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藏界
汉传密宗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
藏传佛教 |
---|
胎藏界(梵语:garbhakośa-dhātu),又名胎藏密、行续、行部、行怛特罗(梵语:caryā-tantra;藏语:སྤྱོད་པའི་རྒྱུད།,威利转写:spyod pa'i rgyud,THL:chö-pé gyü),密宗术语,以密宗经典《大日经》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密宗流派。
胎藏密与金刚密合称两部大法,或两部纯密,形成唐密的主体。在它之前形成的密法则称为杂密。此宗在汉地,经唐武宗会昌毁佛后失传;然此前已及早传入日本,而在日本茁壮,并约莫自20世纪起,唐密教法反哺回汉地。
胎藏密与金刚密形成日本东密及台密的核心教义“金胎不二”,在日本信奉及修行金胎两密者众多。
释义
[编辑]胎
胎藏界密法,结合了真言咒语,与曼荼罗。藏传佛教宗喀巴认为,行续外在的真言仪轨与内在的禅定修持是同等重要的,所以称为行续[1]。它与事续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它也重视咒语仪轨,但是它已经进入理论层次,更为重视般若智慧的层面,因此,它可以被视为是事续的进一步发展[2]。
历史源流
[编辑]胎藏界密法可能源起于南印度如来藏学派,略早于金刚界传承,后以那烂陀寺为中心,向全印度散播。因玄奘与义净至求学时,胎藏界密法尚未传入那烂陀寺,因此它的兴起时间,可以推估是在武周至开元之间。
在金刚界传承兴起之后,它吸纳了胎藏界成为它的一部份。多数唐密修行者,会同时修行二者,而以金刚界传承为主。
中国
[编辑]唐开元年间,由善无畏传入中国,其弟子一行承继之,作大日经疏。这是胎藏界密法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承。
后不空三藏至锡兰学习密法时,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灌顶,后传回中国,形成第二个传承。因其弟子众多,唐密以不空传承为主,也因此形成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融合的风格。
日本
[编辑]真言宗(东密)
[编辑]空海(弘法大师)接受青龙寺惠果阿阇梨的指导,属于不空三藏的传承,他之后将将胎藏界与金刚界密法传入日本。
台密
[编辑]最澄至中国留学,受法于当时天台山修禅寺座主道邃上人,并从越州龙兴寺顺晓阿阇梨得结缘灌顶并传胎藏界,学习此法,但由于时间紧迫并未学全。
弘仁三年,最澄亲至乙训寺拜访空海,以空海为阿阇梨,接受空海的胎藏界和金刚界结缘灌顶。但最澄要求空海传法阿阇梨灌顶时,空海要求他先接受三年修行,拒绝他的请求。最澄要求借阅金刚界《理趣经释》也遭到拒绝。于是最澄以天台宗,结合密宗。又最澄弟子圆仁、徒孙圆珍亦曾入唐,求学密宗,形成台密的传统。
胎藏界曼荼罗
[编辑]
|
胎藏界五佛,位于中台八叶院,即是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
藏传密宗观点
[编辑]藏传密宗称胎藏界为行续、行怛特罗、二俱续、或事二俱瑜伽;依照其判教,胎藏界密法属下三部密法中的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