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澳门步行系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门步行系统,早在1995年提出林茂塘空中走廊规划成雏形,但因政府后期监管不力导致相关兴建遥遥无期。到2007年底提出兴建自动步行运输系统,当时作为澳门交通中重要辅助之一,目的是减少路面交通负荷。2008年,交通事务局完成短途交通系统可行性规划研究,建议以短途交通系统连接未来的轻轨站和人口量高的地区,并提出“绿色出行”、“公交优先”,鼓励以步行方式出行,以构建轻轨系统为主干,公共巴士的士为基础,自动步行系统为辅助[1]。随后先提出澳门半岛氹仔兴建两条步行系统,于2008年11月下旬至2009年初进行公开咨询,最终只落实于氹仔兴建自动步行系统,同时作为澳门首条自动步行系统,项目于2011年1月进行工程开标,随后进行兴建工程,并于2012年4月正式投入试运行[2]。目前澳门分别启用8条大型步行系统,各分布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氹城北部,分别为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愕街自动扶梯系统焯公亭步行系统松山行人隧道等。另外,目前澳门特区政府亦正在兴建林茂塘空中走廊,规划兴建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石排湾行人天桥连通系统,另外在《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 (2021‐2030)》规划文本中提到落实青茂口岸狗场原址步行通道及路氹金光大道步行系统规划[3][4]

早期规划及构思

[编辑]

1990年代

[编辑]

1995年,当时葡属澳门政府土地工务运输司提出“林茂海边大马路都市道路规划”,要求发展商在新楼处延建公共行人通道,拟透过各大厦公共走廊及通道相接驳,全长约四百米[5]。打造一条贯穿海擎天至金湾豪庭的空中走廊,但因政府后期监管不力,多栋大厦落成后导致各大厦通间接驳通道及天桥而断开“一截截”无法成行。空中走廊全长400米,共涉及11个地段,须兴建9条公共走廊、7条通道、4条天桥[6]

2000年代:拟引入自动步行系统

[编辑]

2007年5月,时任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表示,行政法务司正就引入行人自动运输系统开展深入研究,待定出初步规划后,将广泛谘询意见。又表示正分阶段推动落实以“公交优先”为主体的交通政策。他认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可充分发挥道路交通资源的效益,并可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目标。他又表示,特区政府致力建立的立体模式交通网络,将会以架空轻轨作主干,配合巴士的士服务和适度增设的行人自动步行输送系统。 他说,有关引入行人自动步行输送系统一事,政府正开展深入研究,待制定出初步规划后,会向公众作详细介绍,并广泛谘询各方面意见[7]

2007年9月下旬,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前往法国考察各地大型交通运输基建,,政府未来在治理交通问题上,将采用多元手段和措施推动公交优先政策,并将投入更多资源,使城市交通发展朝向更加‘绿色’、更适宜居住生活的都市。当中在首都巴黎蒙马特尔综合交通转乘中心内设有法国最高速的行人自动步行系统,据营运的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以两条常规自动电梯(时速三公里)和一条高速电梯(时速九公里)组成行人自动步行系统,为转乘中心居民提供便利、快速、安全的服务。刘仕尧表示,从现场观察和实地多次运行检试情况,自动步行系统在约200米长的起始及结束段各设有约10米缓冲地带,让行人适应高速运行,系统自启用后安全性载运率很高,并已为巴黎市民普遍使用,相信有关自动步行系统是一项可行和成熟的辅助交通工具系统,初步评估澳门有条件作出研究引入使用[8]

