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思州土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思州土司
土司
思州宣抚司
元朝时湖广行省西部(今贵州)的四大土司   八番顺元宣慰司   播州宣抚司   思州宣抚司
元朝时湖广行省西部(今贵州)的四大土司
  思州宣抚司
创立582年或680年
灭亡1414年
原因:改土归流
统治中心思州

(今沿河(680-1117)
务川(1117-1277)
凤冈(1277-1278)

岑巩(1278-1414))
政府
 • 类型思州宣慰使
 • 土司姓氏田姓
 • 土司民族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
 • 始祖齐王建(自称)
 • 始封者田宗显田克昌
贵州历史贵州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期
前770之前
西南夷
前770–前111
夜郎? – 前27
楚国黔中郡
前361前–前277
秦黔中郡
前277前–前202
西汉治黔历史
前202–9

牂牁郡
武陵郡
东汉治黔历史
25–220

牂牁郡
武陵郡
蜀汉
221–263
孙吴
229–280
西晋治黔历史
266–316
东晋治黔历史
317–420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1
隋朝治黔历史
581–619

梁州
荆州
唐朝治黔历史
619–907

江南道627 – 733
黔中道733 – 907
罗殿国
罗氏鬼国


北宋治黔历史
960–1127

夔州路
南宋治黔历史
1127–1279

夔州路
蒙元治黔历史
1279–1368

湖广行省

云南行省

明朝治黔历史
1368–1644

贵州布政司
贵州建制

四川布政司

南明
1644–1658
清朝治黔历史
1658–1911

贵州省
中华民国时期
1912–1949

贵州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

贵州省

思州土司是中国西南贵州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其统治者姓田氏,治所位于思州(思州作为该地区的行政中心,治所一直有变动:初治务川县,即今沿河;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务川县移治今务川;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思州守令田景贤归顺元朝,移治龙泉坪,即今凤冈;未几,司治遇火,移至清江,即今岑巩,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帝敕徙宣抚司治所还于龙泉坪,未果(一说迁回))。它与水西土司水东土司播州土司并称贵州四大土司[1]

根据据《田氏宗谱》的说法,思州土司是汉人,其祖先是田齐的宗室,后来迁居到雁门,至隋朝时已经定居于京兆蓝田(今陕西西安,思州田氏的堂号“紫荆堂”即典出《续齐谐记》中京兆人田真三兄弟“三荆同株”的故事)。开皇二年(582年),田宗显被封为黔中刺史,至当地平定叛乱,后镇守四州十八堡。后来子孙世袭宣慰使的职位,成为思州土司。然而,也有说法认为思州田氏是土家族苗族仡佬族

思州土司势力大约在宋末元初达到鼎盛,其辖境东括今湘西凤凰,南邻广西北部,西以芙蓉江湄潭馀庆一线与播州杨氏比邻,西南至都匀,北抵重庆边界一带。元末天下大乱,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思州宣慰使田仁厚遣使赴南京,宣誓效忠于朱元璋。其堂叔田茂安不服,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占据镇远思南,宣誓效忠于明玉珍,并将两地献于明玉珍。因此田茂安被授予思南宣慰使的官职,初治镇远,即思南土司。统一长达684年的田氏一分为二。入明后,思州宣慰司的辖地得到恢复,但两思土司仍长期互相仇杀。

永乐九年(1411年),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因争夺沙坑发生冲突,明廷屡禁不止。田琛发兵攻击思南,田宗鼎战败逃亡。明成祖对此行径震怒,派顾成出兵,与翌年将田琛擒获,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北京斩首。思州土司随即被改土归流,废除思州宣慰司,以其地设置思州黎平新化石阡四府;废除思南宣慰司,以其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思州地区(今贵州东半部)由土司实际统治的历史经历二十六代,统治831年。但明政府在对两思田氏土司改土归流后,对该地区名义上实行“土流并治”,仍然在地方一级保留了大量受制于中央、辅弼流官的土知县、长官等低阶文、武职土司,部分田氏小土司的官衔延续至清末,与播州杨应龙之乱后土司势力被彻底清除不同。

沿革

[编辑]

思州的前身为务州(治务川县,今沿河),建于武德四年(621年),贞观四年(630年),以思邛水改名思州,因处于乌江下游地区,与巴蜀往来密切,初为经制州,而非少数民族自治的羁縻州,此时田氏尚未进入思州。

田氏可能是从巴峡一带逐步南迁至此。南北朝时,田氏的活动范围当在峡中至今重庆南部,《南齐书·蛮传》载:“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巴东太守王图南遣府司马刘僧寿等开山,攻其寨”,《周书·蛮传》载:“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僭称王侯,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元和郡县图志》)。而北宋时的《田祐恭墓志铭》田氏自身也记载:“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记载田氏从峡中地区来到思州的时间亦是唐朝。田克昌在永隆元年(680年)在思州筑城,开采朱砂,经营思州后,田氏在思州的势力日益强大,唐朝对思州也变为“以羁縻属之”,准予世袭。思州地区从此700馀年为田氏世袭的封土。[2]

羁縻时期

[编辑]

先天元年(712年)-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江南道黔州都督府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思王县 思邛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天宝元年(742年)

黔中道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思王县 思邛县

天宝元年(742年) - 天宝十年(751年)

黔中道黔中郡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思王县 思邛县

天宝十年(751年) - 大历十二年(777年)

黔中道黔州经略招讨观察史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思王县 思邛县

光启元年(888年) - 天祐四年(907年)

