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
藏传佛教 |
---|
喇嘛(藏语:བླ་མ,威利转写:bla-ma,藏语拼音:lama),藏传佛教术语,意为上师、上人,为对藏传佛教僧侣之尊称,长老、上座、高僧、酋长之称号。
词语释义
[编辑]喇嘛(藏文:bla-ma)为 bla(上)与 ma(人)之复合词,直译为上人。译自梵语:गुरु(guru,咕噜、俱卢),意为“师”、尊师、法师、上师,与和尚、阿阇黎意义相近,但不相同,只要是上座长老皆可称之,如莲花生大师(藏文:gu-lu-eng'a-zha)在藏文中都会加上 guru 的称号。
梵文“Guru”汉译作师、尊师、法师,明清以后多从藏文译作上师。汉语中多以此词语泛指出家的藏传佛教比丘。
历史源流
[编辑]在藏传佛教,一般僧侣称为“札巴”(藏文:grwa-pa),即是入寺庙学佛的人,敬称为“咕修喇”。女性法师一般称为“阿尼”、敬称“阿尼喇”,或再敬称“杰尊喇”或“究嫫喇”。在印度佛教时期喇嘛相对应的Guru不是以三年闭关的标准来界定,反而较为严格(藏传佛教的三年闭关很有可能是佛教传入西藏后才开始广泛实行)[来源请求],喇嘛是个尊称,通常是长老、上座、高僧、或通过闭关三年的僧侣才能使用,此外,西藏人口语习惯上把汉地法师称作“汉喇嘛”(藏文:Gyalama)。
自元朝开始,藏传佛教传入中原,汉人习惯上以喇嘛来泛称所有的藏传佛教僧侣。但是在明朝之后,只有达赖与班禅才能被称为喇嘛。西藏不是所有僧徒都可以叫喇嘛。也有不出家的在家瑜伽士被称为喇嘛,玛尔巴就是例子(出家的喇嘛称格隆)。
喇嘛教
[编辑]随着藏传佛教传入中原,汉人习惯上以喇嘛来泛称所有的藏传佛教僧侣,藏传佛教因此也被称为喇嘛教(藏语称桑结登巴)。尽管喇嘛是一种尊称,但喇嘛教一词在藏语和学术界被认为是一个是轻蔑语或贬义词;这样的称呼就意味着藏传佛教不应当称作“佛教”,是喇嘛捏造。[1]
参考文献
[编辑]- ^ Conze, Edward. A Short History of Buddhism 2nd. Oneworld. 1993. ISBN 1851680667.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沈卫荣:〈神通、妖术和贼髡:论元代文人笔下的番僧形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