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斯顿 (安大略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士顿
Kingston
市(分割单层次)
金斯顿市区天际线
金斯顿市区天际线
京士顿徽章
徽章
绰号:英语:The Limestone City
(石灰石之城)
京士顿在安大略省的位置
京士顿
京士顿
京士顿在安大略省内的位置
坐标:44°14′N 76°30′W / 44.23°N 76.5°W / 44.23; -76.5
国家 加拿大
 安大略省
弗隆特纳克县(分割行政区)
成立1673年(芳堤娜堡设立)
1838年(设镇)
1846年(改设市)
政府
 • 市长Bryan Paterson
 • 市政机关京士顿市议会
 • 国会下议员Mark Gerretsen (联邦自由党)
Scott Reid (联邦保守党)
 • 省议员徐正陶 (安大略自由党)
John Jordan (安大略进步保守党)
面积[1][2]
 • 陆地451.19 平方公里(174.21 平方英里)
 • 都会区1,938.81 平方公里(748.58 平方英里)
人口(2016年)[1][2]
 • 市(分割单层次)123,798(全国排名第43位[3]
 • 密度274.4人/平方公里(711人/平方英里)
 • 都会区161,175(全国排名第25位[4]
 • 都会区密度83.1人/平方公里(215人/平方英里)
时区ESTUTC−5
 • 夏时制EDTUTC−4
邮区编号前缀K7K-K7P
电话区号613、343
网站cityofkingston.ca

京士顿(英语:Kingston,又译金斯敦京士顿)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一座城市,位于安大略湖北岸,圣劳伦斯河入口附近。京士顿坐落魁北克市-温莎走廊之上,离多伦多东北约240千米(150英里),渥太华西南偏南约146千米(91英里),蒙特娄西南约270千米(170英里)。

弗隆特纳克县县治设于京士顿市内的格伦伯尼区(Glenburnie),而京士顿市和芳堤娜县亦属于同一个人口普查区;然而,京士顿市却是一个独立于芳堤娜县的分割行政区(separated municipality),两者在行政上互不相干。据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京士顿市内人口为123798人[1],在全国排名第43位[3];都会区人口则达161175人[2],在全国排名第25位[4]

历史

[编辑]

京士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7世纪,法国皮毛交易员逐渐到此带地域与原住民进行交易,而新法兰西总督路易·德·布阿德·德·芳堤娜Louis de Buade de Frontenac)则于1673年在这里建立要塞[5],当时以这里的原住民名称“Cataraqui”(意即“从水中隆起的石”[6])名为卡塔拉奎堡,后来则以芳堤娜总督之名改称芳堤娜堡Fort Frontenac)。1680年代末,芳堤娜堡的法裔民众与当地的易落魁族原住民爆发冲突,法方遂于1689年撤离芳堤娜堡,但于1695年重回此地并重建要塞[5]

英法七年战争爆发后,英军于1758年烧毁芳堤娜堡[5]。战后英方接管新法兰西,但早期并未在此进行大规模殖民,待美国独立战争完结后才在这里安置效忠英国的十三州殖民,并于1783年在此带进行土地测量和局部修复芳堤娜堡[5]。此地于1787年以英王乔治三世命名为国王镇(King's Town),到翌年则改成京士顿(Kingston[5]

1812年战争中,京士顿是英军“五大湖舰队”的司令部[5]。战后英方开始修建丽都运河,以便船只无需取道圣罗伦斯河(即美加边境)亦可来往上加拿大下加拿大;运河入口则设于安大略湖尽头的京士顿。随著运河于1832年完成,京士顿的战略地位亦进一步提升。当地随之成为上加拿大的军事和经济重镇,并于1838年正式建制为镇,再于1846年改设为市[5]。为了防范美军的偷袭以及守卫丽都运河的入口,英军于1840年代在此修建了亨利堡(Fort Henry)和一系列圆型炮塔;此系列军事建筑完好保留至今,现为旅游胜地。

