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吐蕃分裂时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吐蕃分裂时期各佛教教派势力范围。

吐蕃分裂时期藏语སིལ་ཆད་དུ་འཆད་པ,意为“支离破碎”)指的是西藏历史上从877年至1264年期间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吐蕃帝国崩溃,分裂为许多个各自为政的小国。

历史

[编辑]

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僧人暗杀,其子云丹俄松争夺王位。云丹以伍如(意为“中翼”,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俄松以云如(意为“左翼”,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双方的支持者发生大规模交战,史称“伍约之战”(敦煌文献中称为“中左之战”。)吐蕃大乱,不堪重负的农民起兵造反,最后演变成阴土牛年反上大叛变[1]起事军领袖掘开赞普和贵族的坟墓,大肆屠杀贵族和王族。这些起事军大多都是自发且盲目的,最终或被贵族镇压,或被利用,都失败了。但最终吐蕃无法再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变成四分五裂的局面。同时期,汉人张议潮在甘肃反抗吐蕃起兵后建立了归义军政权。

俄松的儿子贝考赞被杀。其子吉德尼玛衮逃亡到阿里地区,建立古格王朝。云丹的后裔则占据拉萨一带,形成了拉萨王系。至11世纪时,吐蕃各地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许多割据的王系。除古格和拉萨两个王系之外,另有拉达克雅隆觉阿普兰亚泽等王系,以及甘肃青海一带的唃厮啰政权。

吐蕃分裂时期虽然统治者各自为政,但在文化上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说、各种教派纷纷形成,对西藏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段和平时期里,藏传佛教再度兴盛,史称后弘期阿底峡就是在这段时期里来到吐蕃的。因为吐蕃大乱,故不对位于东邻的宋朝造成任何威胁,使宋朝得以专注应付辽朝西夏金朝

1240年,蒙古帝国阔端侵略吐蕃,试图借此牵制南宋。蒙古人希望找到一个单一的君主来投降,但发现吐蕃各地事实上是各自为政,便将最具实力的萨迦派首领萨迦·班智达请到凉州,商讨归顺之事。萨迦·班智达向阔端宣讲佛法,阔端皈依了藏传佛教,吐蕃与蒙古开始建立供施关系。

1264年,忽必烈在吐蕃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委派萨迦派首领管理吐蕃政教事务,建立萨迦巴政权。吐蕃分裂时期结束,随后展开了约500年的教派统治。

与汉地关系

[编辑]

建隆元年(960年),宋朝建立。由于地理因素,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地藏族各部联系交往较少,但与邻近汉族地区的藏族各部则相对密切。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hakabpa, Tsepon Wangchuk Deden.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BRILL. 2010: 174–177 [2022-11-12]. ISBN 978-90-04-177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2)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
  • 《吐蕃史稿》,才让著
  • 贤者喜宴》,黄颢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9年3月出版(原载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 西藏王统记》(一译《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萨迦派僧人索南坚赞著,刘立千译注。民族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