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
板栗 | |
---|---|
叶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壳斗目 Fagales |
科: | 壳斗科 Fagaceae |
属: | 栗属 Castanea |
种: | 板栗 C. mollissima
|
二名法 | |
Castanea mollissima | |
异名 | |
|
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中国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3]
特征
[编辑]落叶乔木,株高达20米,树冠冠幅大。单叶互生,长10-22厘米,宽4.5-8厘米,叶缘锯齿状。柔荑花序长4-20厘米,雌雄异花,雌花位于花序基部,具刺针,雄花位于花序的其他部分,雄花先雌花开放。果实总苞又称栗蓬,被密刺束,直径4-8厘米,包含2-3枚棕色有光泽的坚果即栗子,有时可达4枚或以上,野生坚果直径2-3厘米。果期9-10月。学名mollissima源于柔软多绒毛的嫩芽和新叶。[4][5]
生境
[编辑]板栗性喜光,耐旱,耐瘠薄,喜肥沃土壤,生长率适中。[4][5]
板栗与日本栗(C. crenata)、美洲栗(C. dentata)、欧洲栗(C. sativa)等栗树栽培在一起时会发生物种间杂交。[6]
板栗在演化过程中已经与寄生在树皮上的真菌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与其他栗属物种相比,其演化是较为成功的,因为它虽然对栗疫病菌并不免疫,但却可以抵御住栗疫病菌的病害,在其感染后受损很小。但如果是美洲栗感染这种从亚洲引入到北美洲的真菌,就会彻底死亡。北美洲正积极地进行研究,将板栗与美洲栗进行杂交,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美洲栗的优良特性,如高大的植株、较大的叶片、较大的坚果、较高的甜度以及良好的适应力,并拥有中国板栗对栗疫病菌良好的耐受力。[7]
用途
[编辑]板栗可食用,营养可口,因此在东亚广泛栽培,同时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也是重要的食物。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 IUCN SSC Global Tree Specialist Group. Castanea mollissim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19: e.T136776707A136776709 [18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9-1.RLTS.T136776707A136776709.en .
- ^ eFloras, 2009
- ^ 昆明植物研究所. 板栗.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Flora of China: Castanea mollissi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Flora of Taiwan: Castanea mollissim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isco, P. H., et al. An Improved Genetic Map for Castanea mollissima / Castanea dentat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Genetic Map of Castanea sativa. Acta Hort. 693. Abstra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FAO: Chestnut bligh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Flora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 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Castanea mollissima, FOC Vol. 4 Page 316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