上下加拿大于1841年结合为加拿大省,而京士顿则同时获选为加拿大省的首府[5],但不到三年就因为“规模太小并缺乏配套设施”、“过于接近美国边界令其难以抵御美军入侵”等原因失去了这个头衔。加拿大省首府从1844年起在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克城之间轮替,到1857年则由英女皇维多利亚的一纸诏书宣布渥太华为首都,再于1866年正式迁都渥太华。京士顿的重要性随之大减,市内发展亦大为放缓。纵虽如此,京士顿仍保留其五大湖区主要港口之一的地位,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工业重镇,主要产物包括船舰和火车机车。

20世纪后期,当地重工业逐渐式微,而各级政府机关、军方基地和零售及服务业界则取而代之成为市内的主要雇主。1990年代末,安省政府改革其辖下的地方行政架构,当中包括将京士顿市和邻近的京士顿乡和匹兹堡乡(Pittsburgh Township)重新合并成新的京士顿市,于1998年1月1日生效[5]

交通

[编辑]

安大略401号省道为京士顿市的主要干道,向西通往多伦多伦敦温莎,向东则经康和通往魁北克省边界,并在此驳上魁北克20号高速公路通往蒙特娄。此外,15号和33号省道的终点亦设于京士顿市,前者往东北伸延至卡尔顿普雷斯,后者则往西伸延至爱德华王子县

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铁路轨穿越京士顿市,而由维亚铁路营运的城际客车服务则透过该铁路线服务京士顿市,每天有数班列车经京士顿市来往多伦多和蒙特娄。京士顿市内的公共交通服务由市营的京士顿交通局营运。

航空交通方面,京士顿诺曼·罗渣士机场(Kingston/Norman Rogers Airport,IATA代码:YGK,ICAO代码:CYGK)位于该市西南部,大部分航线来往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

经济

[编辑]

京士顿旅游业发达,尤其是夏天,游人常去附近的千岛湖游玩。京士顿的其他产业包括教育(皇后大学)、政府(安省交通部、卫生部)、医疗、军事和制造业(杜邦公司)。

教育

[编辑]

京士顿是一个大学城,城里有著名的皇后大学,另外还有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和圣劳伦斯学院

基础教育方面,京士顿市内的公立中小学以主要授课语言和宗教背景分为四个类别,并由数间不同机构营运:

  • 石灰石教育局(Limestone District School Board):负责营运市内的英语世俗公立中小学
  • 阿尔冈昆及湖滨天主教教育局(Algonquin and Lakeshore Catholic District School Board):负责营运市内的英语天主教公立中小学
  • 安大略东部公立教育局(Conseil des écoles publiques de l'Est de l'Ontario):负责营运市内的法语世俗公立中小学
  • 中东部天主教教育局(Conseil des écoles catholiques du Centre-Est):负责营运市内的法语天主教公立中小学

媒体

[编辑]

京士顿的主要报章为《京士顿辉格标准报》(Kingston Whig-Standard)。市内也有数间电台,而当地唯一一间地区电视台则为环球电视分台CKWS-DT。CTV渥太华分台CJOH-DT和环球电视多伦多分台CIII-DT在邻近城镇设有转播站,而国内其他电视网(如CBCCitytv)的讯号则需依靠收费电视接收。

