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话头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话头禅,又称看话禅禅宗术语,以一种被称为看话头的方式来进行禅修。这种禅修方式最早始于南宋大慧宗杲禅师,由公案禅发展而成,盛行于临济宗之中。与曹洞宗默照禅法并称。

修行方式

[编辑]

所谓的“看”,是一种观察守护的意思,即内观。“参”比“看”更广,因为在基于“看”的观中,含有参究的“参”。“参”是禅宗独有的绝活,在观照中以疑情持续的参究,自然带有“看”。

话头有二说法:

  1. 话头只是一句话,源自于禅宗公案的内文攫取,一般上都是公案里禅师们逼拶禅和子时最具关键性的一句话,逼迫禅和子即刻生起疑情,参究不已。
  2. 话头,是指说话的前头,亦即是在动念要说话、未说话之前的那个念头。此是虚云老和尚所描述,为近代流行此一说法。然而,此一说法带有争议性,虚云老和尚前未有此说。

虚云老和尚倡导之方法: 话头,是指说话的前头,亦即是在动念要说话、未说话之前的那个念头。修行者把自己的念头集中在一句话,或一个问句上,观察自己内心,之后升起疑情,在打破疑情之后,由此来得到开悟[1]。这种修行方法,称为看话头,或参话头[2]

看话头,最早可以追踪到黄蘗希运。在文献上,最早有记录教人看话头的是黄龙慧南与五祖法演,但是把这个方法发扬光大的则是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宗杲提倡学者参究赵州禅师的无字公案[3],他鼓励学者起疑情,以疑情参究公案,而得到开悟[4]

在更早之前,虽然并无文献出现“话头”一词,但是禅师们已经在日常生活里,通过各种手段,各种言词来逼迫禅和子,让他们掉入疑情中,不停参究。时节因缘成熟时,更会突然使出霹雳手段,或者下个转语,来促成禅和子的开悟。

常见话头

[编辑]

除了大慧宗杲禅师的无字公案外,常见的话头

  • “因甚狗子无佛性?”,或是简化为“因甚道无?”
  • “念佛是谁?”
  • “本来面目?”
  •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 “拖死尸是谁?”

注释

[编辑]
  1. ^ 虚云《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录》〈参禅的先决条件〉:“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佛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在念。但反问自己一下,是用口念?还是用心念。如果用口念,睡著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它,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
  2. ^ 虚云《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录》〈禅堂开示〉:“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3. ^ 《大觉普慧禅师语录》:“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请只把闲思量底心,回在无字上,试思量看,忽然向思量不及处,得这一念破,便是了达三世处也。”“只这一(无)字,便是断生死路头底刀子也。妄念起时,但举个无字,举来举去,蓦地绝消息,便是归家稳坐处也。”
  4. ^ 《大觉普慧禅师语录》:“千疑万疑,只是一疑。话头上疑破,则千疑万疑一时破,话头不破,则且就上面与之厮崖。若弃了话头,却去别文字上起疑、经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尘劳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