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密支那战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密支那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缅甸战役的一部分

密支那战役的进攻路线概要
日期1944年5月17日–1944年8月3日[1]
地点
结果 盟军胜利
领土变更 盟军攻占密支那及其机场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新一军
美国陆军麦瑞尔突击队
第18师团
第56师团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约瑟夫·史迪威
中华民国 郑洞国
中华民国 孙立人
日本 田中新一
日本 水上源藏日语水上源蔵 
日本 本多政材[1]
兵力
约1万人以内 约3,200馀人
伤亡与损失
中华民国
972人阵亡
3184人负伤
188人伤病
美国
272人阵亡
955人负伤
980人伤病[2]
790人阵亡
1180人负伤
187人被俘

密支那战役中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一序列大型战役之一,战争时间在1944年5月至8月,地点在缅甸密支那

战场背景

[编辑]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交通重镇,这个城市从缅甸有信史开始就是中国境内与缅甸的商阜要驿,在英属缅甸时代建造的缅甸铁路北线终点,是缅甸北部的枢纽城市。

从密支那乘坐火车南下可达莫冈曼德勒仰光等地,其往南的公路又和滇缅公路相通,密支那北部又有公路可达中缅边境,若往西走又可达正在修筑的雷多公路。而这座城市在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后已经被日军占领,并修筑了密支那机场,布署了战斗机干扰驼峰航线。夺回密支那,对同盟国的东南亚战争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若不能攻占密支那,中印公路就不能和滇缅公路连接,同盟国的援华物资就不能被送到中国大后方,在密支那城西北也有两个军用机场,这是日军重要的空军基地,故攻占密支那机场,压缩缅甸战场中日军制空权也是战争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战争爆发前的布署

[编辑]

1943年10月,以中国远征军为核心的印度北方同盟国部队向缅甸境内发兵,从后半年发生的一连串战役中有效的在摧毁日本帝国陆军第18师团于缅甸北部胡康河谷布署的防线,稳定将战线推进入孟拱河谷。

但是雨季从1944年3月17日开始到来,曾一度溃退的18师孟拱河谷的南方出口,位在孟拱东北方的卡盟英语Kamaing周遭集结了残存战力重组防线,卡盟为孟拱河与印道英语Indaw河的交会点。

同盟国军开始担心陆军用兵将受到天候阻碍,而英帕尔战役在1944年4月初大致底定后,蒙巴顿总司令在1944年4月3日的会议中要求约瑟夫·史迪威占领孟拱至密支那一带区域。战况胶著的状况下,史迪威企图以一次快速奇袭去击垮日本在缅甸北部的防御,这个思维成为密支那战役攻势的核心构想。

日本方面在记载密支那作战时只会讨论守备密支那城的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约1,200馀人,后续增援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约2,000馀人。但是密支那战役是包括在卡盟驻守部队在内,因此在西方国家的战史中会将第18师55联队、56联队、第56师146联队、第2师团第4联队等5个团构成的混编部队,在密支那周边投入战争的规模超过将近10,000人。

同盟国的参战部队以中国驻印军为主,以郑洞国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一军为核心,下辖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第50师(师长潘裕昆)仅派遣149团与150团,在4月15日增员拨入新22师指挥、第14师以及美国麦瑞尔突击队,总兵力约3万馀人。

战役经过

[编辑]
密支那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炮兵正以M1A1榴弹炮进行火力支援
正以无线电通讯的中国远征军
已替换美械的国军士兵是这次战役的主力
前哨战役