气候

[编辑]
京士顿诺曼·罗渣士机场(1981年−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湿热指数 14.7 14.4 23.8 32.6 38.8 38.2 42.5 44.7 40.0 31.6 22.7 18.1 44.7
历史最高温 °C(°F) 13.5
(56.3)
14.4
(57.9)
19.4
(66.9)
30.7
(87.3)
30.5
(86.9)
31.8
(89.2)
34.3
(93.7)
33.9
(93.0)
30.0
(86.0)
23.9
(75.0)
20.6
(69.1)
13.7
(56.7)
34.3
(93.7)
平均高温 °C(°F) −3.1
(26.4)
−2.1
(28.2)
2.9
(37.2)
10.3
(50.5)
16.4
(61.5)
21.7
(71.1)
24.9
(76.8)
24.1
(75.4)
19.5
(67.1)
13.1
(55.6)
7.0
(44.6)
0.8
(33.4)
11.3
(52.3)
日均气温 °C(°F) −7.6
(18.3)
−6.6
(20.1)
−1.6
(29.1)
5.7
(42.3)
11.8
(53.2)
17.0
(62.6)
20.4
(68.7)
19.6
(67.3)
15.0
(59.0)
8.9
(48.0)
3.2
(37.8)
−3.3
(26.1)
6.9
(44.4)
平均低温 °C(°F) −12
(10)
−11.1
(12.0)
−6.1
(21.0)
1.1
(34.0)
7.1
(44.8)
12.3
(54.1)
15.8
(60.4)
15.1
(59.2)
10.5
(50.9)
4.5
(40.1)
−0.6
(30.9)
−7.4
(18.7)
2.4
(36.3)
历史最低温 °C(°F) −34.5
(−30.1)
−32.8
(−27.0)
−25.9
(−14.6)
−13.3
(8.1)
−3.8
(25.2)
0.6
(33.1)
6.0
(42.8)
3.9
(39.0)
−1.3
(29.7)
−7.5
(18.5)
−17.2
(1.0)
−30.5
(−22.9)
−34.5
(−30.1)
历史最低风寒指数 −45.1 −43.3 −37.3 −22.8 −7.8 0.0 0.0 0.0 −4.6 −12.9 −24.2 −42.4 −45.1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5.2
(2.57)
65.1
(2.56)
69.2
(2.72)
87.1
(3.43)
76.9
(3.03)
72.0
(2.83)
64.0
(2.52)
93.7
(3.69)
89.7
(3.53)
92.4
(3.64)
100.3
(3.95)
84.1
(3.31)
959.6
(37.78)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29.2
(1.15)
29.0
(1.14)
41.3
(1.63)
77.5
(3.05)
76.9
(3.03)
72.0
(2.83)
64.0
(2.52)
93.7
(3.69)
89.7
(3.53)
91.0
(3.58)
92.4
(3.64)
52.2
(2.06)
808.7
(31.84)
平均降雪量 cm(英寸) 39.5
(15.6)
39.1
(15.4)
25.4
(10.0)
8.1
(3.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2
(0.5)
8.0
(3.1)
35.9
(14.1)
157.1
(61.9)
平均降水天数(≥ 0.2 mm) 16.1 13.9 12.8 13.5 12.9 11.4 9.3 11.1 12.3 13.7 16.2 15.8 159.1
平均降雨天数(≥ 0.2 mm) 5.4 5.1 8.2 11.9 12.9 11.4 9.3 11.1 12.3 13.6 14.0 8.1 123.4
平均降雪天数(≥ 0.2 cm) 13.2 11.1 7.3 2.6 0.0 0.0 0.0 0.0 0.0 0.40 4.3 11.5 50.4
月均日照时数 93.2 113.1 144.2 161.8 218.0 243.7 279.3 238.7 164.4 139.7 89.5 73.1 1,958.8
可照百分比 32.4 38.5 39.1 40.2 47.7 52.6 56.5 55.0 43.7 40.9 30.9 26.4 42.2
数据来源:加拿大环境部[7]

著名人物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Kingston census profile. Canada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2. ^ 2.0 2.1 2.2 Kingston (Census agglomeration) census profile. Canada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3. ^ 3.0 3.1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for Canada and census subdivisions (municipalities),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2016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8-02-08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4. ^ 4.0 4.1 Population and dwelling counts, for Canada,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 census agglomerations and census subdivisions (municipalities), 2016 census. Statistics Canada, 2016 Census of Population. 2018-02-08 [201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5).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Chronology of the History of Kingston. Kingston Historical Society.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6. ^ The Symbolism of Kingston's Coat of Arms. 京士顿市政府. [2014-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7. ^ Kingston A. Canadian Climate Normals 1981–2010. 加拿大环境部. [September 22, 2013]. 

外部链接

[编辑]