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的转捩点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2月16日) |
对于美国内战的转捩点,各家观点极不一致。美国内战中最常被引用为决定性事件者或为盖茨堡之役,但另有其他同具价值的选择。转捩点观念为,经此事件后,大多数的观察家会认为其后的事态发展无可避免。例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般以中途岛之役为太平洋战场战事之转捩点,大日本帝国的作战态势自此役之后由战略攻势转为战略守势;而萨拉托加之役广被认为是美国革命的转捩点。
有一种明显是后见之明看法为,探讨其结局并总结前此发生之事件。当代人对于评断事件转捩点多缺乏自信。美国内战中,诸多由史家所提列的转捩点,在发生当时并不为时人所识。例如说,盖茨堡之役结束后,当时各方的军民观察家们皆认为这是一场大会战;但北方人并不知道,到战争结束之前仍需两年血流成河的日子。而南方的士气未受重创,许多人认为罗伯特·李将军仅是暂时受挫,他会再从无能的联邦军将领手中赢得更多的胜利。
美国内战中有许多值得争议的转捩点。以下依发生日期罗列各种可能性,各条各款中仅列出正面论点。
联盟国军经一番炮击后占领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桑特堡为和与战之间的转捩点。可以想见的是,若这道关卡未曾突破,南方州将自联邦一点一滴的松脱,而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无法提振足够的民意支持并发动国际压力迫使南方回归。然而在桑特堡事件发生后,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已无可避免。
苦涩的错失伟业论(Lost Cause)之拥护者认为此事件为败战之关键,因北方所拥有的压倒性工业力量与人力优势自此一举宣泄。然而,若是南方赢得胜利,桑特堡事件或许成为另一面的转捩点,因林肯总统的召集75,000志愿军为促成后来四州加入联盟国之主因。
邦联军在第一次牛奔战役中的胜利(1861年7月)
[编辑]第一次牛奔之役为内战中第一场大型的陆上战斗。此役之前,北方自信满满,认为可以迅速而轻易的粉碎叛乱,直捣联盟国首都─维吉尼亚的里士满。欧文·麦克道尔这场难以启齿的溃败使北方省悟到自己过度乐观。震惊之馀,北方体认到这场战争将较先前之预期为时更久、更血腥,因而强化自我的判断。林肯总统几乎立即签署法案加征500,000名兵员,役期至战争结束为止。1861年,美国国会迅速通过1861年充公法案,解放参与叛乱的奴隶主们所属的奴隶们,这是第一次试图将战争定义为终结奴隶制度的作为。联盟国若先见及此,便可牺牲少数兵力以削弱联邦政府的决心,并自其手中悄悄遁去,而牛奔大捷打破了这个希望。(林肯以牛奔之败为由指派不适任的乔治·B·麦克莱伦统率联邦政府各军,联盟国确曾因而小占优势,但为时短暂。)
邦联入侵肯塔基(1861年9月)
[编辑]1861年中,南方11州已脱离联邦,但仍有四个蓄奴州仍留在联邦之内,即密苏里、肯塔基、马里兰及特拉华。肯塔基被认为最可能是第12个脱离联邦的州,其州议会宣布对此争议保持中立,此为轻微偏向联盟国一方之立场。失去肯塔基对联邦而言会是场剧变,因肯塔基控制田纳西河与俄亥俄河,且自其位置可进袭联邦生死所系的俄亥俄等州。林肯曾写道:“我认为输掉了肯塔基就近于全盘皆输。”
在吉迪恩·约翰逊·皮洛占领肯塔基哥伦布(回应尤里西斯·格兰特先前之占领密苏里的贝尔蒙特,与之隔著密西西比河遥遥相望)后,联盟国的利奥尼达斯·波尔克将军于1861年9月3日自田纳西向北延伸其防线,沿坎伯兰山口移动,并占领肯塔基州之东南一隅。此举违反该州中立地位,令州民大为光火。该州州议会于是推翻州长之否决,请求联邦给予协助。肯塔基因而不再是联盟国军可安全活动之所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克将军的行动并非受命于联盟国政府。于是,联盟国就此意外地处于极度的战略劣势下。实际上,联邦军早期在西线战区上的胜利(截至1863年以前,唯一的陆上捷报)与波克将军的莽撞直接相关。
联邦军攻占亨利堡与唐尼尔森堡(1862年2月)
[编辑]攻陷亨利堡与唐尼尔森堡,且招降后者的联盟国守军,为联邦开始在西线战场节节胜利的第一场大捷。尤里西斯·格兰特于1862年2月16日在两地获胜,并因而打通田纳西与坎伯兰河作为联邦军南侵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与最终进入乔治亚的补给管道。格兰特将军自此役展开绵绵不断,直至战争结束的连续攻势,仅夏洛战役一战除外。失去这些河川为联盟国在战略上的重大挫败,开启了西线战区的败战终局。
联邦军在安提耶坦的胜利(1862年9月)
