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下午,又称“午后”[1]。是指中午(或午餐时间)至傍晚(或下午5时)期间的时间段[2][3]。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指中午过后的一段时间。
用词
[编辑]在一般定义上,下午是指中午至傍晚的时间段[4]。若采用此一定义,一般只会在结束时间的具体定义上变动:中午为12:00[5],不过下午及傍晚皆没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尽管傍晚所指的时间段没有客观的共识,但社会一般认为它始于5p.m.[2]、6p.m.,或日落前的一段时间,即曙暮光出现的期间(由于日落和曙暮光出现的时间可因季节、纬度、时区等变数而出现变化,故定义可能有所冲突[6])。
在12至14世纪间字意出现变化以前,旧英语的中午是指现在人们所指的3p.m.。这一变化出现的潜在原因包括当时人们祈祷和进食的时间跟之后的人不同,因此他们对中午的定义也有不同,连带下午所指的时段也比现在短[7]。
已有证据显示,英语的下午“afternoon”在1300年左右出现,它可分为“after”和“noon”两部分;中古英语除了继续使用“afternoon”外,亦出现了同义词“aftermete”。在15-16世纪,标准短语为“at afternoon”,但之后慢慢转变成“in the afternoon”[8]。
活动
[编辑]在下午期间,太阳的位置会从高峰慢慢下降——从天空的中心范围移至距离中心较远的西方。到了下午稍后时间,太阳光会变得特别明亮和刺眼,这是因为它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变得较低[9]。大多工业化地区的标准工时为9a.m.至5p.m.(或6p.m.),亦即从早上工作至下午稍后时间或傍晚,故此上班时间有一部分为下午[10]。
对生物体的影响
[编辑]激素与体温
[编辑]对于昼行性动物而言,早上会出现下降的血中皮质醇水平一般会于下午期间变得稳定,这种激素能增加血糖水平、促进代谢、在应付压力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在下午,皮质醇水平跟相关的环境变化(与睡眠或日光无关)有较高的反应性。因此,研究者认为这段时间最适合研究压力与激素的水平[11]。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一般又以中午及下午早段为最高,因为期间太阳与地面之间的角度较高。玉米的全球大量种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产生了细微而又无害的影响,因为它们会在上述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处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在下午稍后时间和傍晚时分维持著较低的光合作用速率[12]。
对于人类而言,体温通常在下午中段至晚段升至一天内最高水平[13]。但午餐后再接受身体机能测试的运动员的体温跟之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13]。一般建议工业化农场的所有者以坐西向东(或相反)的建筑物来安置他们的牲畜,因为这一方位通常意味著东西两侧的墙壁更厚,更能适应下午稍后时间太阳与地面的锐角及猛烈的眩光。当动物觉得太热时,他们有较大机会变得好战,繁殖能力亦会降低[9]。
警觉性
[编辑]下午与人类认知表现和生产效率的下降有关,当中表现又以下午早段为最差。上述现象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车祸于下午早段最为常见[14]。一项于1987年至1991年间在瑞典进行的研究显示,车祸于下午5时左右发生得最多:约1600宗发生在下午5时,相比之下于下午4时及6时发生的分别各有约1000宗。这种趋势的出现原因可能在于下午繁忙时间的流量变化,但与早上的繁忙时间相比,其升幅明显较大[15]。在芬兰,最常出现农业意外的时段为下午,当中又以九月的星期一下午出现意外的次数为多[16]。
一位心理学教授以其学生作研究昼夜节律的对象,结果发现于早上考试者的成绩较于下午考试者为佳。成绩最差的则是于傍晚考试的。不过该些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3]。1997年的四项研究测试了受试者于不同时段区分道路交通标志的反应时间,结果发现与上午9时至中午12时组相比,下午3时至6时组的反应时间较长。四项研究皆出现这个趋势[17]。但一位英国研究者在统计过300000份A-level试卷后,没发现考试成绩有上下午之差[18]。
人类的生产效率一般会在下午期间减少。与早上相比,发电厂于下午的电力生产量明显下降,两者之间于星期六出现最大差异,最小差异则出现在星期一[19]。一项1950年代的研究以两名女工为研究对象,研究为期六个月,结果发现她们的生产效率会于下午下降了13%,并发现下班前的1小时最没生产效率。它的总结指该些差异主要来自休息及非生产性活动所耗费的时间[20]。另一项较大型的研究发现,人们的生产效率会于下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1]。
但昼夜节律并非人人相同。一项在意大利及西班牙进行的研究先让学生填写调查表,然后按结果把他们排在清晨型-夜晚型量表上。最终结果接近正态分布。一天内不同时间的警觉性与问卷中的分数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类型的测试对象(清晨型、中间型、夜晚型)皆于下午2点到晚上8点拥有较高的警觉性,但在此时段之外,他们的警觉性与他们的分数相对应[22]。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午後. 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2024-08-24].
- ^ 2.0 2.1 Definition of evening in English. Collins. Collins. [2019-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online), entries at afternoon and evening.
- ^ Afternoon. Merriam-Webster. [2014-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Noon. Merriam-Webster. [2014-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存档副本. [2019-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noon (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01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 ^ afternoon (n.).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2001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 ^ 9.0 9.1 Aggarwal & Upadhyay 2013,第172页
- ^ Nine-to-fiver. Merriam-Webster. [2014-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 ^ Blaskovich 2011,第74页
- ^ Sinclair & Weiss 2010,第118页
- ^ 13.0 13.1 13.2 Refinetti 2006,第556页
- ^ McCabe 2004,第588页
- ^ Refinetti 2006,第559页
- ^ McCabe 2004,第471页
- ^ McCabe 2004,第590页
- ^ Quartel, Lara. The effect of the circadian rhythm of body temperature on A-level exam performance. Undergraduat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4, 27 (1) [2019-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 ^ Ray 1960,第11页
- ^ Ray 1960,第12页
- ^ Ray 1960,第18页
- ^ Refinetti 2006,第561页
参考资料
[编辑]- Aggarwal, Anjali; Upadhyay, Ramesh. Heat Stress and Animal Productivity. Springer Publishing. 2013. ISBN 978-8-132-20879-2.
- Blaskovich, Jim. Social Psychophysiology for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2011. ISBN 978-0-85702-405-3.
- Ekirch, A. Roger. At Day's Close: Night in Times Past.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 ISBN 978-0-393-32901-8.
- McCabe, Paul T. Contemporary Ergonomics. CRC Press. 2004. ISBN 0-8493-2342-8.
- Ray, James T. Human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the Work–Rest Cycl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60.
- Refinetti, Roberto. Circadian Physiology 2nd.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 ISBN 978-0-8493-2233-4.
- Sinclair, Thomas M.; Weiss, Albert. Principles of Ecology in Plant Produc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University of Florida. 201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