并开始经历包括以为他的女友真的是他的妹妹在内的一系列症状,他甚至忘记了博登告诉他的凶手名字。最终在一次精神崩溃后,他想起了凶手的身份,并在众人面前令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巴雷特虽然在出院后完成了谋杀案的报导,但在精神病院里的经历和治疗最终还是把他弄疯了。电影最后以欧里庇得斯的一句话作结尾:“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演员
[编辑]- 彼得·布雷克 饰 约翰·巴雷特
- 康斯坦丝·托尔斯 饰 凯茜
- 金·埃文斯 饰 博登
- 詹姆斯·贝斯特 饰 斯图尔特
- 哈·罗德 饰 特伦特
- 拉里·塔克 饰 白尼亚齐
- 保罗·道保夫 饰 曼坚医生
- 查克·罗伯逊 饰 威尔克斯
- 比尔·扎科特 饰 斯旺森
- 安必立 饰 方医生[8]
评价及遗产
[编辑]影评网站烂番茄根据其收集的16篇评论给予本片94%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7.7 (满分10分)。[9]影评人伦纳德·马汀在四星满分中给予了本片三星评价,称其为一部“充满强大而真实情感的通俗剧。”[10]安德鲁·萨里斯称赞在本片“看似凌乱的剧情之下,是一部象征着当今美国的幻觉寓言。又一部好莱坞著名的巴洛克B级片杰作。”[11]
马丁·斯科塞斯表示本片是他2010年的电影《隔离岛》的灵感来源。[12][13]
本片受到美国影艺协会的以下肯定:
- 2001: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提名[14]
小说化
[编辑]在上映当时,贝尔蒙出版出版了一本由平装书作家迈克尔·阿瓦洛改编的小说化剧本。[15]但富勒曾试图以抄袭为由阻止这本小说版的出版(虽然两人都被记名为作者)。[16]
在其他电影中提及
[编辑]参见
[编辑]- 娜丽·布莱,一名为了调查布莱克韦岛一间女性精神病院生态而假扮精神病患的记者。
- 《毒蕊花》,一部同样发生在精神病院的1964年电影。
- 《疯人院》,一部同样以记者假扮精神病患去调查医院为主题的2018年电影。
- 《飞越疯人院》,一部同样发生在精神病院的1975年电影。
- 1963年美国电影列表
- 电影中的精神疾病
参考资料
[编辑]- ^ FilmAffinity.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eview of Shock Corridor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12-01.
- ^ Motion Picture Purgatory – Shock Corridor.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 242 Fuller, Samuel; Fuller, Christa & Rudes, Jerome A Third Face: My Tale of Writing, Fighting and Filmmaking Alfred A. Knopf, 2002
- ^ Culture Court take on the film's social significance.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MUBI.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Criterion Collection essay by Tim Hunter.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CM.com.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hock Corridor (1963) - Rotten Tomatoes. Rotten Tomatoes.com. Rotten Tomatoes.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eonard Maltin; Spencer Green; Rob Edelman. Leonard Maltin's Classic Movie Guide. Plume. January 2010: 594 [2019-07-18]. ISBN 978-0-452-2957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66 Weird Movies.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ow Shutter Island invokes the spirit of Sam Fuller and Shock Corridor - Martin Scorsese interview|The List.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hutter Island|KPBS.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PDF).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9-07-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3-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hock corridor: Avallone, Michael-Internet Archive
- ^ Re: RARA-AVIS: Sam Fuller.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