密支那外围的作战是围绕著突穿孟拱河上游城市卡盟一带发生,在国军史册中称为孟拱河谷战役。在1944年4月23日即打响,当日新22师发兵试图试图迂回穿透卡盟守军,在chishidu前遭到第4联队阻碍无法前进,但是新38师则持续将日军防线发动攻势,并压缩日军右翼(卡盟西侧)的防线。新38师112团、113团则以徒步穿透的方式使用14天穿越卡盟西方的库芒山脉,113团成功入侵卡盟西南方的拉班,随后,112团则是迂回了更长距离,在5月21日出发,在5月25日攻入孟拱和卡盟中间的中继城市西通(seton),并在5月27日肃清该地日军。该城市当时驻扎的主要军力是日本陆军锱重兵第12联队,为18师团的野战后勤专属单位。以及炮兵第21大队第1中队、警备队2个大队。肃清西通歼灭不超过1,000日军,但是缴获了35辆卡车、1辆吉普车、1辆轿车、8个装有食粮与弹药的仓库、100匹马、4门150公厘火炮,摧毁了卡盟守军的续战力。

由于孟拱河谷的战局危殆,原本驻守密支那的114联队一部分与第56师团146联队紧急凑组投入卡盟突围,这让密支那的守备战力更加弱化,这为史迪威的奇袭作战提供了适合的发动条件。

盟军突击

孟拱河谷防线遭到压迫对日军有著另一件不利要素:无力监控缅北山区,尤其中国远征军几次迂回渗透都是穿越日军原本认知无力穿越的山岳地带,更显示日军野战情报已经无法有效侦查的困境。

4月21日,以麦瑞尔突击队与中国远征军混编的突击纵队在太克里(Taikri)集结,并分成三个纵队出发。分别为第1纵队(K Force),4月28日、第2纵队(H Force),4月30日、第3纵队(M Force),5月7日。协助他们长程突袭的支援单位有西格雷夫医院(Seagrave Hospital)派出的医疗团队,编为第73后送医院与第42移动式外科医院英语Portable Surgical Hospital。史迪威的作战计画是希望在5月12日前第1与第2纵队要抵达密支那,但除了雨季让行军不顺之外,第1纵队在5月6日至12日在丁克路高(Tingkrukawng)与日军密支那守备队接战,使突击纵队的行动受到阻碍,但第2纵队并未被日军发现,到5月16日晚间潜入至密支那西方南圭村(Namkwi),该处距离密支那城西方机场距离仅不到2英里。

5月17日凌晨,第10航空队对密支那机场进行炸射,早上10点,第2纵队发起突击,150团突入密支那西机场肃清守军抢占跑道,5307部队第2营则朝南冲占帕玛蒂(Pamati,部分中文翻译为跑马地/跑马堤)渡口截断可能以伊洛雅底江水运的增援,山炮连则固守南圭截断缅甸铁路。上午的突击可说完全成功,机场中8架日军飞机立即被炸毁,日军守备队并无警觉盟军入侵,使得驻守机场的第15飞行场大队快速遭到肃清,来不及破坏机场,其馀守军则退入密支那城内。纵队指挥官查尔斯·牛顿·亨特英语Charles Newtown Hunter上校随后即向后方指挥总部传达攻下机场的暗号:“Merchant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由第10航空队与第14航空队的运输机拖曳载运600名增援士兵的CG-4A滑翔机在下午16时30分抵达密支那机场,运来了更多中国驻印军部队,除了固守机场,也守备铁路以防孟拱守军乘坐火车增援密支那。

从5月17日下午,5307部队指挥官麦瑞尔下令150团攻占密支那,150团派出2个营的兵力开始突入密支那城内,但因为迷路跑到西北方的Sitapur,遭到日军守军击退。150团团长黄春城上校严重低估了守城的日军数量,他原先判断守军只有300人,但实际守军却远超过他的想像。5月18日,150团再度向密支那城发动强攻,原先受阻于日本守军的第1纵队与第3纵队也成功突破进入密支那,这批部队混编后向北机场发动攻势。但是因守军战力充足,攻击北机场的盟军虽一度占领机场,在同日被第114联队第2大队给逐出,150团攻入密支那城内的目标是密支那火车修理厂与火车站,但是遭到日军守军逆袭而遭到孤立包围,5月19日第3营营长郭文轩中弹身亡。由于150团攻势多次受挫,且阵亡了2位营长,5月21日撤回帕玛蒂。