2008年4月9日,运输工务司公布步行系统可行性规划研究的中期报告,并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资料,澳门的就业人口中约二成八是利用步行作为主要的上下班交通方式,仅次于公共巴士。在该规划研究中委托顾问公司采用问卷形式,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住宅用地、商业/ 办公楼用地和赌场用地进行调查,共收集1,358份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步行出行距离为617米,澳门人平均每日出行3.67次,其中1.66次是步行出行,约为总出行量的45%。调查方法是典型的行人流量调查法,行人流量调查在仼澳门多个路段进行,大部分是行人路,亦有一些路段是禁止机动车进入的街道(步行街)。根据搜集的资料显示,台山祐汉黑沙环之间的步行出行量每日超过19万人次(即包括本区内和两区之间),另外,沙梨头大炮台三盏灯荷兰园相互间的步行出行需求亦达每日大约20万人次(即包括本区内和两区之间)。至于步行系统在各走廊内的走线,还须进行可行性评估,结合政府及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后才能确定。 此外,顾问公司亦对“由机动出行方式转到步行系统的需求”进行的调查,所谓“由机动出行方式转到步行系统的需求”就是由其他交通工具如私人车辆(包括电单车)和公共交通(主要巴士)转移至步行系统的需求[9]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交通事务局经过科学和系统的交通流量分析,初步拟定两条步行系统的试行路线。该两条系统将由机动式升降机、水平式行人输送带扶手电梯、非机动式的平路、斜坡及楼梯组成,并以连接至目前的巴士站点和日后的轻轨为建造方向。两条步行系统分布在澳门半岛关闸至东西两岸及氹仔岛旧城区至路氹城[10]

  • 路线一:从关闸出发,抵达筷子基区后,可分道至林茂塘区及经美副将大马路直达外港客运码头。此路线一方面能方便居民往来筷子基和林茂塘一带,以至外港码头,另方面因应路线沿途的学校和街市等设施,且区内人流量较高和活动频繁,将能分摊区内繁重的交通流量。
  • 路线二:连接氹仔旧城区路氹城。此路线除有助在路氹城上班及活动的居民外,还可借此吸引游客前往旧城区,刺激人流,盘活该区经济。上述建议的步行路线最终还可能因应澳门轻轨路线作更改配合。

沿革与历史

[编辑]

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

[编辑]
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十字花园出入口)

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作为澳门首条自动步行系统,连接氹仔旧城区路氹城,当时作为2008年底交通事务局拟定的两条步行系统规划试行路线之一。

2010年12月15日,政府完成连接氹仔旧城区路氹城之步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开展公开招标程序。整条步行系统地点横跨望德圣母湾街及望德圣母湾大马路,由升降机、水平输送带、电动手扶梯、平路及楼梯组成,全长约350米[11]

2011年1月14日,建造工程进行开标,并于该年第二季动工建设[12]

2012年4月4日,建造工程接近竣工,系统投入试运行,同时作为澳门首条自动步行系统[13]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

[编辑]
焯公亭步行系统

2012年7月26日,土地工务运输局公布“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其中第二区工程及第三区工程作为现时焯公亭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4]

第二区工程于2012年11月下旬动工,2014年底完工,2015年1月31日正式启用[15]

第三区工程于第二区项目启用当天(2015年1月31日)随即展开,兴建两条行人隧道连接松山健康径及得胜斜路,并作为澳门首个采用“潜挖式”隧道兴建方式施工的步行系统,于2016年底完成兴建,并于2016年11月8日和17日分两阶段开放,整个步行系统正式成形[16]

愕街自动扶梯系统

[编辑]
愕街自动扶梯系统位于公局市场巷的入口

2012年11月中旬,政府亦构思于愕街及罗宪新街兴建自动步行系统,方便长者及行动不便人士通行往返山顶医院土地工务运输局原先构思于罗宪新街的中央设置单向上行扶手电梯,而愕街中央则设置单向下行扶手电梯,采用三段式设计,不影响横向行人道及行车道的使用,且扶手电梯两边各预留1.8米以上的步行空间[17]。整个系统于2014年9月中下旬动工兴建,并于2016年7月20日竣工,同年8月1日正式启用[18]

路氹连贯公路圆形地行人天桥

[编辑]
路氹连贯公路圆形地行人天桥

2012年底,建设发展办公室就“路氹连贯公路圆形地行人天桥”建造工程进行招标,工程于2013年6月动工,并于2015年9月完工,工程造价达1.4亿元,承建商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政府指兴建天桥的原因是考虑到路氹连贯公路圆形地周边建筑项目相继落成,以及各项新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实行,从而增加该区行人车流量及行人横过马路的需求,期望透过行人天桥让市民安全及舒适地前往目的地。但有意见认为,由于天桥的位置与氹仔旧城区及住宅区相距甚远,天桥耗费过亿预算兴建,使用率却甚低,造成资源浪费[19]