[编辑]1862年9月17日,安提耶坦之役,为美国史上最血腥的一日。即使将波多马克军团与小得多的北维吉尼亚军团双方的策略性撤退都考虑在内,此役仍标示著李将军北侵的极限。他的目标之一为诱使蓄奴的马里兰州加入联盟国,或至少自该州征募大量的兵员。李将军未能完成此志,亦未能因而利用北方的惧战心理施压达成停战协定。但在战略上,麦克连能的这一场胜利刚好足以成为林肯为发布《解放宣言》的正当理由;否则,发布宣言看起来就会像是情急无奈的作法。此宣言在美国的历史与种族关系上影响深远,当下则有效的阻止大英帝国承认美利坚联盟国政府。英方当时的舆情为强烈反对蓄奴,不能容许国家加入奴隶制度争议明显一方参战。因之断绝联盟国打破联邦海军的窒息式封锁,长期进行作战的一丝希望。当时联盟国虽然仍有可能得到法国的援助,但始终无法通行。安提耶坦之役,连同另外两场意外失败的行动─布拉克斯顿·布拉格入侵肯塔基以及厄尔·范多恩进袭密西西比科林斯─为联盟国在多个战区进行策略性协同作战的唯一一次表现。
联邦军在盖茨堡的胜利与攻占维克斯堡(1863年7月)
[编辑]1863年7月4日,维克斯堡战役结束,联盟国于密西西比河上的要塞,维克斯堡,向格兰特将军投降;前一日,乔治·米德少将于盖茨堡之役大败李将军。这两次战事为最常被引为战争转捩点者。
维克斯堡陷落后,联盟国几乎因此而分成两半,也失去了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无从自德克萨斯与阿肯色东运战争物资。林肯曾说过:“看看这些家伙占据了多大一片地,而维克斯堡就是进门的钥匙!直到这支钥匙落袋为安以前,这场战争是打不完的……我们就算拿下联盟北边所有的港口,他们仍可据维克斯堡顽抗。”30,000名随城投降的守军也是联盟国重大的损失。
盖茨堡之役为李将军首次输掉的大型战斗。李将军的二次北侵受挫,北维吉尼亚军团伤亡惨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将皮克特冲锋所在地─墓园岭(Cemetery Ridge)上的灌木林─标为联盟国的“最高水位标记”(High Water Mark)。自此之后,李将军再也没有发起战略性攻势。虽说充满攻击性的联邦新任总司令(格兰特将军)仍需两年的作战,波多马克军团取得主动并最终于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受降事后看来已无可避免。
查特努加(1863年11月)
[编辑]战史学者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认为格兰特于查特努加之役打败布瑞格所部为大战转捩点。因其将联盟国逼向大西洋岸,并为威廉·特库姆塞·舍曼将军的亚特兰大战役及其谢尔曼大行军开道。
亚特兰大(1864年9月)
[编辑]有些论点认为联邦军成功合围亚特兰大为转捩点,因该市对南方来说,生死交关。此胜提振北方的士气并帮助林肯连任,而其军事上的结果为瘫痪联盟国的交通动脉的心脏地带,该市几乎全毁。
林肯参与1864年大选(1864年11月)
[编辑]1864年美国总统大选为联盟国可获正面结果的最后时间点。推出前将军麦克连能作为林肯对手的民主党,其党纲赞同与联盟国和平解决。(虽然麦克连能本人不赞同此一党纲,但南方无疑会将他的胜当作战略胜利。)对于任何相信英勇无畏的南军仍有可能奇迹式获胜者,以及希望北军泄气而放弃追击者,林肯的连任为棺材上的最后一根钉。联邦于获得最后胜利前不会手软。
注解
[编辑]- ^ 福勒在陈说转捩点上前后不一。于其1929年的著作《尤里西斯格兰特的将才》(The Generalship of Ulysses S. Grant)中,曾(于46页)引据三项:第一次牛奔战役,结果建立了联邦军的统一的指挥体系;唐尼尔森堡,他认为在此役之后,维克斯堡与亚特兰大(可能还包含查特努加)等数场战役势不可免;威尔明顿战役,他主张此役直接导致李将军于阿波马托克斯法院投降。
参考文献
[编辑]- Fuller, Maj. Gen. J. F. C., The Generalship of Ulysses S. Grant, Da Capo Press, 1929, ISBN 0-306-80450-6.
- Rawley, James A., Turning Points of the Civil War,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66, ISBN 0-8032-8935-9.* Unpublished remarks by Gary Gallagher and James M. McPherson, 2005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eminar: Great Battles and Turning Points of the Civil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