借由密支那机场,驻印军陆续空运了以下部队:

  • 新30师
89团第2营
90团一部分
  • 第14师
41团第2营
42团第3营
  • 第50师
149团部分部队

除了空运部队,原先受阻于日本守军的第1纵队与第3纵队也成功突破进入密支那,虽然突击纵队也被长时间山地突击所带来的伤病所苦,但同盟国最终为了占领密支那集结了5个团级兵力,战斗也从原先的突袭任务转为持久战。当时日军对战役自始至终都无法有效掌握盟军攻击规模,33军认为盟军组成了将近3万人的突击部队。因此抽调了缅北其他地方的部队试图救援,这让孟拱河谷与龙陵腾冲等地的日本前线守军更加弱化。

因150团的攻势受挫,麦瑞尔曾一度下令撤换团长并移送军法审判,这个命令使密支那的国军官兵爆发愤怒,并抵制麦瑞尔的指挥。史迪威为了平息怒火,在5月23日撤换麦瑞尔的指挥官职务,5307部队由第三纵队的指挥官George M. McGee上校接任,同时解散中美混合突击队编制,所有单位回归原部队指挥,新30师师长胡素、50师师长潘裕昆抵达密支那担任指挥其所属野战部队。密支那当面的作战指挥则由史迪威指挥部的参谋长海登·柏德诺准将负责。然而柏德诺对于城镇战也无有效的作战知识,加上大雨影响作战,整体攻势受阻,且日军在5月底由56师团水上源藏少将率领一个步兵联队赶来增援,强化了日军防御。同盟国在6月13日再度发动总攻,却被密支那守军逆袭受挫,而柏德诺准将疚罪于新30师师长胡素指挥不力而将其撤换,此作为再度引爆国军官兵的情绪,史迪威在6月18日再度亲至密支那视察战况,柏德诺在指挥能力上的不足加上疟疾复发,使史迪威决定6月25日决定再度更换指挥官,由魏赛尔(Theodore F. Weasels)准将负责作战策画,实际前线指挥则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调度。

郑洞国接手后,下令部队采取壕沟战,以战壕的方式逐步压缩日军防御圈。辻政信以个人名义对水上源藏少将发出死守密支那命令。

6月下旬,孟拱河谷战役由国军获胜。7月1日,新38师攻占孟拱,开通了铁路交通线的新一军开始增援密支那。7月12日,魏赛尔下令发动总攻。第10航空队在同日出动了39架B-25轰炸机协助攻势,第88战斗机中队则提供了有效的近接空中火力支援。7月18日,国军新30师第90团一部分以空运方式转移到密支那增援作战,7月26日,5307部队攻占密支那北机场,日本守军在此之后遭到完全孤立,防御力也显著弱化。战至7月27日,密支那城已大部份被国军攻下而日军祇能死守在市中心的几处地方,7月31日晚,国军第14师第42团夜渡伊洛雅底江并切断了日军后勤补给线和退路,国军也组成手持汤普森冲锋枪的百人敢死队偷袭日军指挥部,在得手后用无线电通知国军大举进攻。

1944年8月2日,盟军攻占密支那水上源藏日语水上源蔵少将指挥步兵第114联队在密支那与盟军展开死战直到1944年8月3日被攻陷为止。水上独自将死守命令压下,下令残存的守军突围撤退,水上本人则在部下撤退后于8月1日自杀(后追晋中将)。水上的副官回到军团司令部准备报告战况时,辻政信一边大骂“不是叫你们死守吗?为什么你们还有脸回来!”一边痛殴他,最后是在旁的其他师团长看不下去而制止。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Jaques, Tony. Dictionary of Battles and Sieges: F-O.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7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英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p age= (帮助)
  2. ^ HyperWar: US Army in WWII: Stillwell's Command Problems [Chapter 6]. www.ibiblio.org. [2018-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英语). 

来源

[编辑]
书籍
  •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