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颗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开仑撞球台

三颗星是球桌没有袋口的开仑撞球运动的一种竞赛方式,选手击球后母球必需碰到其他两颗球,而且在碰到第二颗球之前,母球必须最少碰台边(cushion,音译“颗星”)三次。目前在欧陆各国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是撞球运动中的主流项目,为世界运动会中撞球类中的正式项目。

历史

[编辑]

开仑是一种球桌没有袋口的撞球运动,最早流行于法国,随后传播至欧美各国,再传至其他各洲。

早期的竞赛项目为四球竞赛与三球竞赛,两者规则一样,只是球数不同而已。选手击球后,只要令母球先后撞及两颗子球即可得分。后来因为发明了“赛利”撞法,让母球及两颗子球持续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不断地撞击得分,因而创造惊人的高分,失去竞赛意义[1]

为了挽救开仑运动,于是设计出各种障碍线竞赛及自由竞赛来约束这类行为;而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是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边(Cushion,音译“颗星”)以增加困难度及竞争性,于是产生了一颗星竞赛及目前成为国际赛主流项目的三颗星竞赛。

目前在欧陆各国及亚洲的日本韩国三颗星是撞球运动中的主流项目,并为1998年亚洲运动会2006年亚洲运动会的正式项目。

基本规则

[编辑]

三颗星竞赛使用红、黄、白球各一个,赛前双方各选白球、黄球作为自己的母球,另一颗球及红球即为子球。击球后母球必需碰到其他两颗球,而且在碰到第二颗球之前,母球必须“最少”碰台边三次。

例如:

  • 母球击打某颗子球,绕三颗星,再撞击第二颗子球。
  • 母球绕一颗星后撞击第一颗子球,然后绕两颗星再撞击第二颗子球。
  • 母球绕两颗星后撞击第一颗子球,然后绕一颗星再撞击第二颗子球。
  • 母球绕三颗星,然后撞击两颗子球。

不管用当中何种方式,均得一分。
碰台边三次,不要求是三个不同台边。若打曲球,碰一条台边三次,亦可。

母球相连颗星

[编辑]

若母球相连颗星,则母球直接对颗星打击,不算碰颗星。
母球沿著颗星直线移动,也不算碰颗星。

重新置球

[编辑]

三颗球放置如下
自己母球:头点
对手母球:中点
红球:脚点

相连球

[编辑]

若母球相连子球,母球不可直接对子球打击。选手可以原地打击,或是要求重新置球。

球飞出台外

[编辑]

依照重新置球的位置,把球放回去。

跳球

[编辑]

不可跳球

安全球

[编辑]

不可打安全球,若故意打安全球。裁判可判直接输球。

幸运得分

[编辑]

三颗星接受幸运得分。两颗子球乱撞一通,或是母球跟子球碰撞两次。均可。
但是台湾坊间通常会要求,特殊打法必须事先声明,不接受幸运得分。

三颗星公式

[编辑]

三颗星竞赛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比赛,选手在临时比赛时,会遇到千变万化的母、子球排列方式,必须并使用各种母球作球技巧,加上击球力道控制得宜,才有可能得到宝贵的分数。一般选手会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公式”,平时训练时即加以演练纯熟,以提高比赛时的得分能力。

最常用的公式为“五又二分之一系统”、“加算系统”、“极限旋转系统”等。即使如此,得分依旧相当困难,即使是职业赛,选手平均每次出竿也只有一点多分而已。然而,三颗星竞赛的乐趣在于寻找最佳的击球方式,虽然分数不高,并未影响其普及性。

平衡打击次数

[编辑]

由于得分过于困难,多出竿一次,少出竿一次。对比赛影响都非常大。所以有些比赛会采用平衡打击次数的规定(with equalizing innings)。 假设先开球的选手获胜,那会给后开球选手一次机会,重新开球一次。只要有得分就可以一直打,打到失败为止。若双方平分,再进入延长赛。

例如: AB两人,抢50分比赛,比分是50:47。但是50分是先开球的选手A。则重新排球,让B开球,B吃了3分。故双方50:50平手。进入延长赛。延长赛是双方一律从开球位置开始打,打到失手为止。 所以是A重新开球,A吃了3分。 然后让B重新开球,B吃了2分。 所以53:52。选手A获胜。

但因为电视转播讲求快速,也有很多比赛不采用这种赛制(without equalizing innings),对于先开球的人非常有利。

赛制

[编辑]

传统赛制就是直接抢一个分数,例如说抢25/30/40/50分。 但是电视转播为了方便插广告,有些比赛会改成每局抢15分。拿到三局的人获胜。当然每局开球是轮流开球。这类赛制不会采用平衡打击次数规定。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撞球技巧》,顶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