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 | |
---|---|
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成员 | |
其他名称 | 摩酰首罗、摩酰湿伐啰、莫诃歌罗、伊舍那天、商羯罗天 |
天城体 | महेश्वर |
梵文转写 | Maheśvara |
性别 | 男 |
对应印度教神话的 | 湿婆 |
大自在天(梵语:महेश्वर,罗马化:Maheśvara),又译为摩酰首罗、摩酰湿伐啰、莫诃歌罗、伊舍那天、商羯罗天,即湿婆神。为婆罗门教及佛教共同尊奉,是佛教护法之一。佛教认为,他居住在五部净居天的色究竟天,为色界之顶点,能够自在变化,故称为自在天。大黑天即他的化身之一。在汉传佛教中,大自在天也被奉为二十诸天与二十四诸天之一的护法神,而祂的圣像通常被摆放于寺庙的大雄宝殿之中。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以信奉大自在天为造物主者被称为自在天外道,属于六师外道之一。佛教认为,尊重梵天、遍入天、大自在天都是可以的,他们都是极具福报、能力的天神,也都护持佛法。但皈依他们,把他们视为宇宙的造物主,是错误的。佛教认为,宇宙之形成,世界之成住坏空,皆是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一个造物主。大乘佛教一些派别认为他是十地菩萨的权现,有些宗派则认为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也是他的化身。汉传佛教中的十二天的伊舍那天是他的化身,或者只是另一个称号。
名称
[编辑]大自在天(梵语:Maheśvara),由摩诃(Mahā)与伊湿伐罗(īśvara)两个词组成。摩诃(Mahā)是大者、伟大的意思,伊湿伐罗(īśvara)则是“自在”之义,把它作为名词,就变成“君王”或“君主”的意思。mahā的ā和īśvara的ī结合发生连音(sandhi),变成e(即汉语的ei诶),形成“摩酰首罗”(梵语:Maheśvara),“maheśvara”的意思是“大自在者”。而称为“maheśvara”是梵天和维世努给湿婆的尊称,他们共同尊称说湿婆神是“最伟大的天神”、“力量最大的天神”、是“众神之主”。其赞美名称还有“Mahābuddhi”(大觉者)、“Mahādeva”(大天神)、“Mahāmāya”(大幻象)、“Mahāmrityunjaya”(伟大的战胜死亡者)、“Mahāyogi” (伟大的瑜伽士)等,共有108个赞美名称。中国古人译为大自在天[1]。
概论
[编辑]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在古印度宗教传统中,大自在天拥有许多传说,佛教对大自在天有许多不同的描述,可能是因为存在许多不同的传说。例如有净居摩酰首罗,以及毘舍阇摩酰首罗,有时被认为是不同的神明[2]。毗舍阇是一种鬼神的名称,有三目八臂,外表丑恶,骑著白牛[3],即大黑天。有些传说认为大自在天有变化的能力,拥有许多化身及名字,其中包括陪胪等[4][5]。
十二天之中的伊舍那天也是大自在天的别名[6]。但随著传说不同,有时他会被认为是与大自在天化身,是不同的另一个神明。
相传大自在天居于梵天之上[7],有时天魔波旬也被认为是他的化身[8]。另外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萨,多为大自在天王,称净居大自在天。[9]。
崇拜大自在天的教派,佛教称为自在天外道,又称涂灰外道,即湿婆派的前身。佛教的三身学说,可能起源自此[5]。
六师外道
[编辑]在佛陀时代,有六师外道,其中的迦罗鸠驮迦旃延,主张大自在天创造了一切万物。后世称其为自在天外道。
图库
[编辑]-
北京法海寺壁画
注释
[编辑]- ^ 《慧苑音义》:“摩酰首罗,正云摩酰湿伐罗,言摩酰者此云大也,湿伐罗者自在也,谓此天王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
- ^ 《入大乘论》卷下:“净治第十地,得无量无边禁咒方术,能令一切无碍自在,作摩酰首罗天子,亦为一切世间依止。问曰:所言摩酰首罗者为同世间摩酰首罗,更有异耶?答曰:是净居自在,非世间自在。汝言摩酰首罗者,名字虽同而人非一,有净居摩酰首罗,有毘舍阇摩酰首罗。”
- ^ 《大智度论》卷2:“摩酰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
- ^ 普光《俱舍论记》卷7:“自在天教化众生,种种变现,应以崄利等度者,即现此崄利等身而度脱之。能为险恶事名崄,割截众生名利。能烧众生名能烧,现可畏身名可畏。恒以苦具逼害有情名恒逼害。或时乐食血肉髓,故名鲁达罗,此云瀑恶,大自在天异名。大自在天总有千名,今现行世唯有六十。鲁达罗即一名也”
- ^ 5.0 5.1 普光《俱舍论记》卷七:“解涂灰外道说,自在出过三界有三身:一、法身,遍充法界。二、受用身,居住色界上自在天宫,即佛法中说摩酰首罗天,三目八臂,身长万六千逾缮那。三、化身,随形六道种种教化。”
- ^ 《十二天供仪轨》:“东北方伊舍那天,旧云魔酰首罗天,亦云大自在天。”
- ^ 《大智度论》卷56:“天王者,四天处四天王,三十三天王释提桓因,乃至诸梵天王,梵天已上更无有王。诸天,是欲界天,诸梵,是色界天,伊赊那,是大自在天王并其眷属。”
- ^ 《大智度论》卷56:“魔名自在天主,虽以福德因缘生彼,而怀诸邪见,以欲界众生是己人民,虽复死生展转,不离我界。若复上生色、无色界,还来属我;若有得外道五通,亦未出我界,皆不以为忧。若佛及菩萨出世者,化度我民,拔生死根,入无馀涅槃,永不复还,空我境界,是故起恨仇嫉。又见欲界人,皆往趣佛,不来归己,失供养故,心生嫉妒,是以以佛、菩萨为怨家。”
- ^ 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8:“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菩萨住是地,多作摩酰首罗天王。智慧明达,善说声闻辟支佛菩萨波罗蜜。于法性中,有问难者,无能令尽。所作善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