氹仔岛四组步行系统

[编辑]

2012年12月下旬更提出计划沿氹仔基马拉斯大马路、孙逸仙博士大马路氹仔北(TN)地段及澳门运动场一带建造空中步行绿廊,对现时的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进行规划研究[20]。2013年11月下旬,政府将参考该步行系统的成功经验,延伸氹仔区步行系统建设,其中计划兴建的四组步行系统。包括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亚利雅架圆形地行人天桥、氹仔湖畔花园至龙环葡韵步行径以及小潭山观景台,并对该区居民进行咨询[21][22]

2014年3月23日,政府就湖畔花园至龙环葡韵步行径小潭山观景台两项工程公开招标,并于同年4月中开标,争取最快在第3季动工,其中湖畔花园至龙环葡韵步行径工期约23个月,小潭山观景台工期约17个月。 另外两组步行系统,分别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绿廊和亚利雅架圆形地行人天桥,政府计划于同年内招标[23]

氹仔步行系统规划及兴建方面,小潭山观景台于2014年第三季动工,并于2016年底完工并通过验收,于2017年初开放投入使用[24]湖畔花园至龙环葡韵步行径于2014年9月5日动工兴建,2016年9月下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随后于2017年10月1日全面贯通使用[25][26]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因修改设计,导致工程规划出现延误,并延至2018年1月正式公布最终设计,明确表示放弃兴建自动步行系统,最终于2018年12月正式动工兴建,2021年6月中旬主体工程竣工,并于2021年6月26日正式开放使用[27][28]。亚利雅架圆形地行人天桥未有兴建,改为兴建污水泵站[29],而在污水泵站落成投入运作后,因应发展需求,已预留空间建造行人天桥、高架桥或隧道,但直至2023年未有最新规划[30]

环松山步行系统

[编辑]
松山行人隧道

2015年2月,社会团体提出兴建一条行人隧道连接高士德二龙喉公园新口岸填海区。而早在2010年10月中旬当时市政部门计划兴建一座升降机连接二龙喉公园松山市政公园,并表示将尽快公布方案进行咨询,最快2011年下半年动工,当时松山处落点初步选址在松山径壁画附近,后来该计划最终搁置[31]

201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规划,并经过多年的研究、环评、设计和招标,中间出现多次延误,而黑熊Bobo于2018年11月在二龙喉公园逝世。同时,经过不同的社会人士和团体多次的推动和跟进,最终在2020年6月进行开标工作,并于同年11月正式动工兴建[32]

2021年10月下旬,隧道主体结构正式贯通,其后进行吊装两条横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行人天桥[33][34]

2022年10月1日,行人隧道正式开放使用,有效缩短高士德大马路罗理基博士大马路新口岸填海区)之间的步行距离[35][36][37]

步行系统列表

[编辑]

澳门半岛

[编辑]
名称 启用日期 简介
焯公亭步行系统 2016年11月17日[注 1] 第二区和第三区工程分别作为“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的其中一部分,由一条连接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行人天桥垂直升降机和两条分别连接东望洋斜巷和松山健康径的行人隧道所组成[38]
愕街自动扶梯系统 2016年8月1日 整个自动扶梯系统总长度约76米,采三段式设计,每段设有一部单向上行扶手电梯(有需要也可更改为下行),连接愕斜巷升降机前往山顶医院
松山行人隧道 2022年10月1日 连接高士德区新口岸填海区之间,缩短原来的1100米步行距离至400米。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兴建的第二条自动步行系统。
林茂塘空中走廊 2024年11月15日[注 2] 连贯林茂塘临时休憩区至筷子基卫生中心,全长950米[39]

