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阴要塞起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阴要塞起义(台湾作江阴要塞叛变),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渡江战役前夕的1949年4月21日,中华民国国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突然投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兵不血刃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长江江面,随后渡江战役突破国军在长江下游的军事防线。

江阴要塞所处长江江阴段为长江下游最窄处,江面不到1.5公里宽,可渡江也可阻止别人渡江,还能控制水面航运,从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就开始重视,历朝将之视为兵家重地。

起义背景

[编辑]

江阴要塞地处长江南岸,素有“江上雄关”之称,扼守长江航运和华东地区,但亦面临贪腐问题。[1]例如,要塞在江阴黄田港设有货运检查站,是长江南北交通孔道,可走私受贿、可找商人麻烦勒索。沿江一带为了避免敌军躲藏和炮位视角,编有定期扫除芦苇预算,而芦苇割后贩卖收入皆无人闻问,成为将领私利。要塞附近有矿山开采,矿山实质由来与权属在战乱年代不清不可考,但最终落于要塞军力控制之下,当地无人挑战。要塞境内有良田数百亩可出租,原意为供应官兵军粮或福利,但后续都流于司令官之利益。要塞司令都自动有江阴棉纱厂干股分红,是纱厂出于需要军队保护免于流寇骚扰的保护费之意义。可用要塞公款和军力威慑在上海商界做投机投资买卖,无本生钱,繁华的上海还能提供各种酒色财气。吃士兵空饷等传统国军部队油水。

起义过程

[编辑]

1947年秋,共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中华民国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共产党决裂初期就开始经营重整江阴要塞,将之视为防卫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最后防御线使用,但当时还无人认为共产党真能打到长江。直到国军在华北和东北战局失败后要塞开始大规模整军备战,各种防御工事绵密,还配备了德国购入的150毫米SFH 18榴弹炮,在当时是国军火力最强火炮,整个要塞火力甚至超过一个集团军[2]

1946年夏春之间,中共盐城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接到在国军任职的四弟唐秉琳(在要塞当上校)、五弟唐秉煜中华民国国防部第三厅分管要塞业务)的来信,暗示想离开国民党军队到解放区工作。唐君照立即将此事向党委书记曹荻秋汇报,曹荻秋指示复信要其“等待”派人联系。中共中央华东局下属的华中工作委员会(简称华中工委)认为要塞采取强攻将伤亡巨大,决定把江阴要塞列为策反重点,尽量以叛变方式拿下。其中唐秉琳、唐秉煜是发展重点让整个计画成为可能。

唐家五兄弟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且大哥二哥在1930年代就加入,唐秉琳、唐秉煜为老四老五,在接近1940年时才加入,并被有意交办任务在国军中任职,并争取靠近江阴要塞的职位。[1]中共干部唐坚华与唐家五兄弟是叔侄关系。唐坚华利用这个关系打进了江阴要塞,并告诉唐秉琳组织上要他们“留在国民党部队抓实力”,唐秉琳又将组织上的这一指示通知五弟唐秉煜和在国防部一厅任上校参谋的姨表兄吴广文。1947年,中共盐城十一地委派共产党员唐仲衡(唐秉琳的堂兄)以逃亡地主身份,携家人到江阴城内定居,设立了党的地下联络站。1948年3月后中共华东局华中工作委员会(书记陈丕显)批准唐坚华发展了唐秉琳、唐秉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发展吴广文王德容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时原要塞司令孔庆桂因为辖下官兵屡有负面消息传出以及军中斗争等因素,决定辞官远走,司令肥缺一时间争夺严重,向蒋介石保荐去要塞的人陆续不断。孔庆桂曾保荐要塞炮兵第五十一团团长李道恭或参谋长夏琦继任职务,胡宗南也曾发电文保荐过关瑞充任职,但蒋觉得这些人信任度都不够,想找黄埔系的少壮派上任,此时陆军总司令部兵工处处长戴戎光少将被共党特务锁定为保荐人选,因为其是中共盐城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的同学,戴的哥哥弟弟又都是共产党员。[2]经过特务在国民党军务局里进行秘密工作,最后送到蒋介石桌上的推荐名单中戴戎光被列为第一且履历被写得特好,顺利就任。

吴广文之后受地下秘密命令,放弃国防部悠闲的工作,运作调职自己前往要塞守备总队队长职位上任。并把自己老同学王德容运作,让他也辞去陆军总部军械处副处长,当上了要塞参谋长。