黔中道黔州刺史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思王县 思邛县

此后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大观元年(1107年)田祐恭内附前,思州实际自治,无贡于朝廷,内部建制不详。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北宋政府曾命赵廷浦为思州刺史,不详是否赴任。

大观元年(1107年) - 宣和四年(1122年)

夔州路
思州刺史(治务川)
务川县 安夷县 邛水县

宣和四年(1122年),思州被撤,务川改为城,安夷、邛水改为堡,均隶黔州。

宣和四年(1122年) - 绍兴元年(1131年)

夔州路黔州
务川城 安夷堡 邛水堡

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复置思州。田氏势力进一步向南部扩大,诸多未建制地方不限于下表。

绍兴元年(1131年)- 至元十四年(1277年)

夔州路
思州(治务川)
务川县 安夷县 思邛县

土司时期

[编辑]

至元十四年(1277年),思州守令田景贤归顺元朝,置思州安抚司,隶湖广行省。十八年(1281年),改为思州宣慰司。二十年(1283年),镇远军民总管府隶思州宣慰司。同年,讨九溪十八洞杨氏诚州之地,置古州八万洞总管府,隶思州宣慰司。二十一年(1281年)闰五月,思州宣慰司被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隶顺元路宣慰司(治今贵阳)。

至元二十一年(1281年)- 至元二十五年(1362年)

湖广行省思州安抚司

  • 婺川
  • 军民总管府镇远、古州八万
  • :福州、永州、乃州、銮州、程州、三旺州、地州、忠州、天州、文州、合凤州、芝山州、安习州、来化州
  • 长官司:偏桥中寨、野鸡坪、亮寨、沿河、龙泉坪、祐溪、水特姜、楠木洞、麻景洞、恩勒洞、德明洞、秃罗、浦口、高丹、茆鸡等团、荔枝、安化上中下寨、洛卜寨、麦作土村、衙迪洞、契锄洞、腊惹洞、劳岩洞、驴迟洞、中古州乐敦洞、上里坪、洪州泊里、曹滴洞、张家洞、德顺寨偏桥四甲、思邛江、石阡、晓爱泸洞赤溪、卑带大小田、黄道溪、省溪坝场、金容金远、台蓬若洞注溪、洪汝、葛彰葛商、平头著可通达、榕江芝子平茶、杨溪公俄、大万山萨葛办、五寨铜人、铜人大小江、乌罗龙干、西山大洞、会溪施容、感化州、客团

至治二年(1322年),废古州八万总管府,置上黎平长官司。 至元四年(1338年),新化洞、古州、潭溪、龙里、洪州等洞长官司改隶靖州军民安抚司,寻还隶思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思州田氏三房,时为镇远州治州的田茂安降于四川割据势力明玉珍,将自己的封地镇远和继承自因长房绝嗣而获得的思南两地献出。明夏赏其思南宣慰使的官职,建立思南宣慰司,治镇远。思州宣抚使仍驻清江(今岑巩)。思州始一分为二。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思南宣慰司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和思州宣抚使田仁厚先后归附明朝。朱元璋仍封田仁智为思南宣慰使,授田仁厚思州宣慰使。田茂安原先献予明玉珍的土地被重新分配,思州宣慰司辖镇远一军民府、务川、邛水、常宁等十县,沿河、祐溪、龙泉等三十五长官司;思南宣慰司的面积则大为缩小。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湖耳、潭溪、古州、新化、亮寨、欧阳长官司为蛮夷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四年(1371年),思南宣慰司改隶四川布政司,改镇远总管府为镇远州,隶思南宣慰司。五年(1372年)六月,改镇远州隶湖广布政司。析原邛水县地置邛水、得民、晓隘、陂带五长官司,改偏桥中寨蛮夷长官司为偏桥长官司,置施秉蛮夷长官司,均属思南宣慰司。同年八月,置石阡等处长官司,于思州地析置印江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改八舟军民长官司为蛮夷长官司。六年(1373年),思南宣慰司升为思南道宣慰使司,仍属湖广布政司。析思州地置都坪峨异溪长官司。十八年(1385年),思州侗民举事,朝廷以故废除五开、潭溪、古州等地的土人长官。二十五年(1392年),以团罗、得民、晓隘、陂带等长官司合并为邛水十五洞长官司。

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永从、潭溪、八舟、洪州泊里、曹滴洞、古州、西山阳洞、新化、湖耳、亮寨、欧阳、中林验洞、龙里、赤溪湳洞等长官司,隶贵州卫。 十一年(1413年)二月,思南、思州宣慰使因为抢夺砂坑等原因续发争地之战,朝廷遂平两思土司。次年(1414年)析为思州、镇远、黎平、新化、思南、石阡、铜仁、乌罗八府,改任流官,与西部的贵州宣慰司(治今贵阳)一起建立贵州布政司,史称“贵州建制”

历代思州土司

[编辑]
  1. 田宗显
  2. 田惟康
  3. 田阳明
  4. 田克昌
  5. 田道元
  6. 田公荣
  7. 田载龙
  8. 田时丰
  9. 田佐禹
  10. 田凤翔
  11. 田承文
  12. 田正允
  13. 田士儒
  14. 田祐恭
  15. 田汝瑞
  16. 田祖衡
  17. 田宗翰
  18. 田庆裕
  19. 田兴隆
  20. 田应丙
  21. 田景贤
  22. 田惟墉
  23. 田茂烈
  24. 田仁厚
  25. 田弘政
  26. 田琛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颜丙震. 明后期黔蜀毗邻地区土司纷争研究. 
  2. ^ 田敏. 袁晓文、陈国安 , 编.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 湖北卷.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4: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