氹仔岛

[编辑]
名称 启用日期 简介
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 2012年4月4日 连接氹仔旧城区路氹城,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兴建的首条自动步行系统。
路氹连贯公路圆形行人天桥 2015年9月12日 连接路氹连贯公路望德圣母湾大马路、嘉乐庇总督马路、霍英东博士大马路、伟龙马路(澳门科技大学),工程造价过亿兼使用率低引起社会争议,但另一方面成为了“打卡热点”[40]
小潭山观景台 2017年初
湖畔花园至龙环葡韵步行径 2017年10月1日[注 3] 设有全澳首条斜行升降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份由湖畔大厦行人天桥至大潭山瞭望台,建造全长约400米的沿山行人步道及周边斜坡整治;第二部份为斜行升降机及连接龙环葡韵的行人天桥[41]
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 2021年6月26日 行人天桥和空中步廊方式兴建的步行系统,连接澳门轻轨氹仔线运动场站至孙逸仙博士圆形地,原计划延伸至湖畔大厦一带因卓家村古树争议而搁置。

规划未定

[编辑]

北区至关闸、美副将及外港步行系统

[编辑]

2008年底,交通事务局提出分别于澳门半岛氹仔岛兴建两条步行系统,其中一条步行系统从关闸出发,抵达筷子基区后,可分道至林茂塘区及经美副将大马路直达外港客运码头,作为“北区步行系统”。其中林茂塘空中走廊作为关闸至林茂塘段的其中一部分。

2015年11月,“北区步行系统”规划冰封七年并传出烂尾,北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副召集人何仲传提及,望德圣母湾自动步行系统已于2012年落成,但北区的步行系统没有下文引起社会质疑。交通事务局代表出席北区社咨委会会议时表示,在早前已完成北区的非机械式步行系统规划工作。委员追问,步行系统无非牵涉规划、建设及管理三部分,既已完成规划,是否意味建设部门未有如期落实工作?但交通局代表未有正面回应。李从正续称,由于当局未能提供具体规划,委员只能以个案作讨论,对现有设施提出优化建议,如加强无障碍设施、提升工程设计水平等。交通局称,早前《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中期检讨报告建议上,已提升“倡导步行”的地位,并在会上承诺,会加强与工务局的沟通,并持续现时步行设施的优化工作[42][43]。'

2015年11月中旬,第5届立法会直选议员吴国昌表示,政府在2008年提出兴建北区步行系统,但由于在2009年提出澳门轻轨兴建方案,随后更集中处理轻轨相关工作,北区步行系统早已因此而夭折。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代表李从正指出,最初规划的亮点是利用全自动步行系统,取道林茂塘及美副将马路,直达外港码头,以分流区内繁重的交通流量,但该系统需要用到较大空间,是否适合北区值得考虑,建议当局可从环境优化做起,鼓励减少利用车辆出行[44]

2016年6月下旬, 议员黄洁贞书询政府,问多项步行系统计划的推进情况。工务局回复说,北区步行系统涉及三个大型基建项目,即澳门轻轨澳门半岛线北段、粤澳新通道以及与新城A区的连接设施,由于接连配套设拖仍未确定,故暂未能确实步行系统完成的时间表。受地理环境限制,北区步行系统的建设会结合街道美化工作,以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吸引市民多步行。对于整个北区步行系统的建设工作,交通事务局会持续与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如在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兴建行人设施,构建和完善步行网络等,以落实下一年度的澳门施政报告中“倡步行”的重点工作理念[45]

2017年3月3日,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回复第6届澳门立法会直选议员郑安庭书面质询时表示,因受到关闸至外港的道路环境限制,该阶段有条件建步行系统。但政府相关部门透过道路工程,逐步对有关道路进行整治及美化,优化行人环境,提升居民步行舒适度[46][47]

截至2018年1月,该步行系统连一个宏观规划并未出台。由于过往一直没有系统地就道路网以及步行系统进行整体的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区的建筑物不断建成,并没有预留足够的步行空间,要兴建自动化、机械式的步行系统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当局表示,北区步行系统还涉及三个大型的基建项目,即澳门轻轨澳门半岛线北段、粤澳新通道以及与新城A区的连接设施,由于接连配套设施仍未确定,令“北区步行系统”的规划更难以落实[48]