唐秉煜此时也成了要塞工兵营长,但多数时间都在国防部活动协调资源,顺便打听情报与时局变化,较少去要塞。

1948年11月,党组织派吴铭代替唐坚华到江阴工作;中共华中工委下密令认为要开始基层官兵策反工作,炮兵总台观察员孟怀高是唐秉煜老同学首先被策反,之后升为第一大炮台长,第二大炮台长傅仲山之后也决定叛变。吴广文后叫其父亲吴兆山出面利用师徒关系做守备第三大队副曹炳山的工作将其策反,之后陆续有多人决定加入起义。到了起义前,共产党方面已经巩固如下干部

要塞司令戴戎光
(贪腐军官,立场摆动)
第一大炮台长孟怀高 第二大炮台长傅仲山
要塞守备总队长吴广文 要塞参谋长王德容 要塞参谋长唐秉琳
要塞工兵营长唐秉煜 要塞工兵副营长龙浒 通讯连副连长李容有
第二中炮台长丁佩基 第三中炮台长毛介平 第六中炮台长吴仲琪

1949年1月,徐蚌会战战败后,国军主力部队丧失,总统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下野,中华民国政府一片混乱,军政要员纷纷准备逃往台湾。唐秉煜趁乱在国防部办公室拿到长江沿线全部军力防御图,于农历大年初二黄昏过江到达新港后转盐城,受到中共华中工委书记陈丕显、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的接见并面交防御图。回部后开始通知全体地下人员准备起义,指出要塞地下党的任务是在30公里防区内控制三到四个渡口,迎接渡江部队登陆。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科长王澄明派遣解放军第十兵团4名营级干部潜入要塞,担任起义核心军官的警卫或勤务兵等[3]被唐秉煜安插成贴身卫兵或是基层小兵来卧底。最难做的工作是守备第三大队副大队长曹炳山。此人原是苏北一个自卫队的头目,到要塞后利用青红帮的关系控制部队,使地下党一时很难对付。恰巧吴广文的父亲吴兆山是青红帮“老头子”,地下党就通过吴兆山利用青红帮的师徒关系,把曹炳山争取过来。这样就进一步扫除了要塞起义的阻力。

1949年4月,渡江行动推迟到20日,但突然发生两意外:一是游击炮团的阵地被第二十一军接管,二是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被免职。王澄明以王德容卫士身分亲自潜入要塞进行指挥,找回吴广文,协助刚任命的李云葵控制守备总队。20日中华民国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国共和谈宣告破裂。解放军炮击江阴对岸的八圩港守军,守军第二十一军第145师要求要塞炮火支援,结果唐秉煜将炮火距离故意调错全部炮弹炸在第145师阵地上,事后推托夜间观察困难误击来蒙混。[2]

20日晚及21日渡江战役行动开始,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全部打响,戴戎光发现解放军渡江时,即令唐秉琳开炮射击。唐秉琳为了避免过早暴露,就命令手下“执行佯动射击计划”:以不卸保险、不装引信的炮弹,漫无目标地射击。戴戎光生气后发现要塞内气氛诡异,自己座机电话打不通、自己的贴身卫士也消失,渡江先头部队上岸后要塞炮口全调转向国军第二十一军阵地射击,同时要塞内起义军用两挺机枪封锁了指挥所,[4]吴铭、李干两党员提枪冲进了指挥所。戴戎光发现大势已去,未反抗就交枪投降,江阴要塞召开全体官兵大会,宣布投共,正式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接管。此时渡江部队切断了京沪线,中华民国政府首都南京已经近在眼前。

1949年4月底,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张凯率领纵队机关和部分部队进驻江阴城,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军事管制委员会张凯为军管会主任。[5]1949年5月,第三野战军派唐君照到江阴要塞进行整编工作。

影响

[编辑]

江阴要塞易手后,中华民国海军的11艘军舰及3艘炮艇仍然从长江通过江阴要塞的防线,成功突围到上海,保存了部分实力。[6]

影视作品

[编辑]
  • 2009年电视剧─江阴要塞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唐秉煜. 《中共地下黨活動史料特輯(十二):江陰要塞「起義」始末——唐家班在百萬雄師下江南中所扮演的角色》 (PDF). 《传记文学》. 1990年4月, 第五十六卷 (第四期)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02). 
  2. ^ 2.0 2.1 2.2 央視官方頻道-江陰起義.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3. ^ 王振逸. 掉转炮口—江阴要塞守军起义始末. 党史纵横. 1996年, (1期)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4. ^ 建湖文史-江阴要塞起义始末.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5. ^ “在解放常州的日子里 ——60年前强渡长江的老战士口述实录”,《常州日报》,2009年4月20日A3版。
  6. ^ 長江突圍 傳揚忠義軍風. 《青年日报》. 2014-05-30 [202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