未来发展

[编辑]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 (2021‐2030)》

[编辑]

在《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 (2021‐2030)》公开咨询中,着重轨道交通与步行系统的建设。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介绍,总策略则是在坚持贯彻“公交优先”的核心原则下,结合总体资源约束条件,推动陆路交通运输系统再提升、再优化和再平衡。总思路是采取“两个落实”,全面落实地面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三张网络,全面落实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政策法规三方面。其中计划至2030年,步行网络密度将超过13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已有计划开展规划与建设的步行通道及行人天桥约10公里[49]

在首场公开咨询会上,不少与会者均认同落实“三张网”,又认为未来的步行系统选点应迎合居民实际需要,并需配合无障碍设施,以及与现有行人天桥接驳,串联各区步行网络,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系统。交通事务局代表在会上回应时表示,会因应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创设不同出行条件,鼓励用不同方式跨区出行[50]

在正式规划文本公布后,包括提出兴建东北大马路步行通道、沙梨头北街行人天桥,以及林茂海边大马路[注 4] 等步行通道的建设,以及研究将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延伸至劳动节大马路、连接澳门轻轨澳氹东线车站和同步兴建慕拉士大马路行人天桥[51]。启动青茂口岸澳门逸园赛狗场原址的步行通道之建设,以及开展路氹金光大道步行系统相关规划前期工作[52][53][54]。其中青茂口岸至逸园跑狗场原址的步行通道拟于2025年启动建设[55]

2023年5月,公共建设局公布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规划详情,介乎慕拉士大马路至黑沙环中街的东北大马路,兴建一条长约600米的空中走廊,并在沿路设置多个上落点(第一区);同时沿劳动节大马路及马场东大马路的黑沙环公园建造长约700米的风雨走廊(第二区);以及于劳动节大马路及马场东大马路路口,建造互通的行人天桥(第三区),空中走廊会配置无障碍设施[56]

新城A区

[编辑]

新城A区方面,在2020年11月政府公布的“新城A区城市规划研究”中,建议于地下空间打造全天候、广连接的地下慢行系统,地下步行网络以三个轻轨站点为核心,向四周呈三个十字布局,采用地下商业街的形式,面积近12万平方米,建议设于地下一层,紧密联系不同功能板块外,推动商业配合轻轨的模式发展[57][58]。原本以海底隧道方式兴建的新城A区至新城B区跨海连接通道改以跨海大桥方式兴建,设有六线双向车道和步行通道[59][60]

路环石排湾行人天桥串连系统

[编辑]

早在2014年,当时政府代表在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已提出筹建空中走廊连接石排湾水塘以及石排湾公屋群内的其他设施[61][62]。行人天桥系统启用后被指由于天桥之间距离较短,反而对行人带来不便,区内行人天桥被指供过于求,加上日久失修。导致有居民宁愿违规和冒着生命危险横过马路,导致出现险象横生的情况,而连接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的行人天桥设计更不人性化,对往返乐群楼的居民做成不便[63]。多名交通谘询委员会委员建议完善行人天桥设计,同时配合轻轨建设,优化社区步行环境,另铺设桥面串连四组行人天桥并形成一条空中走廊[64]

2023年8月,政府回复澳门立法会议员书面质询时表示落实连通原有的行人天桥,石排湾坊会表示欢迎和支持,皆希望政府尽早落实计划,回应街坊诉求,也彰显政府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65]

2024年1月24日,公共建设局突然启动“路环业兴大马路空中走廊建造工程”编制计划,空中走廊总长度约188米,计划设置七个落脚点,落脚点分别设于业兴大厦(业兴三街)、SQ1地段、SL地段、CN2c-2地段、九澳高顶马路南侧及石排湾水塘行人路[66]

2024年6月中旬,公共建设局规划中项目新增“石排湾和谐大马路空中走廊”。空中走廊规划全长约485米,分别是于和谐广场及和谐大马路的中央位置加设,将连接位于和谐广场及和谐大马路现有的三组行人天桥、业兴大马路空中走廊及轻轨石排湾站。由于考虑到新空中走廊设施将不涉及过街及受周边行人道的阔度条件所限制,故不新增设落脚点,并最终以“T”字形布局形成新的空中走廊步行系统。待相关工程完工后,区内的行人天桥步行系统合共的总长度将达致约1,085米[67]

注释

[编辑]
  1. ^ 全面启用。第二区工程于2015年1月31日正式开放启用,第三区工程于2016年11月分两阶段开放,其后在全面开放后整条步行系统正式成形。
  2. ^ 全线贯通
  3. ^ 全面开放启用。于2016年12月下旬局部启用,包括高架栈道及连接龙环葡韵步道。
  4. ^ 位于船澳街交界侧的行人天桥、“兰花前地行人天桥”已启用,“林茂海边大马路行人天桥”待验收使用。其他馀下部分仍在兴建或规划中。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堅持「公交優先」理念 多管齊下完善整體交通網絡. 力报. 2016-12-18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2. ^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將投入試運行. 公共建设局. 2012-04-03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2). 
  3. ^ 東北大馬路空中走廊 交局研連接輕軌東線. 新华澳报. 2022年6月9日 [2023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3日). 
  4. ^ 青茂口岸至狗場原址擬設步行通道. TDM 澳广视新闻. 2022-12-08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5. ^ (新聞小語)空中走廊成空中樓閣?. 澳门日报. 2021-12-22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6. ^ 空中走廊開通無期. 澳门日报. 2016-03-07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7. ^ 當局深入研究行人自動運輸系統.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7年5月4日. 
  8. ^ 推動公交優先 構建綠色城市.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7年9月24日. 
  9. ^ 步行系統可行性規劃研究(中期報告).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8年4月10日. 
  10. ^ 當局擬定兩條步行系統試行路線,下月中旬徵集公眾意見.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8年11月29日. 
  11. ^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建造工程今(15日)招標.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0年12月15日 [2023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9日). 
  12. ^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建造工程開標.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1年1月15日. 
  13. ^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將投入試運行.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4月4日. 
  14. ^ 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 正报. 2012-10-15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15. ^ 焯公亭公園步行系統今日正式啟用. 新华澳报. 2015年1月31日 [2022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2日). 
  16. ^ 焯公亭連接松山健康徑行人隧道及升降機明起開放.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6年11月16日. 
  17. ^ 政府向商戶介紹愕街羅憲新街步行系統初步構思.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11月13日. 
  18. ^ 愕街自動扶梯系統開放使用.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6年8月1日. 
  19. ^ 「億億聲」公共工程大檢閱. 论尽媒体 AllAboutMacau Media. 2017-07-29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20. ^ 完善區內步行系統 構建氹仔慢行環境.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12月20日 [2023年4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13日). 
  21. ^ 氹仔三地點設置展板介紹步行系統.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3年11月25日. 
  22. ^ 氹仔將建4組步行系統. TDM 澳广视新闻. 2013-11-24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23. ^ 氹仔其中2組步行系統下月開標. TDM 澳广视新闻. 2014-03-2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24. ^ 氹仔小潭山觀景台預計年底開放 工務局:步行系統可通2,000環山徑. 力报. 2016-11-22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25. ^ 氹仔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步行徑工程動工.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9月7日. 
  26. ^ 大潭山斜行升降機周日啟用. 正报. 2017-09-30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27. ^ 氹仔空中走廊獲准施工至晚上10時. 力报. 2018-12-17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28. ^ 空中走廊今啟用. 澳门日报. 2022-10-08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29. ^ 氹仔亞利雅架圓形地工程未完工 社諮委促將工程信息透明化. 力报. 02/01/2018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30. ^ 社諮委:延伸空中走廊便出行. 澳门日报. 2022-02-17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31. ^ 二龍喉上松山 決用升降機. 正报. 2010-10-18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32. ^ 倡建松山行人隧道七載終落實 聚賢同心冀建設更多步行系統. 正报. 2022-09-22 [2022-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2). 
  33. ^ 松山行人隧道貫通. TDM 澳广视新闻. 2021-10-26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34. ^ 環松山步行系統周六晩起分段吊裝天橋.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2年1月14日 [2023年4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9月3日). 
  35. ^ 松山步行系統十月竣工. 澳门日报. 2022-06-05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8). 
  36. ^ 造價2億多的環松山步行系統將於10月1日啟用. 论尽媒体 AllAboutMacau Media. 2022-09-23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9). 
  37. ^ 松山行人隧道. 澳门日报. 2022-10-09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38. ^ 特區政府積極規劃步行系統 鼓勵綠色出行 改善交通環境. 力报. 2021-05-14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1). 
  39. ^ 林茂塘至筷子基空中走廊全線貫通. 澳广视新闻. 2024-11-17. 
  40. ^ 淺談澳門近年新興建的行人天橋. 讯报.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41. ^ 十公司投建湖畔步行徑. 华侨报. 2014-04-10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42. ^ 「北區步行系統」 好事多磨 冰封七年得個噏!. 力报. 2015-11-06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3. ^ 北區步行系統無需全自動. 澳门日报. 2015-11-06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4. ^ 「北區步行系統」冰封七年 議員稱早已因輕軌而夭折. 力报. 2015-11-12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5. ^ 北區步行系統興建無期. 澳门日报. 2016-06-30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6. ^ 關閘至外港難設步行系統. 澳门日报. 2017-03-0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7. ^ 交通局:關閘至外港 未有條件建步行系統. 濠江日报. 2017-03-03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48. ^ 合理規劃步行系統 減輕關閘交通壓力. 2018-01-17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49. ^ 陸路十年規劃公開諮詢 建“多網”交通優化出行. 2022-05-27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50. ^ 市民冀建步行系統串聯各區步行網絡. 正思传媒. 2022-06-13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51. ^ (圖文)交通局擬建行人天橋連接東北區與二龍喉. TDM 澳广视新闻. 2021-12-04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52. ^ 青茂口岸至狗場原址擬設步行通道. TDM 澳广视新闻. 2022-12-08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53. ^ 蓮花海濱大馬路行人天橋設計料明年重啟. TDM 澳广视新闻. 2023-01-13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54. ^ 陸路交通規劃諮詢報告及文本明公布 交局:未來十年以發展輕軌和步行系統為主. 力报. 07/12/2022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55. ^ 青茂口岸至狗場步行通道2025年啟動. 市民日报. 2023-07-27. 
  56. ^ 東北大馬路擬建空中走廊 長約600米 造價782萬. 力报. 2023-05-19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1). 
  57. ^ A區地下街水浸機會微 城規師認為管理更重要. 力报. 06/11/2020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58. ^ 東區-2地下街商業面積擬近12萬平方米. TDM 澳广视新闻. 2022-10-07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59. ^ A區未來兩年 料有38工程同時開工. 濠江日报. 2023-02-24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4). 
  60. ^ 輕軌日客流量料逾十三萬人次. 澳门日报. 2022-12-11 [2023-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3). 
  61. ^ 石排灣公屋群設施繼續完善. 澳门日报. 2014-11-22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3). 
  62. ^ 石排灣行人天橋供過於求?. 澳门日报. 2014-12-31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3). 
  63. ^ 建烨. 淺談澳門近年新興建的行人天橋. 讯报. [202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64. ^ 鄭煜倡串連石排灣四行人橋. 澳门日报. 2014-02-04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4). 
  65. ^ 石排灣街坊歡迎連通天橋. 澳门日报. 2023-08-13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66. ^ 業興空中走廊編制計劃正詢價. 正报. 2024-01-25 [2024-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5). 
  67. ^ 連通區內三行人天橋及未來業興空中走廊 政府推建石排灣和諧大馬路 空中走廊. 正报. 2024-06-20 [2024-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